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扁担上的水春秋

2018-02-22孟宪丛

延河·绿色文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挑水扁担

孟宪丛

今年清明节回家给父母上坟,看到老院子墙上那根木质扁担,被岁月剥蚀得斑驳发黑的身段失去了往日的金黄,两端的钩环也锈迹斑斑。这条陪伴了父亲大半生,一次次撑起艰难生活厚重的扁担,静静地定格在红霞通天的斜影里,在遥远的天际闪烁着一个个美丽的星辰……

我的老家在河北坝上的一个小村庄,全村30多户上百口人。自打我小时候记事起,就吃水困难。尤其是每到冬春季节,村民只能凌晨3点起床到距村3里多路的地方去挑水。由于需要远距离挑水,扁担和水桶就成了人们生活中必备的物具,而我父亲的扁担就是一道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扁担是用柳树的枝干自己做的,选好尺寸,锯正、斧砍、刨光,一气呵成,中间稍宽而两头较窄,通身上下呈扁圆形,如鱼肚一般,闪着微黄的色泽。父亲拿在手里端详许久,还放在肩头来回走上几步,似乎是找一下平衡或舒适的感觉。父亲曾是生产队的饲养员,每天不知用扁担挑多少水,走多少路,父亲挑水从不歇息,两个肩膀轮流着挑,步伐从容,扁担悠悠。

村里办婚白事时,最愁的就是用水问题,东家要选四五个壮汉不间断地挑水,父亲因为身体棒,经常是其中的一员,每每谈起这些,父亲常常眯着眼好一番自豪。过年的时候,也是家家户户用水最多的时候,做豆腐、做粉条、打扫家、洗衣服、洗被褥等等,于是父亲便挑水不停,肩膀不离扁担,扁担不离肩膀。大年除夕那天,父亲要倾家里的缸、盆、桶等所有能盛水的器具,把水挑满,为的是能好好地歇息几天。

父亲对自己的扁担十分珍爱,从不轻易丢掷,甚至不肯坐在上面歇息一下,每次用完之后总是擦拭得一尘不染,然后双手平端,虔诚地挂在墙壁上。水是父亲心里一辈子的期待,在那些起早贪黑挑水的日子里,父亲在扁担的吱吱声中守望,穿梭于酷暑严寒的每一个晨昏之间。父亲用扁担默默地把汗水变成全家人的希望,挑走了多少艰辛,挑来了多少幸福和梦想。从父亲扁担的春夏秋冬和风霜雨雪里,演绎出多少人间五味。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经过全村人的努力,在村东头挖成一眼大口井,井筒用石头砌筑,井口是一块中间凿开圆孔的大石板做成的,直径足有半米多,稳稳当当地放在井筒上,好像一只深邃的眼睛。

从此,父亲不再远距离挑水。清晨,父亲和村里的男人们一样,拿起扁担和水桶来到井台边挑水,一拨一拨,来来回回,一片繁忙,铁桶与井壁的碰撞声、嘎吱嘎吱的扁担声、相互之间的问候声,汇成一曲和諧的交响乐,伴着土坯房顶高高升起的炊烟,久久袅娜在小村碧蓝的上空。每天这个时候,我都会被父亲往水缸里倒水的“哗哗”声唤醒。当我懒懒地从炕头上爬起来,揉揉惺忪睡眼,胡乱抹把脸颊,匆匆吃过母亲做好的稀粥拌炒面,挎上书包奔学校而去。路上像洒水车洒过水一样湿漉漉的,淡淡地透出潮湿而土腥的味道。

尽管有了这眼井,乡亲们挑水方便了不少,但水量不是很丰沛,人们常常“喊渴”。在我的记忆里,有几年由于持续春旱,井水不断减少,村里闹开了水荒。为获得一桶并不清澈的水,父亲常常通宵守候在井台旁,有的人干脆下到井底,一瓢一瓢舀出浑浊的渗帮水。每到没有井水的时候,父亲就张罗着掏井,按照人口每家每户分摊出钱,找三四个年轻后生,把井底的淤泥清理出来,井水就会增加不少,方能勉强维持全村人的用水。

有一次,父亲半夜起来摸黑挑水,被石头绊倒造成手腕骨折。那段时间里,父亲长吁短叹,责备自己太大意。当时我已经14岁,我就拿起父亲的这挑扁担,主动承担起了挑水的重任。父亲告诉我,用扁担挑水,不可以迈大步,而要随着扁担的颤动走小碎步,既省劲又不使桶里的水洒出来。其实,我是挑不动满桶水的,只能用小桶从井里提水上来再倒入大桶内,每次挑“半担”水,即两个水桶里各多半桶水,在满头大汗的踉跄中,享受着父亲“还是儿子管用”的殷殷鼓励。

当进入新世纪以来,干旱成为常态,村里缺水更为严重。尽管父亲每天扁担不离肩膀,但挑回来的水越来越少。人们试着寻找水源,重新打井,均告失败。有的村民在院子里尝试着建手压井,但都没有成功。由于缺水,全村畜牧业不能发展,青壮年不能外出打工挣钱,人们想水、盼水,编织着水的理想……

直到2011年,为了彻底解决群众的饮水困难,县里全面实施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并将我们村子列入计划内。当年,水利部门组织确定水源,铺设管道,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建成了引水工程,实现了自来水入户。自来水通水的那天,全村人声鼎沸,锣鼓喧天,狂喜的似贫困者突然中了百万彩票那般,男女老少热泪盈眶,庆贺祖祖辈辈多少代人的水梦想变成了现实。父亲激动地手舞足蹈,捧着甘甜的水喝个不停。

村里通了自来水后,父亲这条挑起日月星辰的扁担便没了用处,叔叔说把扁担扔了吧,但父亲边笑边摇头,说什么也舍不得扔,要继续留着做纪念。叔叔也许不能理解父亲与扁担的情谊,以及扁担在父亲心中的分量,因为这条扁担不仅挑起了每个日出日落,也挑起了不曾远去的悠悠岁月里我们全家人的幸福。在闲暇之时,父亲总要站在院子当中,望着土墙上的扁担,目光久久不曾移开。父亲说,他做梦也没想到这一生还能离开扁担喝上干净的自来水。

就在那一年春节前,我回去看望老父亲。一进门,父亲就迫不及待地让我看看家里的自来水,水龙头一开,哗哗的水声像一首歌,唱响着父亲新年美好的前景。在我临走的时候,父亲喊住我,接了一杯子自来水,硬让我喝下去。我知道父亲的心事,喝自来水对于一个用了一辈子扁担挑水的老人来说是何等的幸福;我也明白,这杯水是父亲对今后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我更明白,这杯水里蕴含了父亲对民生水利工程的感谢!

有了自来水,乡亲们的生活开始转变。父亲告诉我,村里的人们开始养羊、养牛,青壮年们开始外出打工挣钱,有几户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常年能洗澡。在过去缺水的年代里,人们洗澡绝对是一种奢望。原来想生二胎儿子的表哥,也不想再生了,因为,不用再为老了没人挑水而犯愁。

去年3月,父亲走完了他93岁的人生旅程,安详地离开人世。当我再一次回到老家的时候,在老屋土墙上,两根钉在墙里的木棍上面,仍旧支着父亲用过的那根木头扁担。由于多年没使用,扁担显得很旧,木头被风雨剥蚀的有些变黑,两端的链钩,也锈迹斑斑,失去了往日的色泽和风采,似曾留下多少岁月的痕迹,成为院子里一缕独特的风景。见到这条扁担,睹物思人,感慨万千,我拿起这根满是沧桑的扁担,轻轻地抚摸它,就像摸到了父亲的深情,也触摸到了过去岁月的艰辛。透过这条扁担的水春秋,感受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

如今,随着脱贫攻坚的强力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等项目的实施,村里不少人都搬到镇上,住上了楼房,将扁担挑水彻底翻页成为历史。乡亲们在自家里轻轻一拧水龙头,自来水管里哗哗泛起清洁又清凉的水花,绽放出了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李 瑾

猜你喜欢

挑水扁担
“溪水”与“井水”
帮妈妈挑水
挑水
挑扁担
周而复始
一不做,二不休
左脑风暴
读读绕口令提提神吧!
彩虹扁担
彩虹扁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