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情境,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播种

2018-02-2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综合性辩论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第五小学 贵州遵义 56300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主要目的是强调通过深入开展学生的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断推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而非单一型人才。这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新型的、与往常不一样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采取何种方法,如何组织与实施,是摆在授课教师面前的难题。笔者认为围绕一定的主题创设宽松、融洽、和谐的场景,是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好办法。用好课本资源,是为学生播下“综合性学习”的好种子。

一、通过文本延伸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

积累好语文资源,如教材后的思考·练习、基础训练,并收集与次相关的社会文史资源等。如学习《菩萨蛮·大柏地》后,让学生选读豪放派的诗词,在课堂上朗诵,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让学生搜集关于革命烈士事迹,互相交流,体会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信仰;《为人民服务》让学生找出身边的好人,进而体会人生的价值及意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是从什么角度去谈的。《夜莺之歌》《将相和》则可通过情景再现,结合现代,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国家利益;学习了《詹天佑》,让学生自行设计隧道,或者其它物件,并加以说明;在授《月光曲》时师生选择月夜,自己感受一番,说说看到了什么?《穷人》要求学生想象具体的家庭环境,从吃穿住等方面去想象,先说再写;《景阳岗》讨论虎是什么,讨论蒋门神、西门庆算不算虎,你怎么看?许多老师只是让学生给出个答案即可,未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入。在教学中把这类“实践活动”题枯燥无味地讲解或主观地以自己的见解代替,有的认为考试分值不高,只要读读就可以,一笔带过,让学生去进行抄写训练,严重违背了教学规律,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动机的激发,造成了语文教学死气沉沉的局面。这种只顾眼前的教学,扭曲了语文教学的目的,使语文教学的敞亮空间越走越窄。如果不改变这种教学观,学生的能力发展将受到严重的阻碍,全面发展只能是空谈。而事实上,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以及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最终都得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实践、感悟、体验、内化。

二、创设辩论情境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

从语言的发展来看,都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不断实践的结果。文字的演变有极其发杂的过程,但也是实践的结果。无论是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都离不开实践活动。所以,根据教材进行发散思考?练习铺设学生实践的情景空间,能激发学生兴趣,有的放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有人说,如果教师没有激情,那么你还当什么教师。教师就是要使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使其到达兴奋点,打开学习的各个感官,然后传达知识,往往事倍功半。比如有教师在讲《景阳岗》时,就自己设置了讨论题,“现在有的人当了官就自认为高高在上,把国家权力当成私有产品,虎已经成了他们的代名词,你怎么看?”把学生分成四组,让学生从正反,现代与古代四方面进行辩论。由于有了目的,学生主动到图书馆搜集资料;上网查阅有关内容,上影视厅租《水浒》录像带、影碟,并请教父母等。最后归纳整理。在辩论中,有的学生找到了在古时候,一些贪官就是老虎,比如和珅,还有孔子的苛政猛于虎。我们学习武松打虎,并不是要学武松的棍棒本领,出去打人,或者射杀动物,而是要学这种不畏凶恶的精神,敢于迎难而上。有的学生认为贪官不是老虎,老虎对于同类还是很爱护的。有的学生则从自然界动物方面入手,说虎一级保护动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的,由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由此,我们认为武松的行为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应受到谴责。还有的人认为,武松不听店家劝告的固执行为,这是性格的缺陷,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别人真心的建议还是要采纳。有的学生还认为我们主要是学武松的精神,而不是就打虎谈打虎.…….在这堂教学中,教师根据主题创设,搭建了辩论的情境舞台,学生在这一任务的驱使下不仅学到了法律的、历史的、地理的、生态环保、时事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道德情操也得到了熏陶,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有效激发。

三、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

有一位教师让学生根据基础训练“实践活动”题 “自演小品”,使主题情景展现,给人以立体的想象空间。活动伊始,几个“工程师”正仔仔细细地查看图纸,因为有一棵大树出现在了一条计划中的路中间。其中一个说砍掉,另一外几个立即附和,他们举起了斧子,“当地的农民”跑了出来,指责他们不该这样做,说“十年树苗,百年树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能砍。“工程师”说要想富,先修路,带来富裕,这棵树必须砍掉。他们互相争论,陷入僵局,老师叫“停”,演出停止,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要路还是要树?”,要大家讨论,教室里热闹起来了,“我要树!”“我要路!”“我们来统计一下,要树的请举手!”教室里大概有二十几个孩子举起了手。“要树的同学呢!”又是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争吵显然解决不了问题,这样吧,老师说大家回去后查一查各种资料,找一找支持自己的依据和反对对方的材料,明天我们再来辩论,好不好?”通过这一情境的铺设,许多学生都下去找关于环境的资料和关于建设的资料,并且综合,提出最佳方案。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处理事情的能力,口语与写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价值观也得到有效的提升,可谓一箭多雕。

结语

故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的教学时,要重视指导、让学生在“观察、演绎、讨论、辩论、调查、续写”等“实践活动”中提升各项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处在情境中有真切的感受,这样他们才有表达的欲望,才会变被动为主动,才会在快乐中学习,才能真正让综合性学习焕发光彩,让学生得到真正的语文实践体验,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综合性辩论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综合性医院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索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综合性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