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新闻从业人员媒介素养建构策略探析

2018-02-23张宏树陈雪波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媒介民族

张宏树 陈雪波

(湖北民族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新闻传播工作的环境日新月异,每个时代的技术发展都能引发媒介生态的变革。媒介融合给新闻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环境,尤其给民族地区的新闻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科技的发展和媒介环境的革新使新闻从业人员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民族地区的地域文化、受众受教育程度、基础设施条件等因素特殊,导致在同等传播环境中,受众对信息的分辨能力也存在区域性差异,这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地区的新闻从业者唯有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才能利用好媒介融合的优势,为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服务。

一、民族地区新闻从业人员媒介素养亟须提升

受众拥有通过媒体平台传播信息的能力,但囿于媒体专业知识的缺乏,并不能胜任整个新闻传播工作。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各类事件错综复杂,对处理事件的人员要求极高。新闻从业人员依然是新闻生产、传播的最佳人选,但媒介融合背景下民族地区的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增强自身能力以应对当下瞬息万变的媒体环境。

(一)技术武装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必备条件

媒体从业人员应当学会利用各种媒体工具。不论古代的邸报还是现在的新媒体,传播工具都决定了信息的传递效率和传播效果。从物质层面来讲,媒介融合是各种仪器设备的协调工作,这就需要媒体从业人员尽可能同时具备操纵多种设备的能力。除了传统的采、写、编、评、摄五大能力外,还需要Office文档处理、图片处理、数据采集和分析乃至视频直播等多方面的技术。尤其在民族地区,新闻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信息处理容易滞后,发生新闻事件的时候往往因为人手不够而影响应对效率。民族地区的新闻从业者如果能提升自身技能,利用好现代技术,可以缓解当地媒体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

(二)树立区域意识,培养宏观思维、创新思维

民族地区的新闻牵涉历史、文化、宗教甚至国际因素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处理单个事件的时候,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民族地区的新闻工作者了解多方面的知识,告别“万金油”式的应对方法,分辨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处置。同时,时刻关注宏观环境的发展动态,拥有国际视野,慎重对待每一个涉及民族地区的新闻事件。当下很多民族地区是比较封闭的,但新闻从业人员应当努力打破地域封闭,高屋建瓴地宏观把控新闻传播局面。此外,新闻从业者应当拥有创新思维,用新思维迎接新生事物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三)善于引导用户适应新环境

数字时代的信息可以转化成“0”和“1”,通过电信号传播,也能够快速被计算机储存、分析,这些信息在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拥有巨大的能量,能够反映社会现状,甚至还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民族地区的新闻从业人员更应该具备强烈的数据意识,时刻关注民族地区的发展状态,敏锐发现非正常现象并及时给出反馈,这也是新闻记者作为社会瞭望员的重要职责所在。例如,有学者通过1990年、2000年、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分析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问题后,得出“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将缩短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红利’期,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利益”的结论。[1]这种从数据中得出的分析、预测结论对民族地区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应当大力推广。

二、民族地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创新

高等院校培养的新闻人才是民族地区新闻从业人员的直接来源。为保证日后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应进一步增强高校培养新闻人才的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需要的新闻人才。

(一)培养多学科背景的新闻人才

随着受众细分的完善,人们对资讯的精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财经新闻、房地产新闻、汽车新闻、体育新闻等对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往往只有新闻基础,却无其他特长。但社会新闻是落实到各行各业的,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新闻人才的过程中,除新闻专业课程之外,还要开设一些社会需求量大的课程,如涉及经济、体育、国际政治甚至艺术等领域的课程。部分财经类、体育类高校开设经济新闻、体育新闻专业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这种经验可以推广到其他领域。指向型新闻人才往往能运用某一方面的知识结合扎实的新闻专业基础发挥自身作用,不需要入职后从头开始了解某一全新的领域,大大提高了新闻行业的工作效率。

对于民族地区的新闻传播教育来说,课程体系中尤其应当注重民族学、宗教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的安排。民族地区的历史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复杂多样,曾有因民族差异引发争端的案例。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媒体人员首先应当熟悉当地的风俗、禁忌,并能利用扎实的学科背景灵活应对,才能更好地完成新闻传播工作。[2]

(二)树立数据作基础的工具意识

现代信息常常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学会从数据中挖掘信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涉及财政新闻、国民生活报告、两会报道的时候,数据格外重要。央视晚间新闻在2014年1月25日推出《据说春运》特别节目,通过百度地图LBS定位的可视化大数据来报道我国春节期间的人口迁徙情况,直观呈现了36亿人次的运动轨迹,这就是典型的数据报道案例。

(三)对接市场、领先市场

新闻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切忌闭门造车。同时,新闻行业的需求和时代同步,相比其他行业更新速度更快。因此,新闻教学过程中必须紧跟时代理论、技术的发展,甚至可以根据发展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培育适应未来新闻行业环境的从业者。[3]例如,随着新闻业的不断发展,写稿机器人应运而生,机器人写作新闻速度快、精准度高,而且既不会疲惫也不会带有个人情感,在经济报道、地震报道等方面是人力无法比拟的。以往培养的新闻人才在这样的新闻工具面前可能显得手足无措,而如果提前做好准备,发掘人类相比写稿机器人存在的优势并充分训练,他们就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新闻环境。

媒介融合从最初的技术进步带动了整个新闻传播生态的革新,也进一步强化了新闻“新”的特点。新闻工作者的学习过程是贯穿一生的,高校教育和从业后的学习同样重要。民族地区的新闻从业者更需随时升级自身技能,掌握最新动态,拥有与时代相匹配的媒介素养,才能把控全局,做好民族地区的宣传报道工作。

[1]郑长德.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民族学刊,2014(1):1-8.

[2]张宏树,杨欣.地方性知识的挖掘者、建构者与传播者[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4):126-130.

[3]顾理平.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核心、支撑与融通[J].现代传播,2016(8):141-144.

猜你喜欢

媒介民族
我们的民族
媒介演进中的戏曲形态衍生
浅析新媒介文学中媒介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民族之花
多元民族
民族之歌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