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意浓,叶落的季节离别多

2018-02-22衣鱼先生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秋意浓蝗灾悲秋

衣鱼先生

我们来玩个我画你猜的游戏——

这些图画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字?

没错,就是“秋”字。“秋意浓,离人心上秋意浓,一杯酒,情绪万种,离别多,叶落的季节离别多……”What?不禁一个黑人问号脸,这玩意儿和“秋”是什么关系?

可以看到,这是个象形字,明显画的是一种动物,秋字后來还发生过一些演化,变成会意字,再后来又变成形声字……就是那么变化多端。

那么到底“秋”是什么动物?这里有几个假说。

【“蟋蟀”说】

蟋蟀又叫蛐蛐、促织。它生命非常短暂,只在秋天活动,一入冬就死。蟋蟀一叫,秋天就来了。崩很可能是蟋蟀,象形,秋虫引申为秋。你看那头顶的触须,小短腿,翅膀,越看越像。

《诗经》里《蟋蟀》《七月》都有写到蟋蟀。“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怕冷,天气转凉就往人家里钻。“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蟋蟀进家门,一年就要过完了,何不抓紧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开元天宝遗事》里写,唐朝人把蟋蟀鸣秋的声音当作睡觉时的BGM,甚是有趣。“宫中秋兴,妃妾辈皆以小金笼贮蟋蟀,置于枕畔,夜听其声,庶民主家亦效之。”每到秋天,妃嫔娘娘们就叫人捉蟋蟀,关在笼子里,放在枕头边,听它吟唱,老百姓也纷纷效仿。那时候,“斗蛐蛐”非常盛行,甚至是一种赌博的方式。明末清初的作家蒲松龄都有写“斗蛐蛐”的悲惨故事——《促织》。

后来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写蟋蟀,“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简简单单就有了生活恬淡的况味。民间还有“促织鸣,懒妇惊”的谚语,蟋蟀催促着懒惰的女人织布准备冬衣了。

还有种提法,认为“秋”是寒蝉,它和蟋蟀一样,天气变冷就死。所以也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样悲秋的句子。

【“蚂蚱”说】

甲骨文“秋”有多种用法。一是:“今秋其有降摧。”“今秋受年。”用秋来指代一年。诗经里也有类似用法“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商朝时只有春、秋两季的概念,四季概念出现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了。

还有一种:“今岁秋不至兹商?”(今年“秋”不会来到商国吧?)“其告秋上甲,二牛?”(向祖先上甲报告“秋”的情况,用两头牛合适吗?)“其宁秋,来辛卯酒?”(要平息“秋”,在辛卯日这天用酒来祭祀可以吗?)我们可以看到“宁秋”,宁是平息的意思。“宁”后面通常都接灾难——“宁风”“宁雨”“宁摧(鸟害)”。那么“秋”是什么灾难呢?

“秋”被画成一种昆虫,又是灾难,显然就是“蝗灾”了。农耕社会,农民伯伯最怕的是什么?当然是辛辛苦苦地劳作,最后却得不到收成。一旦蝗灾经过就是颗粒无收啊!

《春秋》记载的蝗灾就有数十次之多。蝗虫有扑火的习性,农民在秋收时烧起大火,让蝗虫扑火而死。这里,“秋”是个会意字。《汉书》里记载,蝗虫发生在夏秋季节,商朝只有春、秋两季,那当时的春、秋分别是指现在什么季节呢?

焚烧麦秆驱杀蝗虫不仅可以保护粮食,也还是当时很好的肥沃土地的方法。虽然火+蝗虫不是烧烤,但也是秋日里的生活写照啊。

【“乌龟”说】

说“秋”是乌龟,赞同的并不多,那这个说法怎么来的呢?

还有个说法,《周礼·龟人》有段话说“龟人掌六龟之属……凡取龟用秋时,攻龟用春时,各以其物入于龟室。”哈意思呢?秋天的时候,各个属国向周王朝进贡乌龟,好方便巫师用龟壳来占卜和刻写卜辞。秋也就变成了收获稻谷和进贡乌龟的季节。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悲秋的诗词,我们多多少少都会背那么几句。李白《悲清秋赋》、欧阳修《秋声赋》更是凄凄惨惨戚戚。古代文人怎么到了秋天就那么爱伤感呢?

不管秋虫是蟋蟀还是蚂蚱,他们都生命短暂,让人自然而然就生出世事无常、珍惜时间的感叹。而且秋天除了收获,还万物凋敝,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枯黄坠落,万物由盛转衰。《秋声赋》里更是写出“物既老而悲伤”“物过盛而当杀”的句子,秋被贴上了“悲伤”“死亡”的标签。诗人们自然也就借用来表达仕途不顺、怀才不遇、思念友人、怀古念旧之类心塞塞的事。

文人是敏感的,不敏感也做不了文人。这是老天赐给内向、心思细腻者的天赋,敏感者更能感受到这个世界情绪丰沛的一面。

猜你喜欢

秋意浓蝗灾悲秋
危害中国农业几千年的蝗灾
秋意浓(钢笔画)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秋意浓
秋意浓,养生需防“燥”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意大利撒丁岛遇严重蝗灾两千多公顷农田被毁
从琵琶曲《思春》到粤乐《悲秋》的乐调考证与传播变化
悲秋
《秋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