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2018-02-2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学年培养目标师资

(许昌技术经济学校 河南许昌 461500)

引言

审视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模式发现,其培养目标以幼儿教师职业需要的具体实践素养为指向,培养内容以幼儿教师职业需要的专业理论素养为依据,培养手段突出"分段一体式"的教育实习,培养制度注重多元合理,培养评价注重采纳第三方权威专业机构制定的评价标准。其给予我国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启示是:促进培养机构多元开放,促进培养目标分层定位,促进课程设置权威认证,促进培养方式实践取向。[1]

一、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模式的经验

1.培养目标

以幼儿教师职业需要的具体实践素养为指向培养目标是一定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是对学生的发展状态所作的预期规定。为尽可能有效培养高质量的幼儿教师,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目标的具体性与实践性,即注重以幼儿教师职业实践中所需要的多项具体素养为定位目标。能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能与家庭和社区建立联系;能观察、记录和评估幼儿,以支持其和家庭的发展;能适宜有效地联系儿童和家庭;能运用知识建构有意义的课程;能成为一名专业人员。此外,还包括实际了解和掌握与幼儿教师责任与义务相关的法律条文、自我专业发展的责任等方面的技能。这些实习目标的确定,为实习生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作了充分的准备。

2.培养内容

以幼儿教师职业需要的专业理论素养为依据专业理论素养主要体现为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在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阶段,发达国家常常立足幼儿教师职业需要的特殊知识与能力来设置相应的培养内容。尽管不同发达国家设置的具体培养内容有别,但其总体特征表现为知识类课程与能力类课程并重、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并重、通识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并重、学术性课程与师范性课程并重。

3.培养手段

突出“分段一体式”的教育实习培养手段是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为达到某种人才培养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教师职前培养手段除了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外,格外引人注目的便是“分段一体式”的教育实习。所谓“分段一体式”的教育实习,是指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实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将昔日一个整体性的教育实习分成多个环节,使多个实习环节分散于学生修读期间的多个学年或多个学期,并使多个实习环节的实习目的与任务相互衔接、相互依存。在美国,教育实习日益被视为“联结学术性课程和教育实践的桥梁”“教师职前教育的顶峰型实践环节”,各学前教育教师职前培养机构除了通过专题讲座、小组研讨、行动研究等多种方式培养职前教师的探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学术基础外,十分注重以“分段一体式”的教育实习培养职前教师的专业能力。比如,美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修读期间的第一学年里主要修习通识课程,第二学年修完教育基础课程后到中小学及幼儿园见习,进入第三学年后,每学期被分配在各学前教育机构开展观察、调查与反思活动,在最终职业准备期时逐步独立地进入实际教学环境开展实习。

4.培养评价

沿用第三方权威专业机构制定的评价标准培养评价是指,立足一定社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依据某种科学、合理的标准对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培养评价对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手段及培养制度具有监控、反馈及调节等作用。

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模式的启示

1.促进培养机构多元开放

培养机构即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机构。我国职前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主要由师范院校承担,综合性大学很少参与培养职前学前教育师资,参与培养职前学前教育师资的专业化社会机构极为缺乏。显然,拓展我国职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渠道,形成多元开放的职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格局,十分必要。[2]

2.促进培养目标分层定位

现阶段,我国多数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机构不仅并无明确的分层定位目标,而且大多倾向超越自身的办学条件而想方设法挤进培养高学历层次师资的行列。比如,不少高职院校不仅不积极开展专科层次师资的培养,反而设法谋求联合培养本科层次的师资,甚至宁愿培养成人本科师资也不心甘情愿培养专科层次的师资。至于一些重点师范院校,其师资培养基本上是从专科到博士研究生一应俱全。这样的培养格局无疑不能适应当下社会对多样化学前教育师资的需求。[3]

3.促进课程设置权威认证

课程设置是课程总体规划,“它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学科门类及活动,确定教学时数,编排学年及学期顺序,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我国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机构往往“因师设课”,即根据现有教师的专业背景、研究特长或学科兴趣设置课程。为此,扭转当下我国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机构“因师设课”的现象,引导其建立“因生设课”或“因需设课”的观念——根据学生的需求或社会的需求设置课程,并加强对其相关课程进行权威论证,委实重要。

4.促进培养方式实践取向

促进培养方式实践取向是指,通过促进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学院)与幼儿园及中小学合作共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形式,适当拓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见习与实习的时间与空间,从而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职前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结语

教师教育是涵盖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三个阶段的一体化过程。从这三个阶段所处的地位看,职前培养阶段是教师系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广泛了解通识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关键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奠基阶段,是教师潜力激发的黄金阶段。为此,教师的职前培养历来被视为整个教师教育的重头戏。

猜你喜欢

学年培养目标师资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第二届星火学年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