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中职中专财经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研讨

2018-02-23

关键词:财经会计专业中职

(云浮市中等专业学校 广东云浮 527300)

财经会计专业一直是社会上的热门专业,也是中职中专学校办学历史悠久的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早已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之中[1]。然而该专业与数字打交道,相对枯燥和乏味。中职中专学生年龄与高中生相仿,正值青春期,有求知欲望,但专注力较差,很多学生对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相当盲目,很多人是受到父母亲朋影响才选择了它,所以他们对这个专业所学内容和职业成长空间并不清楚,由此也导致他们学习的动力不足,兴趣不强。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才能使其热爱这个专业,并为之付出精力在学习中,而这也会助其在职业道路上取得成功,因此本文对激发中职中专财经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中职中专财经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原因分析

1.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晰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了职业教育应以促进就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宗旨。而社会环境要复杂得多,不同行业各异的特点决定了其对财经会计专业人才需求极其多样,而很多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中职中专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以普通教育模式、以高等教育模式、以培训模式三种倾向。以普通教育模式的学校对财经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训练不够重视;以高等教育模式的学校偏重学术,教材内容偏深、偏难;以培训模式的学校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对人才的长远发展不太有利[2]。由于教育目标定位单一,毕业生所学与社会需求有一些脱节,就业后往往需要重新学习,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对学校课程的学习不重视,难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学习。

2.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目前,财经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同课程之间存在内容重复、教学分割的问题,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掌握。教材编制周期一般比较长,其中的一些内容明显陈旧。而且教材很少结合经济社会需要定制,各个版本的教材内容大同小异,实用性较差。以增值税为例,《企业财务会计》中采购材料运杂费未考虑这方面内容,《会计模拟实习》案例中考虑了增值税,但税率按7%计,而目前营改增税率已经是11%。反观英美等国,财经会计专业教学与现实结合得很紧密,英国不设统一教材,美国虽有教材,但教师经常会从报刊中选取最新的会计信息作为讲课内容。由于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不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或割裂,影响学生知识点的整合和建立清晰的专业思维,学得费劲,当然也无法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提不起兴趣

财经会计专业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灌输方式,教师主讲,学生专听,师生互动很少,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意识不强,所以学习兴趣低迷。再加上讲授偏重理论基础,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导致学生实践能力薄弱,普遍缺乏创新能力。中职中专阶段,基础课比重大,专业课时少,适应社会能力更差一些。而且财经会计专业不同其他专业,企业出于自身管理和“保密”的需要,不会为实习生提供现实的会计环境,学生接触不到真实的凭证、账簿,虽然可以从实训教材中获得原始凭证,但是从凭证记账到报表编制的一系列操作无法独立完成。考核方法以知识性为主,平时表现比重较低,这样造成“考试背笔记”的现象,平时懒于用功,考前突击背诵过关,因此教学方法的局限也影响学生兴趣的形成和发展。

4.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

中职中专学校学生智力水平与普通高中生并无显著差别,但学习效果却有明显差距,原因在于前者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很好的发挥。在学习活动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影响学习效果,但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3]。兴趣、动机、情感、意志这些因素都属于非智力因素。中职中专学生大都是中考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被淘汰者”,这个经历会让中职中专学生自认为很失败,包括父母亲朋也认为其不是“学习的料”,所以不仅自信心差,而且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意志力也不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让不少教师认为这些学生惰性大、难以取得好成绩,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学习效果越差,越提不起兴趣,于是抱着“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的心理。

二、激发中职中专财经会计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1.根据学生发展确定教育目标

财经会计专业教育目标应由单一育才转变为通才教育,这样做可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市场需求作为导向培养出适应各行各业要求的德、智、体、美、技全面发展的职业型、素质型、品德型、技能型人才。中职中专学生基础较差,对深奥的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即便硬学也不容易真正掌握,所以教育目标应当定位于专业技术培养上,以提高专业技能为主,加强实操训练,使其成为初级应用型人才。点钞、小键盘、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等内容应熟练掌握。同时向学生灌输终身教育理念,阐明知识不断更新的重要性。然后以学生发展设置课程体系和选择教学内容。当学生认识到所学内容对其一生都有帮助时,就会激发其学习的热情,进而愿意为学到一些东西而付出努力,这样就会实现教育目标。

2.课程设置要让学生有所收获

目前,中职中专财经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已经注意到由易到难、前后衔接问题,但在细节上难言到位。教材除成熟的内容以外,应每学期编纂新知识教材,可以组织教师利用平常积累,将税法、经济法等方面的新变化汇总成篇,在新学期作为主要教材的辅助内容进行讲解,例如营改增知识点的介绍。针对不同专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串联不佳的问题,可以将关联课程结合起来上,例如《企业财务会计》与《会计模拟实习》结合起来上,后者为前者提供原始凭证,前者给后者提供理论支持。同时,时代在发展,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应加大计算机应用、经济法、税法方面的份量,使学生获得更多贴近社会的知识。

3.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学有所乐

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引起学生兴趣,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教法,采用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法。在教法选择上结合财经会计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法,并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4]。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分层教学等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企业财务会计》采用传统教法不仅让学生觉得乏味,讲过之后还是不会应用,但采用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分组并扮演不同角色,学习兴趣大增,并在模拟操作中学会相关知识的应用。再如针对概念的讲解,传统教法令学生觉得异常枯燥,而且讲来讲去学生的认识依然不清晰,但采用探究式教法可以让学生很快理解。如讲解“资产”时与学生一起讨论办一间工厂需要什么,资金、厂房、设备、原材料概括起来就是资产。

4.深层次挖掘学生兴趣的根源

学生的学习兴趣源有本能活动倾向、认识、生存、自我提高、尊重、自我表现、情感附属、美好追求、文化精神感染与驱动9种[5]。充分利用这9种兴趣源,可以培植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基于前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应加强情感教育来促进学生个体健康成长。中职中专学生年龄介于14~20岁,青春期的敏感使其既自尊又容易自卑,由于学习成绩差,常被忽视和遗忘,所以特别渴望得到肯定,所以教师应注重荣誉感教育,并将职业指导始终贯穿于教育实践中。在教学工作中,以包容的心态接纳每一个学生,并对学生每一点进步给予肯定,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成长和体会学习所带来的喜悦,从而重新鼓起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结语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观点,可见兴趣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动力源泉,而中职中专财经会计专业的学习更离不开兴趣因素,因此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为职业教育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最有效的教育职能。

[1] 沈玲洁. 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以N校会计专业为例[D]. 宁波:宁波大学,2016.

[2] 金雪燕. 中高职衔接下会计教育的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3] 王丽娟. 中职学校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以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为例[D]. 苏州:苏州大学,2013.

[4] 赵建交.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长沙财经学校为例[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5] 牛亏环. 学习兴趣研究进展分析[J]. 教育学术月刊,2014(10):33-36.

猜你喜欢

财经会计专业中职
财经日历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财经阅读时代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财经神回复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