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2018-02-24罗攀宁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数学方法课堂教学

罗攀宁

(博罗县罗浮中学 广东惠州 516133)

伴随着新世纪,国家迎来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新课程实验正在逐渐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方式。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良的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科学的方法,使学生自己有所感悟。

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再是讲授者或者呈现者,而是应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上,教师要能运用一切手段,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积极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要求步步展开,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活动,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引发了继续学习的愿望,打下不断发展的基础。从而达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广泛性、深刻性和有效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作如下尝试,敬请同行指正。[1]

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转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着教师转,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新课标倡导下,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最佳有效的结合,“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试验、概括、猜测,总结。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可设计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自我探索研究:(1)直角三角形是怎样定义的?与一般三角形有何不同?(2)在测量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看有什么关系?(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何证明?学生通过这样的自学提纲进行阅读与思考,不仅学会了定理,而且从中学到了分类、转化、归纳,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多种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尽力捕捉时机,引导学生。改变以往以教为主的局面,把学习自主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轻松和学习方法,体现出学生主体性,改变了以往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无味、被动的状况,并促进教学的效果。

二、少讲、精讲、多练

少讲并不是不讲,而是画龙点睛地讲、启发性地讲、点拔性地讲、归纳性地讲;根据学生的基础做到有目的性的讲。例如分式的运算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

教师:请同学们先做两道练习

(1)随意写1/2×2/5,4/5×15/2;

(2)同桌交换答案看看;

(3)自己总结写出分数的乘除法法则;

(学生活动)

教师:再写几个分式,a/b×c/d,a/b/c/d,(学生活动)

教师:总结分式乘除法法则。

(事实上:用a、b分别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则(10a+b)+(10b+a)=11(a+b)说明它们可以被11整除)。

教师:再做一做下面的问题:

(1)任意写一个三位数;

(2)交换它的个位数字和百位数字,又得到一个数;

(3)将两个数相减;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个规律对任一个三位数都成立吗?(学生活动)

教师:在解决上面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用到整式的什么运算?你是怎样运算的?

(学生回顾解决问题过程,并用已经掌握的合并同类项运算解释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观察课堂:教师的指导是一种启迪、激励,引导“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导而不牵”,是较为成功的。[2]

三、设问启思

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疑问,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希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知识的动力、基础,进行发明创造的源泉、起点。教师可采用设问,让学生做到敢想、敢疑、敢问、敢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具有独特见解,敢想敢说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不断思索、不断质疑中前进。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教学中,我在已经学完几种常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设计了一道练习题:解方程(4x+1)2-(x-2)2=0,很快有同学经过化简后运用配方法、公式法得出了这个方程的解。面对已取得的成果,一些同学便沾沾自喜,不再继续思考,这时我提出问题:你还能发现新的方法更快捷地解这个方程吗?这个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又掀起了波澜。经过联想、探究、讨论,又得出了直接开方法、因式分解法两种较为简捷的解法。

四、探索研究

探索研究需要每个学生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只有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研究、通过学生动手,才能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那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知识的提出、发生、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和解题方法及规律概括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个人水平以及教材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例如: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说明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不难说明,但教学不能到此为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探索1:本例除了教材的证明方法之外,你还能想出其它证明方法吗?

探索2:分别顺序连结以下四边形的四条边的中点,所得到的是什么四边形?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平行四边形(2)矩形(3)菱形(4)正方形(5)梯形(6)直角梯形(7)等腰梯形(当学生看到不管是怎样的凸四边形都不得构成平行四边形时,既兴奋又惊奇,为什么会有这一规律呢?同学们非常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从而把学生引入一个新的境界)。

探索3:顺次连结n(n≧3)边形的各边中点得到怎样的n边形?顺次连结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的是什么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吗?

探索4:分析例题,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能否得出在已知中点条件下添加辅助线的一些些规律?

当然,对于同一个探究活动,教学中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多种探究方案,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进行研究,但是无论哪种形式,都必须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索研究的过程。[3]

五、总结、反思

总结就是提高。正面的经验通过总结可以上升到较高一级的程度,以便更好地坚持和发展,起先导作用;同时,总结又是转化,可以把反面的经验通过总结转化为积极的东西,从中接受教育和教训。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探究所得到的知识比较单一、零碎,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掌握知识系统结构。这就需要通过归纳总结来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强化知识体系,形成牢固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理解掌握。

所谓反思就是从新角度、多层次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规律,获得新的发现。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再创造行为,通过反思,可以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拓宽思路。从教育的角度讲,反思性教学能够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反思性教学可以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成为研究型的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借助于反思性教学促进自我的不断学习与提高,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发展,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总之,新课堂教学对教师来说就是要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的,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但是,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活力。

[1]张雄,李得虎.数学方法与解题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240—297.

[2]赵绪昌,彭祥彬.中学数学探究性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中学数学教育,2005年,第30期,9—11.

[3]赖德胜.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19.

猜你喜欢

数学方法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