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剧纵横谈

2018-02-25尹伯康

艺海 2018年1期
关键词:电视剧发展历程电影

尹伯康

〔摘 要〕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生产了数以万计的影视剧目,涌现了众多优秀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编创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影视作品的编创经验,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影视剧的发展,是件有意义的事。

〔关键词〕电影;电视剧;编创;发展历程

我国的电影艺术自清末民初兴起,从最初的无声电影到今天的电视连续剧,是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总结影视作品的编创经验,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影视剧的发展,是件有意义的事。

一、我国影视艺术发展历程

研究、探讨影视剧作,首先要回顾一下我国影视艺术的发展历程。1963年2月,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先生编著的《中国电影发展史》的出版,是中国电影史研究的里程碑。自那以后,共出版了上百部中国电影史著作①,同时,研究中国电影艺术发展历史的文章更是多如雪花,风起云涌。

众多研究者都将中国电影的发轫定在1905年拍摄的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戏曲短片《定军山》,因而1905年被视为我国电影的诞生期。

1913年9月,由郑正秋和张石川共同导演的故事短片《难夫难妻》在上海问世,是为国产的第一部无声影片,开我国无声影片之先河。

无声影片或称默片,指没有任何声音的影片,发明于1860年左右。1930年以前,我国制作的都是无声影片,用间幕(俗称字幕)以文字介绍影片内容及主要对话,让观众了解剧情,演员以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展示剧情。笔者幼年时曾观看过几部无声影片,留下印象的还有一部《荒江女侠》,其中几个镜头迄今仍留在脑海里: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旷野中,荒江女侠和她的三个同伴朝前面悬挂旗子的旗杆走去,越走越远,人物形象愈来愈小,最后只剩下几个黑点;忽然,镜头一换,换成近景,只见四位侠客迎面走来,那头上的英雄巾旁的飘带随风飘动,另一边旗杆上的旗子迎风飞舞,相互辉映。影片中,常演滑稽角色的关宏达关胖子,出尽洋相。吃面时,面突然从碗里跳出来自动上升,如悬空挂着一束线,关胖子傻傻地盯着面,两眼发呆;扫地时,他骑在扫帚上,扫帚将他托起自动上升到半空,又摔下来,将关胖子跌个“嘴啃泥”。小朋友们看得津津有味。

1935年,卓别林出品了他的最后一部无声片《摩登时代》,标志着无声电影寿终正寝。1930年代,有声电影风靡全球。

1931年3月,上海明星公司推出由胡蝶主演的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轰动海内外,开我国有声影片之先例。

有声电影是指观众能在银幕上看到画面,又能同时听到剧中人对白、旁白,以及解说、音乐的一种影片。有声电影在我国已有八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网络资料将它按时间顺序分为左翼电影、国防电影、十七年电影、文革电影、新时期电影等几种类型。“左翼电影”系指反帝反封建,描写工农群众的反抗斗争,并指出知识分子出路的进步影片,以《春蚕》《大路》《女神》等为代表作;“国防电影”系指反映抗日斗争生活的电影,以《狼山喋血记》《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为代表作;“十七年电影”系指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的17年间产生的影片,以《林家铺子》《早春二月》等为代表作;“文革电影”只剩下《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三部;“新时期电影”以《小花》《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红高梁》等为代表作。

其实,除网络资料介绍的以外,还有不少影响很大的有声片。比如1937年与《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同时生产的《夜半歌声》,该片融合了恐怖和歌舞元素,为我国商业电影之典范,1985年和1995年又两度重拍。又如解放战争期间的1947年生产的史诗悲剧大片《一江春水向水流》,曾经轰动影坛,在上海连映三个多月,观众达八十多万人次,创下国产片票房新纪录。②当时,该片也曾轰动湖南省会长沙。這一时期,典型的谍战片《天字第一号》和漫画式的《三毛流浪记》也有较大影响。又如“十七年电影”中,佳片甚多,仅谍战片一项,就有《国庆十点钟》《51号兵站》《羊城暗哨》《林海雪原》《冰山上的来客》《秘密图纸》《保密局的枪声》《地下尖兵》《永不消逝的电波》《英雄虎胆》等名片,其中《保密局的枪声》曾创下全国近6亿人次观影的纪录③。此外,还有《青春之歌》《林则徐》《红色娘子军》《李双双》《英雄儿女》等名片。

1980年代中期以后,戏剧艺术日趋衰落,观看电影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方式之一。笔者在1986年至2000年的15年间,观看了140余部电影片,这些影片以侦破片和武侠片为主。前者如《林中迷雾》《双头鹰之谜》《港客谋杀案》《大侦探》《古宅之谜》《金元大劫案》《民国特大谋杀案》《第九号悬案》等,后者如《南北少林》《少林童子功》《关东大侠》《飞标黄天霸》《八卦连环掌》《游侠黑蝴蝶》《侠盗鲁平》《铜头铁罗汉》《五郎八卦棍》等。不是笔者有所偏爱,因为这些影片大都是单位组织观看的。这也反映出制作和观看侦破片和武侠片是当时的一种时尚。一些重大节日,单位也组织观看思想性强、政治色彩较浓的影片。如“七·一”组织观看《党小组长》《党的生日》,国庆节组织观看《开国大典》,“八·一”建军节组织观看《百色起义》。

有声电影中又有一种宽银幕立体声电影。这种电影使用的银幕比普通电影要宽,观众能看到更广阔的景象,增强真实感。它兴起于1950年代。1958年,上海海燕制片厂拍摄了我国第一部35毫米的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老兵新传》,由沈浮导演,崔嵬等主演,影片展示了北大荒广阔无垠的北国风光。该片1959年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技术成就银奖。

21世纪以来,兴起一种名为“大片”的影片。所谓“大片”,即投入大、制作成本高,同时又可获得高票房价值的影片。我国大片的特点是古装+动作。启开我国电影大片的是2002年由功夫明星李连杰主演的《英雄》,众多媒体倍加推崇。此片投资2.5亿元人民币,2004年在美国上映连续两周夺得票房冠军。另有《十面埋伏》《无极》《夜宴》《赤壁》《画皮》等代表作。

影视艺术分为电影片和电视片两大板块。电影大片的影响体现在大中城市的知识阶层,对于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的广大民众来说,影响大的还是电视片。特别是电视连续剧,21世纪以来已经渗透千家万户,深入到大江南北的各个角落,覆盖面极广。endprint

电视剧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间。当时,一些单位和个人开始拥有小型的电视机,从几英寸到十几英寸、几十英寸,由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电视剧也由《祥林嫂》之类的黑白片到彩色片,相继制作了《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有影响的彩色片作品。1980年代初期,产生了最早的电视连续剧《霍元甲》,该剧以其爱国主义的思想内涵,精湛的武功表演和连续剧的体例初次问世,博得了广大城乡观众的青睐。播出期间,出现了工厂停工,商店停业,城市空巷,乡镇无人出门,万民争看《霍元甲》的热烈景象。相继推出的《上海滩》也曾轰动全国。此后,还有《西游记》等有影响的电视连续剧。

21世纪以来,彩色电视连续剧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观看对象,各地厂家生产了数以千计的剧目,数量之多、题材之广、开掘之深都超过以往。笔者从2000年至2016年的17年中,观看了350余部彩色电视连续剧。这些连续剧,包括各种类型,各方面的题材。其中古装片有《楚汉争雄》《汉武大帝》《吕后传奇》《曹操与蔡文姬》《隋唐英雄》《武则天秘史》《薛仁贵传奇》《薛平贵与王宝钏》《凌云壮志包青天》《武松》《水浒》《康熙闯五台山》《宰相刘罗锅》《于成龙》等;战争片中反映抗日战争的有《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铁道游击队》《双枪李向阳》《细菌战1940》《夜幕下的哈尔滨》《中国兄弟连》《中国远征军》《水上游击队》《浴血猛虎团》《铁血武工队传奇》《宜昌保卫战》《长沙保卫战》等;反映中共与国民党阶级斗争的有《双枪老太婆》《军统枪口下的女人》《保密局的枪声》《解放北平》《解放云南》《解放贵阳》《解放大湘中》等;剿匪片有《1949红色追剿》《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剿匪记》《桂北剿匪记》《武陵山剿匪记》《大西南剿匪记》《关东剿匪记》《东北剿匪记》《大西北剿匪记》等;还有表现巾帼英雄的《女子杀狼部队》《女子铁血部队》《抗日女杀手》《五台山抗日传奇之女尼排》《血色玫瑰之女子特遣队》《地道女英雄》《夺命金钗》等;特工片有《特工五组》《绝色女特工》《浴血特工》《古城特工》《龙虎特工》《天才特工》《特工家族》《天字号特工》《生死特工》等;侦破片有《一双绣花鞋》《梅花档案》《神探传奇》《侠探高飞》等;此外,还有表现现代人物的《少帅》《粟裕大将》等,武功片《燕双鹰传奇》等。以上资料说明,21世纪以来的彩色电视连续剧制作已向全方位发展。

总之,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影视艺术,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到宽银幕立体声电影,到电影大片,从黑白电视片到彩色电视片,到彩色电视连续剧,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的漫长发展过程,众多的影视工作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影视剧编创经验浅探

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生产了数以万计的影视剧目,涌现了众多优秀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编创经验。笔者以近年观看的几部电视连续剧为例,结合以往的经典影片,探讨编创影视剧的经验,得出几点认识。笔者认为,影视剧的编创者都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剧本结构的故事性

影视剧与一般戏剧同理,都是表演故事。戏曲史家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④。电视剧与戏曲之不同的是不“以歌舞”,相同的则是都“演故事”。这是影视剧、戏剧、戏曲之不同于说唱、歌曲、舞蹈、杂技等姊妹艺术的本质特征。影视剧编创者紧紧地把握这个本质特征从事创作,注重剧本结构的故事性。

1947年,电影名家蔡楚生、郑君里编创的曾经轰动一时的经典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写抗日战争期间,上海一所夜校的老师张忠良(陶金扮演),参加救护队,被敌人俘虏,历尽艰辛后逃到重庆,得旧识之亲属王丽珍帮助谋得一职,在王丽珍的引诱及奢侈生活的侵蚀下变质,与王同居、结婚。他在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又与王丽珍的表姐何文艳勾搭成奸。其妻素芬(白杨扮演)侍奉婆母,抚养儿子,历尽千辛万苦,后去何文艳家当女佣,在一次宴会上见到张忠良与刚到上海的王丽珍翩翩起舞,痛苦不堪,回家告知婆母,其婆母带素芬母子去劝张忠良,张在王丽珍的淫威下,不敢认妻,百般辛酸的素芬懷着万念俱灰的凄凉投江而亡,一江春水向东流去。这部影片,以很强的故事性展示了一部震人心肺的历史悲剧。

又如:描写贫苦农民杨白劳被地主黄世仁逼死,其女儿喜儿又被黄世仁逼得逃入深山,变成了满头白发的白毛女的反封建影片《白毛女》,亦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反映抗日战争期间华北某敌占区,以金环、银环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出生入死,不畏艰险,战斗在敌人心脏,以争取敌伪团长关敬陶为主线的战斗片《野火春风斗古城》,以金环和杨母的壮烈牺牲唤醒了关团长的良知,率部起义,影片情节惊险曲折,故事性亦强;表现我军的一个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奇袭虎狼窝,智取威虎山,消灭残匪座山雕的剿匪片《林海雪原》,环环紧扣,故事性极强。这类影片,均已脍炙人口,家喻户晓,为数甚多,不胜枚举。

即算是被称为散文影片的《林家铺子》,也不是散文,亦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这部影片,描写上海附近小镇上的一个杂货店林家铺子,为了避免倒闭,林老板使尽浑身解数,努力挣扎,最后由于党棍勒索,同行排挤,债主逼债,而生意萧条,买卖亏本,以破产出逃告终。此片反映了1930年代初期城镇小商人的共同处境和遭遇,揭示了当时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民族工商业的暗淡前景。

21世纪以来生产的电视连续剧,不少剧目也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比如《夺命金钗》,描写抗日战争期间重庆军统局派了女子特遣队深入敌占区刺杀大汉奸汪精卫,事情败露,计划破产,只剩下五名队员。是谁泄露了机密,五名队员之间互相猜疑,军统局也对特遣队产生怀疑,派人追捕。五名队员通过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清白,最后查到了出卖同伴的叛徒,并在中共地下党员的帮助下加入了新四军,成为我党谍报战线上的一支奇兵。又如《大陆小岛》,描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国党制定了一个破坏重庆的“天下一号”计划,这个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在1950年10月国庆一周年时,爆炸重庆,摧毁山城。这个计划有两张图纸,必须二者合一才能实现或破除爆炸事件,其中一张图纸藏在国民党原保密局大楼暗室里。逃窜到一个小岛上的国民党残匪和我方都在千方百计寻找图纸,并围绕寻找图纸开展了一系列的斗争。全剧主线清晰,情节曲折。还有《劫中劫》,反映日本侵略者为了占领长沙制定狱火计划,这个计划的内容是使用生化武器,施行惨无人道的细菌战。剧中,展现了日军梅机关强租建海威船业公司的海轮运送生化武器途中发生的种种冲突。中共地下党员林剑松前往上海执行任务,凭借一条线索追查狱火计划,率领爆破小组潜入海轮,以杀死日军押运海轮的今井终局。全剧故事性强,后一段情节惊险,扣人心弦。此外,电视连续剧《民兵康宝》和《嫂子嫂子》等也具有一定的故事性。endprint

2.人物塑造的性格化

历代的剧作者都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不少优秀的电影片和电视剧都塑造了性格鲜明、形象突出的典型人物。从早期的电影片到今天的电视连续剧都不乏这方面的事例。

经典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孝顺、贤惠、坚强的素芬;转变前高呼抗日口号,不怕死不怕坐牢的有志青年,转变后贪图享乐、委曲求全、低声下气的张忠良;霸道、恶俗、凶悍,充满市侩气息,令人痛恨的王丽珍等人物,不少媒体予以评论。

影片《小兵张嘎》中,那个争强好胜,与胖子搏斗失败,气恼中竟将胖子家的烟筒堵塞的张嘎子;《平原游击队》中,那个机智灵活,神出鬼没,牵着日本鬼子鼻子让其团团转的李向阳;《林海雪原》中,有勇有谋,深入虎穴,舌战一撮毛,智擒座山雕的杨子荣;《红岩》中,坚定沉稳,一身浩气的许云峰,满怀革命乐观主义,临危不乱的江雪琴,长期隐蔽、忍辱负重、假装疯子的华子良;《冰山上的来客》中,那个冷静理智、富于领导艺术、洞察敌情的杨排长和风雪中值勤、坚守岗位、阻击敌寇、冻成冰人的一班长,这些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形象,都深深地印在观众的脑海里。

电视连续剧中,《霍元甲》中热爱祖国、嫉恶如仇,满身武功的霍元甲;《上海滩》中,潇洒豪放,一身江湖气的许文强;《西游记》中,忠于师父、洞察妖魔的孙悟空和昏庸愚昧的唐僧;《铁道游击队》中,那个掷手榴弹还没拉线就丢出去的芳林嫂,以及刘洪、李正等人物形象,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的影视剧中,一个演员扮演两个角色,塑造了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比如电影片《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王晓棠扮演了金环、银环两姊妹,两个人物都具有革命者的英勇品格,但性格各异。姐姐金环戏虽不多,几个细节便刻画了她那沉稳、干练、机智、坚强的性格,表现了崇高的革命气节;妹妹银环是戏的主角,她也沉稳、机智,但又多情,性格亦突出。电视连续剧《左轮手枪》中,一个演员扮演孪生兄弟石山来和肖九川,前者是抗日英雄,坚毅勇敢;后者一度做汉奸后来成为抗日烈士,油滑多变,两个人物两种性格。一个演员扮演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需要有较高的演技,王晓棠因而当选为最佳女主角。

21世纪以来生产的电视连续剧,也有不少剧目塑造了性格突出的人物形象。比如《游击英雄》,描写出身农村的妇女武喜春,面对残害中国民众的日军自发地组织起一支抗日武装队伍,后来发展成中共领导下的巴山游击队的故事。剧本和演员刻画了武喜春鲜明而突出的性格,泼辣、明快、豪爽、机灵、干练、洒脱,从一个平凡的农村妇女锻炼成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形象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剧中的国军营长李昌鹏,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最后为了摧毁日军实验生化武器的A计划而壮烈牺牲,形象亦很突出。《夺命金钗》中,那个常常化装乞丐暗中观察敌情,寻找叛徒的老三,以美色引诱敌人、铲除汉奸的老二,闯入日本武馆打得日本武士屁滚尿流的老五,形象也颇生动。《大陆小岛》中,我党潜入国民党保密局的秦天亮,以双面间谍的身份,一方面忠实地执行我党布置的任务,一方面又与国民党保密局潜伏人员巧妙周旋,还受到我党内不明真相的同志之猜疑、审查,忍辱负重,百折不挠;剧中潜伏在保密局的我党谍报人员、代号鸽子的汪兰,沉着稳重,应付自如,在向我党发出最后一份重要情报后,泰然自若地就义。这两个形象,都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反面人物亦需性格化,而不能脸谱化。比如《胜利之路》中,不仅塑造了郑少军的正面形象,同时刻画了日军铃木兄弟的反面形象。郑少军原为国军连长,在与日军的斗争中,转变为八路军的坚强战士。他性格高傲、重情,勇敢善战,多谋善断,身怀绝技,枪击敌人百发百中,多次闯入敌营救战友夺武器,都能全身而退。剧本和演员塑造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日军指挥官铃木三兄弟,老二武冈性格暴戾、凶残,杀人如麻,一意孤行,在一次战役中被郑少军劈死;老三武雄任性、刚烈,为了给二哥报仇,违背军令,擅自绑架郑少军的父亲郑会长(当时为其兄武仁之友),與少军对敌时被少军击伤;老大武仁为当地日军的最高指挥官,狠毒、阴险,为了执行天照计划和铃木家族的荣誉,亲手枪杀无意中泄露机密的弟媳、武雄之妻纯子,以致兄弟反目,继又设计炸死同胞兄弟武雄,狠毒之极;他还多次设计袭击八路军,居心叵测,手段阴险、毒辣,最后死于少军剑下。

3.艺术设计的奇特感

传奇贵在“奇”。清初戏曲理论家李渔说:“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⑤清初戏曲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也说:“传奇者,传其事之奇焉者也,事不奇则不传”⑥。不少剧本都因奇而传,以奇制胜。影视剧中也有不少事例。“奇”在哪里?

“奇”在人物设置。比如《夺命金钗》中,女子特遣队幸存的五名队员千方百计调查、寻找的叛徒,竟是他们的教官、特遣队大姐的恋人,这是谁也没想到的事。还有此剧中的那个戴着金丝眼镜,斯斯文文,在日本小报当编辑,对主编唯命是从,傻乎乎的角色,竟是撰写反日文章的作者雷霆之神、我党潜伏在敌人心脏累次暗中帮助女子特遣队队员的情报人员杨子江;而那个满嘴抗日语言、满脸正色的名报主编竟是日本间谍。又如电视连续剧《嫂子嫂子》中,那个说话口吃,走路一拐一拐的理发店老板何拐子,竟是日伪军闻名丧胆、多次暗中帮助丁家嫂子的传奇人物、民族英雄 “红一刀”——八路军侦查连何连长。这些人物的设置都出人意料之外。还有《大陆小岛》中,国民党保密局潜伏在我机关内部代号A的特务,是我党破获“天下一号”计划的极大障碍,必须挖出铲除;为此我公安机关一再追查这个特务,同志之间互相猜疑,秦天亮怀疑马友谊,马友谊怀疑秦天亮,并互相进行明查暗访,后来又怀疑那个年轻的女公安,均被排除,结果,这个潜伏很深的A特务竟是传达室的那个令人不起眼的传达。

“奇”在情节安排。经典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作者安排素芬到何文艳家帮工,因而在一次宴会中见到丈夫张忠良和王丽珍打得火热的场景,这个情节安排是构成这部历史悲剧的关键。经典影片《林海雪原》中,杨子荣深入虎穴取得座山雕和众匪徒信任之后,作者忽然安排一撮毛逃上山来与杨子荣迎面相逢,这个一撮毛是从我剿匪小分队手中逃出来的知道杨子荣底细的特务,这个情节安排可说是奇峰突起,为塑造杨子荣机智勇敢、舌战一撮毛的英雄形象创造了条件。影片《梅花档案》中,1950年代重庆市我公安人员龙飞和肖克追查国民党中统特务头目白敬斋所制定的特务组织“梅花组织”的特遣图——“梅花傲雪图”,竟然是作为一个女特务的纹身,纹在这个女特务的背上,可谓“奇”矣。endprint

“奇”在细节描写。经典影片《保密局的枪声》中,潜伏在国民党保密局内部的我党情报人员刘啸尘受上峰派遣狙击岳小姗和姜慧,他别无选择,只得枪击二人,岳小姗被击毙,但姜慧免于一死,子弹击中她的左心脏,而她的心脏异于常人,长在右边,刘啸尘知道此事,保护了姜慧。经典影片《英雄儿女》中,志愿军战士王成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歼灭敌人,向我志愿军发出“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呼唤后壮烈牺牲。志愿军全军开展了学习王成的运动,王成的妹妹王芳演唱了《英雄赞歌》,以“为什么战旗这样红,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等优美词句歌颂王成,成为影坛名篇。

奇特感的另一方面是“特”。各类影视剧,都有各自的特点。侦破片以分析推理为特点,如《港客谋杀案》《第九号悬案》;战斗片以枪战为特点,如各种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武打片以展现武功为特点,如《霍元甲》《陈真》,香港有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功夫明星。

有的电视剧在人物塑造方面具有特色。如电视连续剧《红色》中,那个沉着、稳重、理智、顽强,有骨气、敢担当,善于分析事物,做了惊天动地的事而并无半点慷慨激昂、轰轰烈烈举动的小职员徐天,善良、温顺、聪慧、勇敢,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外柔内刚,勇于自我牺牲的田丹,刚毅、果断、坚强、任性,富有正义感,嫉恶如仇,敢作敢当,被打得头破血流仍坚持正义的巡警铁公子,以及柳如丝、阿金等人物形象,都不同于一般。

有的影视剧在情节安排和细节描写上具有特色。如电影片《冰山上的来客》中,冒名古兰丹姆的女特务古里巴儿和真正的古兰丹姆两个女孩展现在古兰丹姆儿时恋人、新战士阿米尔面前,杨排长识别真假的方法是让阿米尔唱起童年时与古兰丹姆共同歌唱的那首情歌《为什么花儿这样红》,真古兰丹姆闻听歌声,不自觉地向阿米尔走来,假古兰丹姆则莫名其妙,因而特务嘴脸暴露无遗。电视连续剧《游击英雄》中,游击队女队长武喜春率领着身穿老百姓服装,三三两两的队员,一个队员还举着“替天行道”的牌子,前去地主家借粮,以及女队员阿非常用端起来射发的弹力箭射死敌人的细节,都富于生活气息。电视连续剧《大秧歌》中,表现吴、赵两家世世代代不通婚约的族规,亦具有封建时代的时代特色。

三、影视剧存在问题小议

几十年来,我国影视剧的编创,取得了巨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电视连续剧方面。

1.戏剧结构嫌松散

包括电视剧在内的戏剧剧本需要“立主脑”“减头绪”。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认为:“头绪繁多,传奇之大病也”。剧本应“一线到底,并无旁见、侧出之情”⑦。但是有些电视连续剧,结构松散,情节杂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儿东边楼子,一会儿西边猴子,“忽张,忽李,令人莫识从来”⑧。头绪繁多,主线不明。

比如电视连续剧《红色》,开展了四条较粗的线:第一条是中共地下党有一批由田鲁宁经管的药品需要从上海运到解放区去,各方面反动势力都在追逐这批药品。为此,日军大佐影佐及其下属长谷枪杀了田鲁宁,帮会头目七爷派老八暗杀了日商三井,法租界巡捕房大汉奸料总与七爷发生冲突枪杀了七爷,接管七爷夜总会的阿金向黑市经纪人购买这批药品被巡警铁公子截获,料总和影佐都追查这批药品,后来由徐天设计将这批药品交地下党领导人向老师运出。这条线好像是主線,但却若隐若现,时断时续,分量很轻。第二条线是两个主要人物徐天和田鲁宁之女田丹的爱情线,细节甚多,分量很重,但此剧非爱情剧,也不成其为主线。第三条线是日军组织伪政府,先后以武藤和影佐为首,国民党军统局命潜伏人员方长青夫妇刺杀,田丹以药物过敏的方法毒死武藤,方长青夫妇和田丹合作设局让与影佐勾结的大汉奸料总触电丧生,方长青又设法砸死了长谷,影佐又与汉奸王擎汉勾结设局枪杀了方长青夫妇,最后以徐天设计炸死影佐和王擎汉告终。这条线在剧中也时隐时现,也不是主线。第四条线是徐天、铁公子和阿金结拜兄弟及阿金的蜕变、兄弟反目,最后徐天铲除阿金。此外,还有铁公子和歌女柳如丝结合,小翠追求徐天、后又与保荣结合的两个插曲。此剧长达37集,却主线不明,好似一盆大杂烩。

又如电视连续剧《胜利之路》,似乎是以日军推行天照计划为中心事件,但是戏剧进行了一大半还没进入主题。先是八路军对国军连长郑少军的身份进行甄别、政审,花了一大段篇幅,同时又以不少篇幅描写国民党三十九团陆团长受降日军之事;继又表现郑少军等先后两次潜入敌营夺取武器,还穿插了爱国学生刺杀日军指挥官武仁失利之事;直到郑少军等绑架日军执行天照计划之主谋石原,戏剧才进入正题。可是这个天照计划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若隐若现,只知道是修建一个飞机场,修建飞机场的目的,好像是用飞机轰炸重庆或延安,含含糊糊,也没个清楚的交代。整个剧目主线不清,情节散乱。

这类电视连续剧不少,好像是一种时髦,但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通病。难道这类电视连续剧的作者们不懂得戏剧要“演故事”和“立主脑”“减头绪”这些起码的知识吗?非也。他们是不相信这种理论,认为这些理论都陈旧了,过时了,他们要“标新立异”“另起炉灶”,可是普通老百姓对他们的做法并不买帐。老百姓看电视连续剧,看了几集还摸不清头绪,他们便不耐烦了,只好换台,对不起,拜拜!你标新立异吧,我不看你的总可以吧!

笔者认为:无论哪种戏剧的编创,都要尊重大众的传统欣赏习惯,尊重老百姓的审美要求,少出新花样为好。电视连续剧的编创,如只有20集的题材,不要东拉西扯硬凑成三四十集。最好是15集左右为宜,故事完完整整,线索清清楚楚,情节前后紧扣,细节生动而无枝蔓,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能这样,则为上品。

2.人物刻画不配套

红花还需绿叶衬,一个好汉三个帮。戏剧作品要塑造突出的正面人物形象,同时其他人物也要过得去,互相衬托,辉映成章。

电视连续剧《游击英雄》中,塑造了鲜明、突出的主要人物武喜春和次要人物国军李昌鹏两个生动形象,但其他两个陪衬人物都刻画得有些失色。那个女指导员是个概念化的人物,官不大而架子不小,态度生硬,思想僵化,形象苍白。那个国军女军官雨菲,只身炸毁敌军坦克;在敌人的包围下跳岩殉国,行为壮烈;得救后成为游击队的骨干力量,本来应是个英雄人物,可是戏的前段却将她写成一个心胸狭隘的娇小姐,她与李营长卿卿我我,拥拥抱抱,对李营长与武喜春正当的战友关系却醋意浓浓,因而令人生厌,这不是写她的成长,而是败笔。电视连续剧《民兵康宝》中,塑造了机智、鬼灵、热心、重情、乐于助人的民兵队长康宝的生动、丰满形象,陪衬人物中,刻画了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甄妮和一批坚强、勇于自我牺牲,视死如归的人物群像,如康蛋儿、侯元华、春儿、康宝的嫂子等。维持会杨会长的女儿杨晓棠,作为英雄人物康宝的主要陪衬人物,她善良、单纯、勇敢、执着,仰慕国军战斗英雄江上尉,两次帮助江上尉脱险,又脱离父亲,离开家庭毅然走上抗日道路,是个很可爱的女孩子。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对这个人物便改观了。她满脑子的江上尉,心中只有一个江上尉,为了救江上尉,她可以不顾一切,不顾全大局,只身一人去救江上尉,险些被日军抓去;江上尉是为了寻找机要员甄妮而被捕的,她竟迁怒于甄妮;江上尉得救后关心甄妮,她也带有一丝醋意,这就使得观众对这个人物有些讨厌了。尽管戏的后段,她以自己的行动让观众恢复了良好印象,但戏的中段对她的刻画是失败的。该剧对江上尉的刻画也有些不合情理。电视连续剧《红色》中,国民党军统局的情报人员方长青,作为正面人物徐天之陪衬,刻画得更加蹩脚,详见下文。endprint

陪衬人物在剧中担负着烘托、突出正面人物的任务,不可忽视,亦需精心刻画。不少影视剧对于陪衬人物的处理,都分寸有度,恰切得体。比如电影片《舞台姐妹》中的那个邢月红,作为涉世未久,因抵挡不住物质诱惑而最后堕落的女孩子,原是一个烘托正面形象笠春花设立的“受谴责”的角色,但谢晋没有把她概念化地处理成虚荣浅薄、耽于享乐的女伶,而是详尽描述了她日益被旧社会势力吞噬、逐渐浸于奢华生活的内心冲突与挣扎过程,从而使这一艺术形象具有了既让人惋惜,又令人同情的认识——教育意义⑨。在影片的结尾,解放后,笠春花随着宣传队下乡演出《白毛女》之际,邢月红看到演出时,内心充满了羞惭、愧疚而又羡慕的复杂情感,圆满地完成了烘托任务。

反面人物作为正面人物的对立面,也不能脸谱化、概念化,亦需着力刻画,让他与正面人物旗鼓相当,从而突出正面人物的英雄形象。上述《胜利之路》中的日军指挥官武仁,是八路军战士郑少军的劲敌,以其狠毒、阴险的性格突出了郑少军机智、勇敢、多谋善断的英雄形象。上述《大陆小岛》中,国民党保密局头目顾显章作为我地下党情报员汪兰和秦天亮的主要对立面,也是个难以对付的劲敌。他老谋深算,精于心计,使汪兰陷入险恶处境,从而突出了汪兰机智、沉着、干练、勇敢的生动形象;他以秦天亮之妻儿作人质的阴险手段迫使秦天亮就范,秦天亮以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豁达胸怀,展现了革命者的英雄本色。

3.艺术处理欠真实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线。任何艺术品都必须真实才具有感染力。不真实的作品必将失去读者或观众。有些电视剧中存在艺术上不够真实之处。

比如电视连续剧《红色》中,国民党军统局情报人员方长青奉命刺杀日军指挥官武藤失利,受伤后潜入田丹住处,田丹回家,他用枪对准田丹,田丹为他治伤,动手术取出了子弹,他仍欲枪杀田丹,其妻保护了田丹;后来,田丹用药物过敏的方法毒死了武藤,回家时告诉方长青夫妇,方长青仍用枪对准田丹。这里,方长青第一次以枪对准田丹,是因为不知道田丹是什么人,防止她泄露机密,暴露自己,是合情合理的;而当田丹为他治伤后,他仍欲枪杀田丹,就不合情理了;特别是田丹毒死武藤,代他们完成刺杀武藤的任务后,他仍用枪对准田丹,就令人不可思议了。还有一处:方长青夫妇与田丹合谋,在田丹的皮鞋底装上金刚钻,以金刚钻划破玻璃设局让大汉奸料总触电身亡,事为田丹好友徐天得知,在法租界巡捕追查金刚钻时,徐天以事先弄到的金刚钻为方长青夫妇解危,暗中帮助了他们,但方长青恩将仇报,不但不以为友,反而认为徐天洞察案情而去追杀徐天,为徐天击败后还问徐天是不是共产党。在观众的心目中,方长青简直是个毫无人性的冷血動物。军统中这类冷血动物不少,但那是作为反面人物出现的,而方长青是与日军作斗争的正面人物,这样描写就非常失真了。

又如电视连续剧《游击英雄》中,游击队女队长武喜春捉拿皇协军队长后,将他绑在树上不作处置扬长而去,这个满肚子坏水的队长脱身后,又干了许多坏事,处处与游击队为敌,他又杀害黑龙寨好汉,枪杀老百姓,在日军面前指认武喜春的丈夫郑小驴,致使郑小驴被日军捉拿以作人质,后又叛变。剧中,还有武喜春释放地主的情节。后来,她的父亲被这个无恶不作的地主诱捕,交日军杀害。武喜春释放地主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该地主当时只是拒借粮食,其罪恶还没有发展到非杀不可的程度;但是不对皇协军队长作出处置便显得不合情理了,因为这个满肚子坏水的队长本来就是十恶不赦的汉奸,日军的狗腿子,完全应该枪决。

一些战争片的末尾,常有敌我双方主要人物持剑拼杀的细节,展开打斗,借以塑造我方主要人物的英雄形象,表现敌方主要对立面人物垂死挣扎的反动本性。这种处理是无可厚非的。但也有个别电视剧的这种处理不够真实。如《劫中劫》的末尾,我地下党员林剑松与日军押运生化武器的今井搏斗时,今井手中有枪,却不枪杀林剑松,而将枪丢在地上与林剑松拼剑,最后被林剑松刺死,这就显得虚假了。

这种不真实的处理虽然是个别现象,但也需要引起注意。

4.情节细节多雷同

戏剧编撰要“脱窠臼”。“欲为此剧,先问古今剧本中曾有此等情节与否”,切忌“取众剧之所有,彼割一段,此割一段,合而成之……”⑩电视剧之编撰与此同理。

一些电视剧偶尔借用他剧的情节或细节,如电视连续剧《胜利之路》中借用了他剧中心脏长在右边和“向我开炮”两个精彩的细节,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些情节或细节为不少剧目采用,便显得雷同了。

比如:抗日战争中,日本使用惨无人道的细菌战杀害我国同胞,是我全民所最为痛恨的事。电视剧中反映这种日军罪恶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这种情节用得太多,既有专门反映日本军国主义使用细菌战的电视连续剧《细菌战1940》,又有专述日军运送生化武器的电视连续剧《劫中劫》,还有日军抢夺丁家堡作为细菌武器实验基地,推行蜂巢计划的电视连续剧《嫂子嫂子》,其他不少剧目还生硬地塞进这种情节,就显得雷同了。比如《左轮手枪》最后也挂上了日军实验细菌武器的尾巴,《游击英雄》中的李营长最后为摧毁日军实验生化武器的A计划而壮烈牺牲。难道非要扯上这种常用的情节,不可以让他在其他战斗中壮烈牺牲吗?此外《狐影》《战地枪王》《我是英雄》等不少剧目也有类似情节。

又如:国民党的军统局和保密局与我党水火不相容,针锋相对,有不少反映这种斗争的影片或电视剧,如电影片《保密局的枪声》、电视连续剧《大陆小岛》等。但是不少与此无关的剧目,乃至我党与国军共同对敌的抗日剧目,也要生硬地塞进此种内容,如电视连续剧《红色》中军统局的方长青追查暗中帮助他们的徐天是不是共产党,这种描写就完全没有必要了。难道不可以反映国共真诚合作抗日吗?电视连续剧《民兵康宝》,表现我党真诚帮助国军江上尉查访失事的机要员甄妮并寻找丢失的保险箱,江上尉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求助于我党,虽然双方合作得不是那么默契,但毕竟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大局,还有《喋血危局》也反映了国共真诚合作抗日,这种描写不是很好吗?endprint

再如:不少剧目描写了男女双方的“三角”关系,作为爱情剧,这种描写是常有的,正常的事,非爱情剧中的这种描写,有的处理得较好,如电视连续剧《我的压寨男人》;但也有些剧目表现得很勉强,如《游击英雄》中描写李昌鹏和武喜春、雨菲三人之间不是三角恋爱的“三角”关系就显得生硬了。这种雷同情况虽不多见,但也是一种弊病。

细节描写也有雷同现象。如电视连续剧《胜利之路》中,郑少军之父被绑架,他去营救,在狱中见到头罩黑套的人,以为是自己的父亲,揭开黑头套一看,原来是绑架其父亲的日军指挥官武雄,正在等着他上钩。这类用头套蒙住脑袋更换罪犯或人质的手法见于不少剧目。该剧中,郑少军为汉奸刘参谋照相,趁相机闪光之际枪杀之,这类借用照相除害的手法也见于不少剧目。此外,运用棺材、花轿或垃圾车转移伤员或敌人追查的我方重要人物之作法也屡见不鲜。

此外,还有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即是演员吐词不清,观众不看字幕便不知道说些什么,不能完全理解剧情。这种情况很普通。是制作、录音问题呢,还是演员演技问题,不得而知。过去戏班演草台戏、庙臺戏,没有幻灯字幕,可是演员的唱白字字句句都送入观众耳内。早期的有声电影也没有字幕,可演员的说白也清清楚楚。现在科学发达了,可演员的说白技巧却减退了。影视剧退到无声电影时代,靠字幕来帮助观众理解剧情,不能不令人为之叹息!还有,编导、演员和工作人员名单的字幕放映太快,一个字也看不清楚。既列出这个名单,为什么不让观众看清楚呢?电视台节省了分把钟的放映时间,却浪费了制片厂的长段胶片。

笔者热切地希望影视剧的编剧们,克服上述缺点,影视剧的演员们,提高表演水平,加强台词训练,共同生产出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来。

注 释:

①饶曙光.关于深化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断想[J].电影史·理论与实践——重构中国电影史学特辑.322页

②李亦中.中国电影在上海[M].海上影谭·第一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193页

③姜鹏亮.沙场秋点兵——20世纪中国战争片的类型化检视[W].类型与作者——当代中国电影商业美学研究.作家出版社,2016年5月.42、43页

④戏曲考源[W]

⑤⑦⑧⑩[清]李渔.闲情偶寄[M]

⑥见《桃花扇小识》

⑨张振华.谢晋电影艺术教育思想初探[J].上海影谭.第一辑15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12月.endprint

猜你喜欢

电视剧发展历程电影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IP热潮下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理性发展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综述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