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诗情画意”*

2018-02-23徐金环

关键词:诗情画意豆苗诗句

徐金环

(古浪县第三中学 甘肃古浪 733103)

高中生物教学中适当渗透中国古诗词,不仅能将枯燥而深奥的生物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学习化难为易,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心趣,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诱发学生产生联想,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心理环境,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生命科学知识,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美学教育,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于漪说:“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教师上课精彩的导入,总能在最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掀起他们的情感高潮,从而激起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好的开头具有巨大的凝聚力,能把学生散乱的精力一下子集中到本节的内容上去。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特点,妙用诗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在讲述“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时,以唐代诗人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 杜牧《秋夕》)情景交融的诗句,想像流萤美景,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自然的由萤火虫发光原理进入新课学习。用大家熟知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 叶绍翁《游园不值》)引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用“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引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在熟悉优美的诗句中,兴趣盎然的进入新课的学习过程中。

二、课堂中合理应用诗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诗词语言优美、简洁、生动,在生物学教学中若能合理的运用学生喜闻乐道的诗句,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学习生存斗争内容时,可借助“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引自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形象地体现杂草与农作物的竞争关系。当人疏于管理,杂草就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豆苗就会处于劣势,就会出现“草盛豆苗稀”的现象,这属于种间斗争。用“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引自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说明迁入率、迁出率这个种群特征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学生易于理解,印象深刻。在讲述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时,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诗句,说明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高,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掌握。在讲述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时,让学生思考“如果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景象吗?”。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明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引起学生的共鸣、关注与合作。用“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 杜甫《江南春绝句》)让学生感受诗情画意时自然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美学价值)。

三、画龙点睛,完美结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开头导入,追求课堂的精彩,而忽视课堂教学中的结束阶段。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完美的课堂成功得以巩固。好的生物课,既要有好的开头,也要有好的结尾。借用诗词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能让学生意犹未尽,回味悠长。

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节时,可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循环的意义。

四、借助试题,灵活应用

借助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编制试题,能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起到检验和强化作用,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及实践能力。示例如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分别描述了红色的枫叶、荷花的红色和绿色的荷叶,请用生物学的有关知识分析:使枫叶、荷花为红色,荷叶为绿色的色素分别存在于细胞的什么结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有那些?

“螟蛉有子,蜾赢负之”(引自春秋·无名氏《诗经·小雅·小宛》),请查阅资料思考分析这两种生物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种间关系?

虽说诗词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但用时也应注意:“诗意”只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点缀,不能“喧宾夺主”,将生物学课堂变成诗文赏析课,更不能用生物学知识肢解诗词,为引用而引用。过多和不当地引用诗词,会让学生注意力分散,思维混乱。因此古代诗词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引用应当巧妙设计,适时、适当地呈现。

猜你喜欢

诗情画意豆苗诗句
割豆苗
豆苗儿家的门辩论会
豆苗儿家的辩论会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华盛顿?欧文短篇小说中的艺术赏析
论中国纱罗织物的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教学实录
巧用诗句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