APP下载

高中语文新闻类作品教学研究

2018-02-26张琳琳张金凤

新课程(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体媒介高中语文

赵 静 张琳琳 张金凤

(辽宁省大石桥市高级中学)

一、高中语文新闻类作品教学的现状

新闻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文体,但是在当前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新闻文体在考试中占的比重比较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闻作品的关注就比较少,这就导致当前新闻类作品的教学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的指导,在教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首先,当前教材中的新闻类作品的内容比较陈旧,教师在新闻作品教学过程中既需要对新闻作品的结构进行教学,也需要对内容进行教学,我国人教版教材中的新闻类作品主要集中在必修一的第四单元中,包括《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飞向太空的航程》等,虽然这些新闻都比较经典,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些新闻内容略显陈旧。新闻文体具有时效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当前教材中的新闻已经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了。

其次,在新闻类作品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新闻类作品的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媒体素养教育,通过新闻类作品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评价以及整合的能力,但是在我国当前的新闻类作品教学过程中却缺乏这种媒体素养的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按照其他文体,如议论文、记叙文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中心思想,而且相关的媒介素养内容也比较少,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媒体素养的培养。

二、高中语文新闻类作品的教学策略

1.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

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是高中语文新闻类作品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首先,在语言层面应当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对一字、一词、一句的关注,应当从表层的语言事实转向普遍的语言经验,从揣摩新闻的遣词造句转向对新闻语言规律的了解和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将新闻类作品与普通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新闻类作品中语言文字的特色。例如在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教师可以将其与其他描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文章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其语言特色,掌握新闻用语的特色和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进一步深化新闻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和学习新闻类作品时要带有批判性的思维,新闻类作品的语言大多数是客观和中立的,学生在学习新闻类作品时要带着理性的思维去学习、去阅读,自己去发掘新闻背后所隐藏的信息,放弃传统教学中对文章主题和主要内容的分析,而以信息的理性分析和再次发掘为目标,从而实现学生新闻意识和媒介素养的提高。

2.重视新闻写作实践

我们常说实践出真知,在高中语文新闻类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坚持实践,这里所说的实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我们在新闻类作品的教学中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和时代背景,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具有时效性的新闻作品来进行分析,采用这种时效性的新闻既能够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够扩展学生的新闻阅读量,提高学生的新闻阅读能力。另一方面的实践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地锻炼学生写新闻的能力,通过写新闻的实践锻炼学生能够从实践的角度来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阅读新闻作品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一些文章改写成新闻稿的形式,如将人教版必修一《包身工》改写成比较简短的通讯消息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强学生对新闻类作品的理解。

3.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语文新闻类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采用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提高学生的新闻阅读能力。首先,在刚开始进行新闻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给大家讲一讲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新闻是什么,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新闻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出示一些图片或是新闻报道,丰富课堂的形式,使新闻阅读教学更加活泼和生动。

4.注重新闻主体知识和背景的分析

新闻类作品的教学除了应当关注文体本身以外,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帮助学生养成日常关注新闻的习惯,提高学生对社会大事的关注,尤其是对新闻事件中关键信息的掌握,所以我们在新闻类作品的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对新闻主体知识的教学,也要重视对新闻背景知识的介绍,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社会时事,另一方面则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客观和理性的态度,尤其是在对新闻背景知识的了解之下。新闻类作品是高中语文阅读中的重要一部分,通过这些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新闻类作品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水平。

[1]董小玉,何华琳.求实·审美·创新:新闻解读的三种意识[J].语文建设,2016(13).

[2]徐武敏.基于文体特征教新闻[J].语文建设,2016(4).

猜你喜欢

文体媒介高中语文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