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使用追问 实现有效教学

2018-02-2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樟树比喻错误

(河南省鹿邑县教育体育局基础教研室 河南鹿邑 477200)

一、语文课堂追问存在的问题

在基础教育研究领域,对小学语文课堂上追问的关注可谓由来已久,经久不衰。但在平常的听课中,我们仍然经常可以听见类似这样的追问:

师: 同学们,通过第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叶圣陶老先生总共修改了160多处了,看到这些,你想说什么?

生1: 修改很认真。

师: 还有呢?

生 2: 修改很仔细。

师: 谁再来说一说?

生 3: 修改很细致。

师: 还有谁有别的看法?

生 4……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堂实录片断)

像案例中这样的追问,虽然次数多、范围广,课堂上也显得很热闹。但在这样表述不明、形式单一、语言空泛的连续追问下,只会让学生盲人摸象般地找寻老师所喜欢的答案,直至厌烦。没有启发性的追问,既浪费大量的宝贵时间,又与训练思维的目的背道而驰。

二、正确使用追问的策略

追问是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同时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善于以文本内容为依据,选好追问的切入点,正确使用追问的策略。

1.在认知错误时追问

小学生身心特点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由于自身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不足,对语文知识的解读出现错误,这正是教师进行追问,引导学生呈现错误思维,从而有效纠正思维偏差的良好时机。

案例:《修辞手法中的“比喻”的学习》教学片段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简单学习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中的明喻,你们对这种修辞手法有没有什么理解呢?

学生1:有,有,有,我知道“比喻”就是打比方,比如说我们美丽的校园像一个大花园,这个句子载是个比喻句。

教师:很好,这个同学的回答非常的棒。那么其他同学有没有自己对“比喻”的看法呢?

学生2太阳像一个圆盘,弯弯的月亮像一把镰刀,这些都是比喻句。

学生3:我知道了,句子中有“像”字的都是比喻句,没有“像”字的就不是比喻句。

教师:同学们,是这样的吗?句子中有“像”字的就是比喻句,没有这个字的就不是比喻句?

学生4:我觉得是这样的,有好多这样的句子。

教师:好,那么同学们既然这么认为,我现在给同学们出两个句子,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句子的特点,一个是“小明长得像爸爸”,一个是“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同学们是不是觉得第一个句子是比喻句,第一个句子不是比喻句呢?

学生5:有点不对,“小明长得像爸爸”不是比喻句,不能把小明比喻为爸爸。

学生6:对啊!第二个句子好像是比喻句,它把“小兴安岭”比作“宝库”。那种说法不对,没有“像”字的不一定就不是比喻句了,有“像”字的也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教师:同学们同意这位同学的新说法吗?

学生:同意,是对的,“像,,字并不能作为评判比喻句的标准。

从上面的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由于受到多数句子的影响而对比喻句有了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句子中有“像”字的就是比喻句,没有“像”字的就不是比喻句。面对这种认知性的错误,教师把握住追问的时机,通过一步步的追问,使学生自己最终意识到之前的认知和理解是错误的,及时纠正了学生思维的偏差。并且这种追问的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兴趣。

2.在重难点处追问

抓住文本的重难点处及时追问,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解决文本中的难点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文本内涵。例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时,教师预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借物喻人的手法,同时让学生感受文本中对宋庆龄坚韧不拔、顽强不屈、浩然正气高贵品质的赞美,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提问:“同学们,大家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喜欢在宋庆龄的故居前面和这两棵香樟树拍照留念呢?”这时,有同学回答:“因为香樟树很美丽啊。我们出去旅游看见好看的景色都会合影,这有什么奇怪的?”别的学生也认同这种看法。但是这样的看法表明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不够深入,这时教师追问:“那么,你们想一想难道香樟树和宋庆龄之间没有相似之处吗?”这个问题让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同学们意识到香樟树四季常青,而且长得还很茂盛,这和宋庆龄的工作精神是相似的,这就是借物喻人的手法。

3.在文本延伸处追问

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是文本内的内容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这也就是说教师要注重对文本的拓展延伸,这样既可以丰富文本的内容,同时还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深度解读文本,这就是恰当追问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时,教师除了让学生体会到刘备诚心诚意 邀请 诸 葛亮出山,帮助他统一大业 的故事之外,还将文本内容进一步延伸拓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都知道,《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选自我国著名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于是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追问:“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三国演义》中其中一个小故事,其实,在这部名著中,还有很多故事,你还知道什么故事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讲述了“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等故事,让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总之,有效追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追问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与文本智慧碰撞,点燃思维的火花。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有效追问,能够让学生深入文本,潜心会文,品味感受,让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刻,构建高效课堂,收获精彩的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樟树比喻错误
香樟树
在错误中成长
十个比喻 说透人生
比喻
买椟dú还珠
香樟树,樟树香
樟树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不犯同样错误
樟树木化学成分研究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