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意义、优势和对策建议

2018-02-24匡楚玉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产业优势对策

匡楚玉

摘要:长江中游城市群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长江中游城市群有区位、交通、人才、经验和产业优势,但存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趋同等问题。本文针对当前长江中游城市群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空间布局和城镇一体化、构建协同机制以及打造“一带一路”产业集群、推进对外开放一体化等对策建议,以此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

关键词:长江中游城市群;优势;产业;对策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优势

为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顺应全球化的发展,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的载体,随着城市间联系的日益紧密,作用越发重要。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圈,经济发展的增速高于全国水平,是中国经济稳定至关重要的调节器。大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承东启西的战略作用,有利于东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推动中部崛起,提升中部地区竞争力,更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扭转区域发展不均衡,促进“一带一路”发展,有利于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将地球村联系得更紧密。大力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有利于发挥中部地区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还可以更有效地满足国内需求,充分调动约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涉及湖南、湖北、江西的31个市,范围包括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

1.区位和交通优势

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间位置,位于长江流域的中游,是沿海经济向内地发展的中转站。长江中游城市群向东承接长江三角洲,向南连接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向北承接京津冀城市圈,向西连接成渝经济圈。

长江中游城市群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2009年底,武广高铁开通,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将G字头的高速动车组列车投入运营,我国高铁建设从此进入新时代。如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三个中心省会城市通达时间不到3小时,交通非常便捷。未来,随着高铁、城际铁路、地铁、高速公路等进一步普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协同、辐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与京广铁路、京九铁路、沪昆高铁、渝长厦快速铁路、沿江高铁、京珠高速公路的交会处。沪昆高铁连接了长江三角洲和东南亚,西渝高铁、渝长厦快速铁路連接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西安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厦门。京广高铁及其延伸线广深港客运专线共同组成的京港高铁和京九铁路连接了京津冀城市圈(包含雄安新区)和珠江三角洲、粤港澳大湾区。沿江高铁连接了成渝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沪昆高铁、渝长厦快速铁路、京九铁路、皖赣铁路以及昌九高铁等交通线路的日益完善,呼南高铁、包海高铁的建设加速了长江中游城市群洞庭湖西岸的联系。

此外,武汉自古以来就有“九省通衢”的说法,地理位置优势显著。环长株潭城市群连接着长江经济带与珠江三角洲,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中部第一,是全球百强机场之一。

2.人才和经验优势

长江中游的武汉、长株潭、环鄱阳湖三个城市群拥有普通高等学校 260 所,在校学生人数有近300万,为全国重要的科教和智力资源密集区。教育体系培训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产业发展进步。此外,区域内还拥有一批大型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点。

从产业发展角度而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型产业为主。要寻求突破,必须要改变思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环长株潭城市群在长株潭一体化上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进一步拓展建设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发展现状

武汉是国内闻名的老工业基地。武汉的光电子产业有“中国光谷”之称,以烽火通信、光迅科技、长江通信、长飞光纤及华工科技为代表的武汉“中国光谷”努力发展成为全国光电子信息产业链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

湖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是畜牧和养殖的产业大省。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远大集团、中国中车(株洲)等大型企业也带动了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业发展。长沙是湖南省经济中心,现正加快金融业发展,大力建设中部金融中心。同时,中国近半信息产业公司的高管为湘籍,发展信息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可为。

从各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占各省的比重来看,武汉城市圈比环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高。近几年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总量增速比较快,稍超过环鄱阳湖城市群,但仍然落后于武汉城市圈。成熟城市群不仅需要核心城市的强大,关键要能对区域内其他城市起到辐射作用。湖南省内各地市发展更为均衡,这也说明长株潭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相对更强,对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有借鉴作用。

从经济结构上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偏低,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缺少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城市群的辐射效应较弱。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内部之间的产业联系较少,关联度不够,合作不够紧密深入,产业链较短,没能形成互补性较强的产业链。

三、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对策及建议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国际机场,完善航线网络,增加运输航线,不断提升交通、水利、能源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商水平,增强一体化的发展支撑力。

发展特色专业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进而使高校与区域经济发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作用。

制订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让更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和高素质人才选择留在家乡就业,吸引更多的区域外的优秀人才。

2.推进空间布局和城镇一体化

突出中心城市带动功能,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创新驱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多层级联动发展。推动省会中心城市向高端化、服务化方向发展,逐步转移扩散部分功能、产业和生产环节,支持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迈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健全城镇体系。

3.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协同机制

建立健全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搭建示范区产业合作平台。合理布局工业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把握各类产业发展趋势,构建区域绿色产业联动发展。

利用国家政策统筹协调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一些利益冲突,从国家战略出发,实现共同发展。

4.打造产业集群,推进对外开放一体化

充分发挥生态、水源、科技等优势。推进产业又快又好发展,规模化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产业,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展开区域联动。

发挥区域优势,联手推进中欧班列常态化,共同打造万里茶道经济带,共建境外经贸合作区,特别是可以联合开展对外承包工程。※

参考文献:

[1]  邓羽,刘盛和,蔡建明,等.中国中部地区城市影响范围划分方法的比较[J].地理研究.2013(7):1220-1330.

[2] 彭建,陈云谦,胡智超,等.城市腹地定量识别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6(1):14-24.

[3] 陈守强,黄金川.城市群空间发育范围识别方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5(3):313-320.

[4] 王利伟,冯长春.转型期京津冀城市群空间扩展格局及其动力机制——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方法[J].地理学报.2016(12):2155-2169.

[5] 易信,刘凤良.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转型多部门内生增长理论分析框架[J].管理世界.2015 (10):24-39,90.

猜你喜欢

产业优势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画与话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第二优势
从优势到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