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音乐律动教学的行动研究

2018-02-25

关键词:律动儿歌肢体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洋河镇河西郭小学 山东青岛 266300)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的源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的确,音乐是美妙的、享受的,更是愉快的。要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体验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就要让他们参与音乐游戏和活动,把实践与理论、操作与思考结合在一起,使孩子在音乐学习中找到乐趣。而律动,正是这样一条纽带,它让小学音乐课堂更精彩!

律动,是指有节奏的跳动,有规律的运动,多指人听到音乐后,按照节奏而通过身体的方式表达出来的那一种感觉。律动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创造性地表演音乐的良好途径,它可以提高儿童的身心健康、陶冶情操和开发智力,促进学生的协调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习音乐奠定基础。在小学低年级,律动教学特别有效,它是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

一、用律动让音乐学习更有趣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绝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把动作、舞蹈、语言结合在一起的。”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律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律动,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去感受美、享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这样学生就会在音乐的王国里开始自由地遨游。

二、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节奏律动的应用

1.应用于儿歌歌词

音乐来源于生活,节奏律动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只要师生善于发现,节奏律动就会成为教学资料。首先,结合学生的认知与内心情感,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将生活中的儿歌借此引进课堂教学中来,有时可以将歌词直接作为儿歌先有节奏的教授,这主要是因为小学低年级歌词非常简单、朗朗上口,进而能够便于学生熟悉歌词,再加上低年级学生一般识字不多,运用这个方法更有利于记忆歌词,学会歌曲,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学生能够真实的、直接的表达音乐学习感悟,将复杂的、抽象的音乐知识简单化、具体化,进而会减少学生学习音乐的压力,开拓学生的音乐思维,扩展音乐想象空间。然后,利用小学生好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用“思维活动”、“肢体活动”的方式了解音符时值,学生能够将所听到的儿歌律动进行肢体表达,教师这种因乐施教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动力,这对音乐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具有助力作用,同时,这也是丰富课堂内容的表现。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者课前几分钟为学生播放节奏律动强的儿歌,所选儿歌字词较短,小学生能够做到记忆朗读,即使没有音乐,学生也能自行完成音乐表演,这也是完成音乐教学目标的表现。

2.应用于肢体语言

音乐表达方式有多种,其中肢体语言是表现形式之一,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主要是因为低年级学生活泼、思维活跃,进而能够巧妙的将其应用到教学中来,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节奏,这对小学生音乐表演水平提高、感悟力增强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肢体动作进行音乐律动传递。教师应尽可能创造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肢体律动表演,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强律动、多动作的音乐视频,在此期间,教师应详细介绍所选音乐的节拍、音乐快慢、音乐连接性,接下来根据学生的理解设计适合的肢体动作,这不仅方便动作记忆,而且还能完成共鸣表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我想象,跟随音乐节拍想象动作画面,除了这种想象式肢体表演,肢体语言还包括模仿式表演、舞蹈式表演,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音乐内容,选择适合的肢体语言形式,将其巧妙的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来,以此增加音乐课堂活力。

另一方面,加强“声势”练习。教师在音乐课堂中通过训练拍腿、捻指、跺脚等可以发声的肢体动作来引导小学生感悟节奏律动,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反应能力,而且还会增强学生肢体协调性,并且学生还会在好奇心的引导下产生浓厚的音乐学习兴趣。

3.应用于音乐乐器

教师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课程需要应用多种乐器,打击乐器应用次数相对较多,因此,教师能够通过乐器的节奏律动引导学生了解音乐,在这一过程中,小学生能够对打击乐器全面认识,掌握基本的练习技巧,同时,学生还可以将生活中的物品制作成乐器,发挥这类物品在音乐演奏中的辅助作用,例如玻璃材质的饮料瓶用线整齐串联,能够充当串铃。这不仅能够丰富小学生的音乐体验,而且还会增强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自信心,学生节奏感、律动感也会相应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探索意识、学习意识也会间接提升。这对学生全面发展、音乐教学效率提高具有促进意义。

三、用律动充分调动学生创造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理解音乐,没有统一的标准与答案,这就给学生想象与创造提供了广阔自由的舞台。不管是从内容自己创编动作,还是创编节奏。

教学中,应从一些短小、形象、生动、鲜明、故事性强,情节简单、动作性强的音乐律动开始,循序渐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想象、去实验、去表现,每次在创作情景性的音乐作品时,让学生自己或小组合作等多形式大胆去理解、创编,再在好的律动中选择展示,给他们一种肯定。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而且能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个性心理品质。总之,运用“律动”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做到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能放能收,既要发挥教师的学习指导的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真正主体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程践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律动于身,陶冶于心”,实践证明,律动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和发展孩子对音乐本能的反应,而且能促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音乐教师应注重节奏律动的合理引用,借此传递音乐情感,优化音乐教学质量,这对师生友谊增进,音乐课程改革深化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音乐教学迈向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律动儿歌肢体
作 品:景观设计
——《光影律动》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肢体语言
律动之美
“三个经济”律动
肢体写作漫谈
睡觉儿歌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