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板书导图思维

(陕西榆林实验小学 陕西榆林 719000)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其中思维导图慢慢地吸引了教师的视线。思维导图使用简单易懂的图形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出来,把相对陌生的内容用已经熟悉的方式有序地表达出来,通过记忆熟悉的表达方式,来强化新的记忆内容,并通过添加一些趣味化的元素,使用幽默的表达方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及生动活泼的形象来呈现抽象的概念等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而且有利于学生快速直观地掌握知识架构。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强调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内化新知识,不仅关注知识的内容,更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方法、技能以及情感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以有效促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1]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博赞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在层级和分类的信息组织基础上,从中心主题通过特定的关联展开分支,由关键词或图形标识分支,并充分利用色彩和字体的变化将放射状思维过程和结果变为可视化的工具。思维导图是一种新颖的记忆笔记。思维导图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不同。它看上去就像一个人的神经网络图,它能提高人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思维导图的核心思想是运用左脑的数字、词语、逻辑等功能,同时也运用右脑的色彩、图像、符号、空间意识等功能,将思维痕迹用图画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大脑的联想与创造力。另外,思维导图能突出重点,有效助记,把学习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知识点上,从而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其次,思维导图通过有效的概念意义的组织和概念框架的建立成为一个有力的助记工具。[2]

二、思维导图的优势分析

1.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注意力

无论何种课型,板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自17世纪夸美纽斯倡导班级授课制以来,粉笔和黑板一直被认为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和表现形式。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是展示作品的屏幕,是教师课堂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是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进入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是每堂课的眼睛……然而在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投影仪、多媒体、电子白板纷纷进入课堂,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似乎有了“退居二线”的迹象。在许多小学英语教研活动中,我们看到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预先做成了PPT,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充当放映员的角色,鼠标从头点到尾,有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的板书少之又少。即便有板书也是千篇一律,无论是阅读课、词句课,还是复习课,板书所呈现的就是标题、单词和句型,既缺乏独立性,又无法显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甚至有的板书书写随意,马虎了事,黑板板面杂乱无章,毫无层次感和清晰感,更谈不上条理化和系统化,导致学生难以观察,影响了知识的传授,降低了教学效果。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挈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在以多媒体课件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中,很多重要的内容在投影屏幕上转瞬即过,这很不利于小学生记忆这些基本知识。板书特有的功能绝非多媒体大屏幕所能取代的。因此根据课型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应用思维导图设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板书,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份“导游图”,带着学生将全课的“风景”尽收眼底,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在板书中展示出的规范的书写过程、认真的书写态度、丰富的人文素养等,都是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所起的引领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3]

思维导图在优化我们的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的同时,以其形象、动感、美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的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思维导图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新形势,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通过图画的方式引导孩子思考,它在形式上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把思维导图引入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思维导图的提示,孩子们很愿意开口说英语,既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又提高教学的质量。少年儿童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思维导图趣味浓厚,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2.促进知识的结构化,提高记忆力

思维导图是让孩子通过画画的方式,只需要记下老师讲解的重点,在不同重点之间添加上相互产生关系的线条。它是把学习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知识点上,不仅可以迅速地记笔记,而且突出重点,有效助记,提高学习效率。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语言知识内化,以期达到自动化输出的水平。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认知策略,它在使语言知识达到自动化输出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

小学阶段,如果反复机械练习的话,效果差且易使学习者感到疲劳,如果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练习,效果大不一样。思维导图能增加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长期记忆的可能性。

3.创设学习情境,实现协作学习

英语课堂离不开情境教学,只有在情境的基础上,孩子才能有话可说。思维导图围绕中心主题展开分支,呈现关键的知识点,用图和字的形式创设出英语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使学生不仅有话可说且明白从何说起。思维导图给老师和学生提供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的支架。学生很容易通过同桌、小组合作,相互启发,创作思维导图并进行表演。由此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4.促进学生形成高级思维模式。

应用思维导图的小学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从问题焦点出发,突破常规的思维定式,从多个角度并按照不同的规则对知识进行归纳、对比和串联,形成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语言知识链,加强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由于思维导图具有的发散性特征,使学生的思维模式由传统的“线性思维”转化成具有放射性的“网状思维”,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了语言学习过程中探索、挖掘式的高级思维模式。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运用

1.在词汇学习中的应用

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词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单词中,对于文章的理解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把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也更有利于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拼写family一词时,教师可以出示句子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然后将每个单词的首个字母圈出来并提取出来,学生很快就记住了。曾经的词汇复习课,学生或是对着词汇表死记硬背,或是在练习本上做机械重复式的抄写,结果无外乎三种:优等生记住了所有的单词但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链条而且对复习课产生厌恶的情绪;中等生能记住大部分单词但由于单词群组之间毫无联系,遗忘率也很高;后进生只能掌握很少的单词,产生挫败感,长此以往将无法建立学习自信心。思维导图的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系统的整理知识模块,还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提高复习效率。如在复习水果等单词时,教师可以将水果按颜色分类,每提到一种颜色,学生就会联想到与这种颜色相关的水果;又如在复习动物等单词时,可以将动物分为大、小、胖、瘦四大类或者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三大类;再如在复习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区分辈分关系,使学生可以从图中清晰的辨别出上下位关系。[4]

2.在语篇阅读中的运用

在英语阅读中,学生和教师一起或者小组学生一起制作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分析,可以使复杂的内容变得清晰,简单的内容更加好学,更好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阅读内容,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轻易多的记住所读材料。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包括找出段落的主旨句,概括段落的大意。找到主旨句之后,还要学会找句子中心词,这样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简明扼要。孩子们经过梳理资料——汇总整合——形成导图——增添新内容——长时记忆——修正完善等一系列过程的长期训练,学生就能借助思维导图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机智灵活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的有效性。同时也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在英语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主要体现在整体感知阅读材料、整体理解阅读材料、理解阅读材料的语言知识和复述、背诵阅读材料等环节。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找到了一些恰当运用思维导图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在阅读篇幅长、生词多、文章结构和层次复杂或不太清晰的文章时,先由教师呈现思维导图,概要性地介绍全文大意,帮助学生整体理解文章;然后,根据中心主题和主干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分部分、分层次阅读,突出重点,关注细节,加深理解;阅读后,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和交流,此时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答案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复述课文内容。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以及课文的长度和难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复述或描述。以人教版教授月份为例,虽然本课的结构和层次都比较清晰但课文较长,词汇量较大,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并配合肢体语言为学生简要介绍,然后我针对一月的部分提出了问题: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Which month is the first month of the year?What do we called on January 1st?What are the children doing on that day?学生自习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其余三个月的学习可采用相同的方式,只不过提出问题的人由老师转化为学生,学生在分享和交流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在篇幅适中、生词少、文章结构和层次清晰的课文阅读教学中,学习的过程主要以学生独立阅读并制作思维导图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点拨、帮助的作用。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自己理解课文后制作的思维导图展开讨论活动,即在全班范围内展开分享和交流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调整思维导图框架和结构,并完成主要知识点的教学。这些活动可以是:教师提问,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抢答和补充;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其他学生回答等。以译林版三年级上册《Unit 8 Happy New year》为例,阅读篇幅更短,词汇量更小。教师在学生展开阅读前应围绕以《Happy new year》思维导图辅助复习,帮助学生再次熟悉整理并绘制这类课文思维导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学生通读全文,理解内容,小组讨论,画出主旨句或关键词。然后教师鼓励学生独立制作思维导图,小组之间互换思维导图讨论。之后在全班范围内展开分享和交流活动。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分析篇章,并尝试借助思维导图复述或者背诵课文,而并不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背诵课文,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3.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英文写作对于刚刚接触写作不久的小学生来说,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尽人皆知,写作之前要有思路才能把文章写好,而大多数小学生面对英文写作没有明确的思路,甚至完全不知道该从哪下笔。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巧妙的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思路整理,构思文章,让学生意识到一个话题可以有很多方面可以写。学生写作的思路明了了,英文作文就自然变得轻松了。如果能够在课堂中请学生朗读一下自己的作品,这对于增强学生的信心将大有裨益,长此下去学生的能力也会更上一层楼。例如,就熟悉的话题“seasons”进行课堂话题作文,可以运用下面的思维导图进行思考和描述。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s.将season分为四个分支,并分别注明spring,summer,autumn and winter.每个季节又有一个分支,并分别注明每个季节的风景特征。比如spring—The trees are green.The flowers are blooming.继而添加其气候状况—The weather is warm.并阐述适合该气侯可以做的事情(We canfly kites in spring.)其它三个季节按同样的方法结合思维导图来进行思考和描述.这样可以使思路更清晰、明了。对学生来说写作也变得不再望而生畏,而是写作思路清晰并充满了乐趣。

结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有助于学习者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将言语信息图像化。本文结合一线课题指导实践,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思维导图是将大量的信息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组块”,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习材料。并且达到了记得牢、不易忘、易提取的效果。由于这些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这几方面能力的提高也必将极大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综合水平。

猜你喜欢

板书导图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