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8-02-22张建宏傅琴琴

现代企业 2018年12期
关键词:礼仪传统高职

张建宏 傅琴琴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更应是弘扬优秀礼仪文化的主力军,“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本该是其基本素养。但遗憾的是,当今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现状却不容乐观:上课迟到、早退,带早饭进课堂,穿拖鞋上课,课堂上玩手机,路遇任课老师视若无睹,进老师办公室不敲门,公共场合言行粗俗、举止不雅……更有甚者,部分学生触及到了道德底线,如利用网络发表不当言论,恶意拖欠国家贷款,为求职制造虚假材料……如今的大学生缘何如此失礼?这里既有社会问题、个人问题,也有家庭教育缺失原因,当然也少不了学校教育问题。高校承担着“做人”与“做事”两项教育任务,但长期以来,我们显然更加重视“做事”教育,而对“做人”教育,即职业道德、职业礼仪方面的教育有所忽略。就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礼仪教育来说,面临着重视程度不够、西方礼仪文化冲击较大、教学方式方法不当等多重困境。因此,如何破解礼仪教育困局就成为重要课题。

一、现状分析

1.理论研究层面。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礼仪也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不乏从教育学角度研究礼仪的成果。台湾学者崔光宙(1985)探讨了儒家礼乐观念的起源、演进与转化的过程,通过分析儒家典籍中的礼乐教化思想,把握礼乐教化思想的形成背景、系統观念与整个轮廓,以作为确立儒家以礼乐为中心的教育哲学。台湾学者林素娟(2007)从秦汉儒家、礼教等层面着手,透过经书、史书、子书以及现代学科的视野和研究成果,探究秦汉之际礼教规训下的女性身体及空间象征之于礼教上的重要意义。蒋璟萍(2007)从分析礼仪道德在传统道德中的地位开始,较全面的阐述了礼仪的伦理道德意义及礼仪道德的实现途径,为研究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提供了指导方向。张晓龙(2009)认为,戏剧表演专业形体课教学应注重对中国古代礼仪的教育。汤海艳(2015)从学理上分析了礼仪与道德的内在联系,分析礼仪的功能,重点探讨礼仪的道德意蕴和道德教育功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传统礼仪在个体道德养成中的作用。罗晓林(2011)论述了《礼记》中的传统礼仪教育的许多事例及方法,认为其礼仪教育目标明确,社会推广渠道丰富且卓有成效,对现代礼仪教育有很好的借鉴与启示作用。也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进行礼仪教育,可以学习西方国家隐性教育的方法,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中去。

2.实践探索层面。注重礼仪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种令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在现代生产过程中,做事与做人是相互联系、互为促进的,会做人是能做事的基础。大学毕业生能否胜任工作以及工作的效率、质量如何,不仅取决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取决于学生对工作的理解、态度、责任心、敬业和服务意识。因此,高校日益重视礼仪教育,礼仪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在调研众多高职院校的礼仪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蒋璟萍(2007)、汤海艳(2015)等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当前高职礼仪教育的实施存在下列误区:礼仪教学存在重“洋”轻“中”、重“仪”轻“礼”、重“知”轻“行”等误区。据此,礼仪教育应强化传统礼仪文化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礼仪文化的内涵;实行讲练结合的教学法。长期以来,作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教育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状态,礼仪教育供给中存在僵化、单一、缺乏吸引力的做法。

二、路径选择

经济界的供给侧改革不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更是一种思维,同样适用于教育界。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的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状态,在“旅游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应进行以下方面的教学改革。

1.在供给主体方面,要提高教师的教学魅力。教师是个有光环笼罩的职业,是一群被社会贴了标签的人:别人可以那样,但你不可以。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一名礼仪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实施礼仪教育,而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要时时处处注意礼仪,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风范影响学生。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靠才华”、“颜值爆表”……调侃的语句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今社会对形象的特别关注。如果礼仪教师自身形象欠佳,无疑是个极大的缺憾,甚至有可能会微妙地影响学生的心理,使之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产生一定的情绪。况且,有些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一些示范的内容,如果教师的“自然条件”不佳,难免影响示范、互动的效果。从学生的角度看,对礼仪教师的台风、谈吐举止要求肯定要高一些。为此,礼仪教师要努力培养优雅的气质。建议礼仪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依据个人爱好,学习舞蹈、形象设计、插花艺术,或者表演和朗诵等。

2.在供给内容方面,要积极传播传统礼仪。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无从谈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滋养,而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传统礼仪曾经塑造了一个文质彬彬、从容优雅的民族;时至今天,它仍然是当代新礼仪文化建设的思想资料,如作为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核心意蕴的“仁义礼智信”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头。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研究提出承接传统习俗、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社会礼仪、服装服饰、文明用语规范。

综上所述,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应对传统礼仪进行现代解读。即用历史的方法分析礼仪的嬗变过程及其呈现的阶段性特征,用逻辑推演和辨证的方法分析礼仪与道德的关系、礼仪的内在精神和本质特征,用诠释的方法分析礼仪的道德教育功能及其现代价值。具体来说:首先,我们应对我国传统礼仪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包括礼仪的起源、礼仪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我国古代礼仪的发展以及我国近现代社会对礼仪的批判与继承。其次,我们应探讨我国传统礼仪的基本理论,主要内容有礼仪的概念、礼仪的内容、中国传统礼仪资源以及传统礼仪的特点。再其次,我们应对中国传统礼仪的现代价值进行分析。这里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实现传统礼仪与现代社会的对接,对其进行现代性的转化,发挥它固有的道德教育的价值。因为传统礼仪文化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其礼仪规范中的一些繁文缛节和个别内容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因此,需要在顺应现代民主政治、先进文化、技术革命等新形势下创造性地进行传承和转化。

3.在供给方式方面,要注重知行合一。我们要构建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传统礼仪教育体系,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注重礼乐的密切配合,把价值观念渗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强化细节教育,注重“知行合一”的行为教育,并积极引入了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新型教学法。具体措施有:①加强显性课程的建设。中国传统礼仪的高妙之处在于,每一个看似平淡的礼节,都赋予了很深的内涵,行礼之时,会不知不觉受到德的浸润。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礼仪的当代價值,构建以传统礼仪为内核的礼仪课程。②创设隐性的育人平台。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是一种具有潜移默化效应的重要的隐性课程。我们要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开展一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使弘扬传统美德与文明礼仪教育具体化,生动化,贴近生活实际。③建立和强化校园仪式。一个重要的仪式,意味着一次社会角色的转变或增加。通过一定的仪式作为角色转变或增加的标志,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角色意识和责任感,加快他们的角色认同和学习的进程,从而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变。我们应恢复一些传统仪式,并且创造一些现代仪式。④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如今的大学课堂,学生玩手机已成一种普遍现象。如何将学生注意力从手机拉回课堂,已成一大教育难题。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表现礼仪的形式及内涵,如通过观看影视来学习礼仪,必定会重新吸引学生的眼球。

4.在供给环境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礼仪教育不能只是学校的事情,还需要全社会使力,社会大环境会对礼仪教育产生深刻影响。当前,许多地方政府都将讲文明礼仪教育列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大众传媒也愈加注重传播礼仪文化。每逢重大国际性活动,政府和教育部门也都会大力倡导文明之风。如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召开之前,政府开展了“迎接G20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活动,全省有10万余人参与文明劝导、礼仪宣传。浙江省教育厅也积极行动起来,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了一系列文明礼仪活动。学校应抓住类似契机,比如2022年杭州亚运会,在强大的舆论环境下,开展素质教育、专业教育之外的礼仪专项教育,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基金项目:本文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旅游社交礼仪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18kg02)成果]

(作者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礼仪传统高职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