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

2018-02-2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浙江省绍兴市稽山中学 浙江绍兴 312000)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落实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因此,本文就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1]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对其以后的工作就业以及生活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教学中,教师需要提高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师在开展此学科教学中,以往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经验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基于这样的情况,在此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当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学科核心素养之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将会事半功倍,取得更好的效果。[2]

一、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首先了解此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就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进行分析之后,可以确定此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下文对每一点内容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内容如下所示:

1.信息意识

在当前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很多学生从小就具备了信息意识,但是在没有具体激发的情况下,学生所具有的信息意识是处于感知阶段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信息意识进行激发,促使学生能够通过系统化的学习来掌握信息意识,引导学生做到自主的分析特定信息问题,找出特定信息的来源,采用正确的方法来获取信息;以受众群的特征为基础,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针对不同任务的需求,能够从众多信息中甄别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合理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实际解决问题的需要,恰当选择信息工具,具备信息安全意识;主动关注信息技术工具发展中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意识地使用新技术处理信息。

2.计算思维

在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行启迪。所谓的计算思维,顾名思义就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这一概念来源于周自真教授,而将计算思维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则是出自陈国良院士之手。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进行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同时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对于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3.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当前不仅是信息化时代,还是数字化时代,数字化信息的存在,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师在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过程中,就应对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创设、数学化学习资源的收集与管理及数学

化学习资源应用与创新等几个方面体现出来的。当学生具备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那么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过程中,就能够合理的选择设备、软件以及网络资源等进行应用,这样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4.信息社会责任

人是社会中的个体,不同的人组成了社会这一个大家庭,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应对影响社会发展的技术有所了解。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的技术之一,对其进行广泛的应用能够给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可能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出现。所以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应对信息技术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细化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掌握信息社会责任承担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需要从此方面入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3]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

在高中教学体系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一学科虽然与高考成绩没有关联,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实用性较强,所以教师在此学科教学过程中,应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在这一能力的影响下,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现代化教学理念,采用有效的方式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4]

1.采用情境驱动任务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是想要对学生的信息意识进行培养,可以采用情境驱动任务教学法。在此教学方法应用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同时在情境中设置学习任务,提出学习问题,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信息意识。举例来说,当前利用信息进行诈骗的案件数量较多,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来创设情境,之后在此情境中,教师可以给出学生具体的诈骗过程,让学生对诈骗过程中的每一条信息进行甄别。在学生分析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信息的掌握会更加的深入,同时对于以后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问题也会有一个信息甄别意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2.抓住计算思维本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想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就应抓住计算思维本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思维和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数学问题是可以用方程式的方式来解决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先列出方程式,然后对方程进行求解,并将求解的过程通过流程图的方式记录下来。之后,学生可以以流程图为依据来进行计算机语言编程运行,通过计算机语言编程运行,能够形象化的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将会更加的高水准,而同时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的应用过程中掌握计算思维,提高自己的计算思维素养。

3.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核心素养

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面临的教学压力越来越大,在此教学工作落实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学习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素养之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这一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入手。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举例来说,当教师为学生开展PhotoShop软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VB程序语言来亲自制作“打地鼠”小游戏。学生在制作这一游戏过程中,可以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感兴趣,同时在应用技术过程中,学生对于技术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核心素养也可以得到培养。

4.通过案例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在我国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其根本目标是培养有道德、有文化的人才,在这一过程中,道德和文化是并重的,两者之间无论是缺少哪一个都是不可以的,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对学生社会责任的承担能力进行培养。社会是由多个单独的个体而组成的,每一个个体对社会的发展都有责任,只有每一个个体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构建和谐社会。真实的社会和信息网络社会具有相同之处,在这两个社会中,作为单独的个体,都需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在开展此素养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列举的方式来进行。比如说,网络暴力现象数量不断增多,网络暴力对人的影响是极为严重的,教师可以列举具体的网络暴力实例,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讲解,让学生懂得网络暴力的危害,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网络社会中应该如何做,如何约束自己,做一名合格的信息时代网络公民。在这样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被合理的应用到生活中,不会出现“助纣为虐”的问题。[5]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目标与当前的教学改革要求不相符,面对这样的情况,在教学改革工作落实过程中,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认清社会发展局势,了解教学改革新要求,从而做好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工作。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工作落实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的途径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以此来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