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网络化发展探讨

2018-02-23

关键词:网络化图书图书馆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图书馆 四川内江 641200)

图书馆属于公众服务行业之一,主要功能是提供科技、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学术类知识,有极广的服务范围,其中包括了儿童少年,也包括了中年和老人等所有的普通居民,在目前这种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与图书馆的融合是时下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在丰富公共图书馆业务种类的同时提高其服务质量,虚拟化的电子文献资源使得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得到了良好的保管和传递,对节省了图书馆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有重要意义,也使图书信息资源的检索变得更为便捷、精确。[1]

一、“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发展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就电子图书是否能够完全取代纸质图书展开了激烈讨论, 虽然多数人认为纸质图书无法被取代,但电子图书对传统阅读的冲击力显然是巨大的。“互联网+”时代下图书馆发展遇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制于传统管理方式和体制上的影响

大多数的公共图书馆还在延续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和服务方式,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能力与社会大众消费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水平普遍受制于体制和地方政府的财力制约,要想真正意义上实现“互联网+”的改革和渗透,就必须改革管理制度,转变服务理念。[2]

2.读者需求日渐个性化和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渗透,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千变万化,传统图书馆所能提供的诸多服务已被网上搜索所取代,并且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物联网的普及和商业服务营销水平的提升, 社会大众对文化消费的心理期待和情感体验已经提升到了和商业消费同等的高度。因此,传统图书馆只有进行自身功能和服务上的转变,改变管理策略,才能进一步展现自身价值。

二、图书馆服务转型的思路

1.方便、快捷特征

人们对信息获取更方便、快捷的追求,必然加快技术的转型与更新换代。自4G 网络开通以来,很多用户已经尝到了甜头,享受着高速移动网络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生活进入“快时代”,方便、快捷的服务自然是用户喜闻乐见的。

2.高效、互动特征

互联网的发展目标就是为了让人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变得更加方便,更加高效,其中也包括人们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是: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有了互联网,通过浏览网页,一切信息尽可收入囊中,这大大缩短了人与媒体之间的距离。甚至每个身在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将所见所闻发布于社交网络平台上,直接呈现当事人对事件的描述。搜索引擎则大大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提高了获取信息的时效,使信息变得唾手可得。

3.平等、开放特征

平等、开放也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理念和理论基础,但在传统图书馆盛行的时代,图书馆的平等与开放主要表现在读者入馆率上,已经再无复兴的可能。网络化已经覆盖了图书馆,而图书馆服务必须更好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强大的途径,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突破到馆服务的限制,将服务延伸到网上的无限空间,寻求用户与服务。支持平等获取的是网络时代兴起的最新理论“长尾理论”,图书馆无论是在资源合理利用方面,还是进一步开发用户群,长尾理论都对图书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图书馆网络化发展策略探究

1.纸质资源向数字资源转化

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对馆藏纸质资源进行筛选,人物、地方志、家谱、年鉴等收藏价值较高的可以通过扫描技术、光学识别技术、压缩技术等转化成光盘类的数字资源。根据图书馆的特色和文化建立独具特色的超文本数据库,进一步实现了珍贵图书资源共享,提高图书资源利用率,同时也可为图书馆的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特色信息服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以信息专家的角色,嵌入用户过程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出的“资源到所,服务到人,融入一线,嵌入过程”就是运用互联网思维优化服务模式的典型例子,它强调为用户提供时时刻刻的服务,满足用户对知识服务的需要,支持用户在科学方面的创造,真正体现了围绕用户这一核心,让用户体验到细致入微的科研服务。从以往吸引更多的读者到图书馆读书,到现在把图书馆服务浸透到用户的对面,不仅是服务方式的改变,更是对传统图书馆工作方式的颠覆,也是图书馆重构互联网思维的积极探究。中国科学院开发了名为“E 划通”的软件,用户只需在关键词上一划,后台就会运行可定制的程序,不需要进入图书馆的主页就可以完成信息检索过程,真正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的零距离,用户查找和利用信息更快捷。[3]

3.与相关行业加强合作

图书馆要想在“互联网+”时代获得更好的转型发展,就必须优化与相关行业的密切合作。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重心已经不再是资源建设和利用,而是逐渐向用户、知识和创新转变,而图书馆业务也将围绕这种转变而改变运行和管理方法。 在“互联网+”下图书馆建设就要充分突出以用户为核心的思想,以此来优化管理程序,同步实现资源共享,并通过和微博等跨界合作,让用户在更加熟悉的信息环境下使用图书馆。通过信息融合,实现各界图书馆的联合服务,通过数据平台的建设使得用户的信息能够动态共享和更新。

结语

在互联网盛行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思维已经开始延伸到图书馆,并将更深远地影响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要尽快适应从传统图书馆到网络化图书馆的转型,就需要以新型的思维不断探索,冲破陈旧的、限制性的服务模式的约束,确定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方向,建立与用户需求相适应的图书馆服务理念。图书馆必须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增强用户的良好体验,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努力把服务做到最好,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基本的发展核心,以用户至上作为基本服务理念,将图书馆网络化充分普及,使图书馆行业屹立不倒。

[1]张 娟;“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发展[J];图书情报导刊;2016 年 第 1 卷 第 4 期

[2]肖世琴;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图书档案信息;总第 232 期 2017 年 4 期

[3]冯国权;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变革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第 59 卷 第 2 期 2015 年 1 月

猜你喜欢

网络化图书图书馆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基于最优树的网络化作战装备体系结构优化
基于HDS和CANopen多品牌PLC网络化控制实验平台搭建
去图书馆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一类非线性网络化系统的鲁棒故障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