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方位例析PEP 小学英语教材中的人文元素

2018-02-22祝稀贞凌应强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8年10期
关键词:复活节礼仪教材

祝稀贞 凌应强

在PEP整套教材的编写中,人文元素处处可见。教师需要学会抓住这些元素,并深入探析这些人文元素出于何种教学目的,从而更好地利用教材,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本文从礼仪、价值、道德、情感、审美以及中外文化六个主要方面来梳理PEP教材中的人文元素。

一、发现礼仪元素,提高个人修养与交际能力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本文中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礼仪。礼仪元素在PEP教材中无处不在,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不难发现。PEP教材中的礼仪元素随着年级的增长不断深化,话题不断增加,教学要求也有梯度式提升。在三年级两册教材中,着重要求学生学会与人交流的基本礼仪,如打招呼,自我介绍,介绍他人,交流个人信息等。到了四年级,则对礼仪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有得体的礼貌言行,能够对请求、道歉等行为做出恰当反应,同时就用餐或天气等话题给出恰当的建议。五、六年级时,公共场合礼仪、主动询问、热情应答、真诚关心成为了主旋律,并通过一定的交际策略来实现。

教学时,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将礼仪元素融于课堂教学中。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句应答,都可以将礼仪元素渗透其中,使学生在习得语言、模仿动作的同时,提高个人的礼仪修养,增强人与人的交际能力。笔者以PEP Book 1 Unit 2 Colours中的B Let’s talk为例,提出简单的教学建议。

语言内容:(略)

教学建议:

个人礼仪主要表现在举止文明,动作优雅,姿态得当,手势自然等方面。从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看,他们更适合将语言与动作表情结合在一起呈现。因此,运用以上语言内容,教师在呈现或学生练习时,要特别注意礼仪元素的渗透。Mike:Hi,Mum.This is Wu Yifan.(面带微笑,招手示意,介绍他人时五指并拢,手心向上。)Mum:Good afternoon.Wu Yifan.(由于教材中妈妈正端着一盘饼干,因此可以点头微笑示意。)Wu:Good afternoon.Nice to meet you.(面带微笑,同时招手,轻轻鞠躬表示尊敬。)Mum:Nice to meet you too.(面带微笑,点头欢迎。)

在教Nice to meet you时,教师通常都会结合握手的动作来使学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但是不少学生动作太过夸张,握着对方的手使劲甩,明显不符合握手礼仪,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礼仪的规范,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更和谐。

二、挖掘价值观元素,明确生活信念与追求方向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经过反复实践逐渐形成的一种与人的主观需要相连的、判断好坏、是非、利弊、善恶的观念。教材的价值元素的意义主要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教材设计和教学实施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使他们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有良好追求的人。在PEP教材中,结合学习的语言内容,教师可以挖掘其中的价值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元素的内容随教学内容变化而变化:如教学文具类时,我们可以激发让学生爱惜文具,热爱学习的情感。教学时间话题时,可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养成守时的好习惯。教学自然话题时,可以让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了解环保常识。笔者以PEP Book 5 Unit 6 In the nature park的B Let’s talk为例,提出教学建议。

语言内容:(略)

教学建议:

为避免明显的说教,价值元素通常不会以显性的形态存在于教材语言内容中,而需要教师研读教材,深入挖掘。如本语篇中并没有说明要让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这就需要教师自行挖掘。书上的内容除对话之外,还有一幅配图,吴一凡和老师坐在一个自然公园的餐厅门口,边吃边闲聊。而周围的环境是,青山环绕,河水清清,鸭子戏水,兔子捉迷藏。这时,学生会自然地输出I like this nature park.这时,教师适时呈现另外一幅图:自然公园边上,建造了一个工厂,烟囱高耸,黑烟环绕。公园中垃圾遍地,树木凋零。与学生展开交流:

T:Thisis a nature park too.But,are there any animals in this park?(先观察)

Ss:No,there aren’t.

T:What colour is the sky in this nature park?(再对比)

Ss:The sky is gray.

T:Do you like this park?(谈感受)

Ss:No,I don’t.

T:What can we do then?(想行动)

Ss:We can plant trees.We can pick up the...trash.

T:Great.

通过对比的方式,学生清楚地对比了两种不同的价值体验,洁净与污染。教师要做的不单单只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更要引导他们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在模拟行动中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观,有了明确的信念,才会有努力的方向。

三、探寻道德元素,规范自我言行与行为准则

道德是一种社会性的意识,是人们共同生活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道德给人以一种行为底线,提醒着个人对家庭和社会具有的义务与责任,从而规范自我的言行,让人从“我能怎么做”趋向于“我该怎么做”。学生的道德水平受家庭、社会、学识水平等多方面影响。

PEP教材中的道德元素有时与基本常识、规则联系在一起,比如五(下)Unit 6 Work quietly中的排队和在图书馆保持安静。再如PEP Book 7 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中,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交通规则是常识,自觉遵守是道德。教师可以模拟社会环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与感受,从而进行自我规范。笔者将以此单元B 部分 Let’s learn为例,提出简单的教学建议。

语言内容如下:

Slow down and stop ata yellow light.

Stop and wait at a red light.

Go at a green light.

Mike:Look!Thepark is over there! Let’s go.

Mrs Smith:Please wait!It’s red now.We must stop and wait.

教学建议:教材中交通规则是以直接告知的形式呈现,由于学生对红绿灯规则比较熟悉,因此理解起来基本没有困难。教师可以将本单元话题Where is...?How can I get there?与之前第一单元学过的地点单词作一个结合,设计一个过马路的情境表演。学生有四种角色体验:teacher and students,parentand kids,driverand passengers,children and blind person.可以选择的地点有 :science museum,post office,bookstore,hospital...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人物与地点,进行随机表演。如,一组学生选择了parent and kids和 bookstore,再请一学生扮演红绿灯。经过短时间练习,可呈现以下对话:

Kids:Where is the bookstore?

Parent:Look, It’s over there.

Kids:Oh yes.Come on.Let’s go.

Parent:It’s a yellow light.We must slow down and wait.

(The light turns to red.)

Kids:Can we go now?

Parent:No.It’s red now.We must stop and wait.

Kids:I see.

(The light turns to green.)

Parent:It’s green now.Let’s go.

Kid:OK.

同样,选择其他人物的学生也能编出类似对话,学生在表演中感知交通规则,强化行为准则,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提升了道德素养。

四、凸显情感元素,体验语言中蕴含的真情实感

有的情感轰轰烈烈,而有的情感如同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在语言教学中,语言要表达情感,才会有真实感和生命力。在PEP教材中,有的内容情感元素很明显。比如,六年级下册Unit 6 How do you feel?中的喜怒哀乐,Sarah父亲生病的时候,全家的关心和对行程的调整。而有的内容中的情感元素没有如此明显,在PEP四年级下册U3 Weather A部分中有如下对话:

Mike:Mum,whattimeis it?

Mum:It’s 11:00.

Mike:Can I go outside now?

Mum:No,youcan’t.It’s cold outside.

Mum:Have some lunch,Mike.

Mike:OK. Can I have some soup?

Mum:Yes,you can.

Mum:Be careful.It’s very hot.

其中,It’s cold outside. 体现妈妈怕孩子受冻,Be careful.It’s very hot.体现了妈妈对孩子安全的关切之情。

教学建议:对话教学不能变成朗读和背诵,尤其是包含情感元素的时候。要通过语气、眼神、表情、姿态、动作等手段,体现出人物的心态。可以采用3种方法让学生体验。

1.比较法。让学生分别有感情地跟读和无感情地跟读,体会两者差异。

2.让学生画出与情感相关的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表演得更好。

3.去除与情感相关的语句,让学生说一说去除之前和去除之后的差异。

五、释放审美元素,培养鉴赏能力与创造灵感

审美是指人与世界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美”。美是指一切能够让人感觉到愉悦的事物。审美的范围极其广泛,包括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服饰、饮食、装饰、绘画等等。

在PEP教材中,许多话题都存在审美元素,如小诗R.L.Stevenson 的 Bed in Summer,在颜色中找出自己喜欢的那一种;在服装里挑选中意的一款;在购物时选择喜欢的物品;在享受美食时鉴赏美食;在外出旅游时发现风景之美;在谈论四季时欣赏不同季节之美等等。生活中处处存在美,每个孩子心中,都有对美的标准的一杆秤,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英语课堂,释放审美元素,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创造美。笔者结合PEP Book 4 Unit 5 My clothes A Let’s learn 中的教学内容,提出简单的教学建议。

语言内容如下:

五个单词:clothes,hat,skirt,pants,dress

Sarah:I like that green skirt.

Amy:Metoo.AndIlike those pants.

教学建议:教材中Sarah和Amy路过服装展示橱窗,谈论各自喜欢的服饰。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释放本课中所包含的审美元素,培养学生朴素大方的审美观。课前打印一些不同颜色与花纹的帽子、衬衫、短裙、裤子和连衣裙,在新授生词时贴于黑板上画好的橱窗内,形成一个展示区域,两侧画男女两个模特,取名Lucy和Sam,请学生进行服装搭配,并简单介绍搭配理由。

如:S1:I like the blue shirt with the white pants.They are cool.

S2:I like the yellow dress with the red hat.They are nice.

然后请其他学生做评委,对黑板上的服装搭配给出评分,比一比谁的设计更受人喜欢。

S3:I like Sam’s clothes.I like the blue shirt,too.

S4:Ilike Lucy’sclothes.They are beautiful.

学生在设计自己的搭配时,充分发挥了他的审美情趣,其他学生在欣赏别人作品时,也学会了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作品之美。此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布置一项小小设计师的回家作业,让学生创造美,设计自己喜欢的服装,下节课带来进行“产品发布”(谈论作品)。

六、突出文化元素,感受中外差异与各地习俗

中西方文化在众多地方存在着较大文化差异,通过英语课堂,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力求培养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与西方文化的解读者,让中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中国。

在PEP教材中,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元素有:中西方节日、餐具、食物、建筑、惯用表达方式(如气温、鞋码等)、货币、驾驶习惯、风土人情等。教师突出教材中的文化元素,采用告知、观摩、感受、比较、体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与习俗的不同。笔者以PEP Book 6 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中的Read and write为例,提出简要教学建议。

语言内容为An Invitation of Easter Party(具体内容略)。

教学建议:在欧洲,复活节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要节日,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息,又伴随着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国学生对于复活节的了解不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弱化其宗教气息,突出活动内容,使学生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与风俗习惯。首先,让学生观看介绍复活节的小视频,初步了解复活节在西方国家节日中的地位,并通过视频对复活节的特色活动有大致了解。然后,通过阅读文本的方式让学生找出教材邀请函上所描述的复活节元素(活动、象征物等),如roll Easter eggs,look for eggs,eat chocolate eggs,the Easter Bunny等,并选择正确的图片与其配对。出示三张图片,分别为普通鸡蛋、复活节彩蛋与巧克力蛋,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描述。

S1:The egg is white.The Easter egg is beautiful.

S2:The Easter eggs are colourful.The chocolate egg is brown.

S3:I can see two birds on the Easter egg.

课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观看儿童电影《拯救小兔》,既体现了作业的多样性,又使学生对复活节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猜你喜欢

复活节礼仪教材
复活节彩蛋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寻找复活节兔子
寻找复活节彩蛋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复活节“滚蛋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