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生活化教学研究

2018-02-24林喜君

新课程 2018年7期
关键词:品德生活课堂教学

林喜君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扶大中心小学,广东 梅州)

小学品德与社会,其是一门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以及思想性的课程,加之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亦有着高度的关联,故对学生的道德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对此,若品德与社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能积极将该课程的相关内容融入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之下,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且能切实提升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并最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良好发展。

一、课上引入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学科,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若能积极将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则势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小学品德与社会的相关知识,继而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与此同时,鉴于小学生受其本身年龄限制,故学生对知识的领会通常是源于自身的实际经验。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若能引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案例,则势必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1]。

例如,在学习《家人的爱》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和家人相处的情景,并比比谁的家人最有趣。基于对家人的讨论,学生立马产生了交谈的兴致,继而在教师的引导下无拘无束地畅谈起来。此时,有学生说道:“我爸爸对我十分体贴入微,我有任何要求爸爸都会满足我。但是,有时候我却感到爸爸对我十分严格,比如,当我放学回家时,若不首先完成作业,爸爸绝对不允许我看电视,且当我反抗时,爸爸的表情亦极为严厉,让我感到十分的害怕。”基于以上这位学生的讲述,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此,部分学生提出:“这位父亲无论是给女儿买裙子或是阻止女儿在未完成学习任务前看电视,实则都是出自于对孩子的关心,因此,父亲的阻止实则亦是对孩子的爱。”此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前面这名学生的启发,班级内的学生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并争相讲述自己的故事,如此既营造出了积极、热闹的课堂氛围,又切实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当代小学生,其除了会在校园内学习到大量知识外,在课堂外的学习亦是其知识的主要来源。而学生于课堂外的知识来源又主要源自于父辈们所营造的家庭文化氛围。因此,作为学生家长,应充分发挥家庭文化氛围的积极作用,并由多个渠道实现对小学生的正确引导,如此方能在促进综合素质有效发展的同时,达到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认知目标。

如,当进行《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如基于学校周边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该怎样改善环境污染现象。此外,当学生了解到该如何治理环境污染时,教师亦可将学生带出课堂,并以实际行动,使学生的学习能真正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如此既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反思,又能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更加贴近于生活。如此教学方式,将有助于品德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课堂教学是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其教学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后的生活与发展。因此,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并积极围绕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2]。与此同时,积极将小学品德与社会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

总之,通过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逐步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且基于实际生活的课堂教学,还更有助于激起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热情,继而逐步懂得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如此方能逐步培养起学生克服困难与战胜困难的勇气,继而更加地热爱生活、关爱生命。

猜你喜欢

品德生活课堂教学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生活感悟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品德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