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读《六国论》

2018-02-23邵靖宇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睢宁六国论苏洵

邵靖宇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高三(7)班 江苏 睢宁 221200)

通读并熟练背诵此文后,我学到了很多知识点,如开篇点明中心论点的写作手法、对比论证的运用、假设论证的提出等等。但是本文的重点不是为了写这个,而是为了写我个人对于我们高三阶段学习的一个看法,再一次通过班主任的授课中,我知道了很多原本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进行高考的时候成绩往往会考的不是很理想,我认为这就是他们畏惧高考的原因。通过六国论的阅读我们知道面对任何困难不是简单地通过避免就可以躲过去的,更多地还是要靠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自己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那么我们为何要惧怕高考呢?所以我个人的观点就是六国论教导了我们,想要成功必须具备一颗强大的心脏。

我们高考前的学习就如同如文言文中所讲的六国先辈们开创祖宗基业时一样,“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虽说我们的学习没有如文中所描述的那么艰苦,但是我们也是奋斗了无数个日夜的,废寝忘食的学习只为了鲤鱼跃龙门的那一刻。我现在的精神状态是非常高昂的,但是班级的部分同学已经开始有了放弃的打算,我心里想到这不就是白白把以前的努力流失掉吗?虽说我们不是王孙,但也不能把过往的努力如草芥般遗弃。

看到那些原本成绩不好开始自暴自弃的同学后,我开始主动地去帮助他们,想要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但是一人之力毕竟有限,奈何其它同学都专注于高考而无心他顾。这种场景不正恰如《六国论》中所描述的六国被秦国逐一灭亡的场景吗?人人自顾而不互助,最后成绩都不理想吗?学习要的是一个氛围,是一个大环境,在帮助他人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是巩固自身知识的良好机会。如果真的能如我所假象的这般实现,那么我相信班级的学习氛围必然会空前高涨,而同学间的互助友爱,相互打气又会加强彼此的信心,这样何愁高考无法取得更好地成绩。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苏洵先生写本文的原意就是结合当时的“时”和“事”,当时的“时”就是宋朝在建国后,由于考虑了唐末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而把权利都收回中央,但这样做的同时却大大的削弱了本国的军事实力,导致对外战争多以惨败收场。当时的“事”就是宋朝在连年对外作战尽皆尽皆失败后,宋朝的统治阶层渐渐没有了进取心,转而开始向辽和西夏提供岁币来换取短暂和平的一个局面,这样的局面不仅仅加重了国内人民的负担,还导致契丹和西夏的气焰日渐嚣张,长期以往的下去,必然就会如同六国一样被灭亡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古语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通读此文感受到的就是班级当前学习的现状不理想,这同苏洵忧虑国家可能是一样的。这也是我写作本文的初衷,一是感慨六国破灭的可惜,二是感慨苏洵忧国忧民的心思,三是激励自己要帮助同学们共同学习,一起跨过高考这座大山。高考的压力在高一、高二时的感受尚不深刻,但是在进入高三后我明确的感觉到了压力,班级同学间的交谈少了,气氛沉重压抑的可怕。长期处于这种学习氛围下我认为是十分不利于我们学习成长的,除此之外,班级以前团结、互助、友爱的氛围也渐渐的消失了,我希望通过我这篇文章可以让同学们知道,大家共同学习是胜过一个人学习的。正如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而大家一起学习不仅可以让班集体的氛围变好,还可以弥补自己某一方面的缺陷,最终整个班集体的人都获得收益,最后一同升入自己理想的大学。

猜你喜欢

睢宁六国论苏洵
苏洵发愤读书
苏洵焚稿
论苏洵的史学成就
“中国·睢宁乡村振兴”全国作家笔会暨2018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颁奖会在江苏睢宁召开
爸爸去睢宁
“读议练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利用异文 训释词义
苏老泉大器晚成
简说《六国论》之论证
睢宁九女墩汉墓“老子西出函谷关图”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