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2018-02-22唐娟娟

协商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委员生态农业

文/唐娟娟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既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做出的新的战略决策,又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乡村振兴”成了与会人员热议的高频词汇。委员们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更新了新时代三农内涵,这就是——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人才和技术才能支撑“农业强”

扎根基层、十余年致力于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省政协委员李芳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自己的认识。“培养新农民、推广新技术,推进农村创业创新,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创新驱动的浪潮下,不创新就会被时代所淘汰。”她说。

省政协委员付国福提出,长期以来,我省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是“短腿”和薄弱环节。他建议,必须有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以“宜粮则粮、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旅则旅、宜聚则聚、宜迁则迁”为原则,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积极培育新型产业与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建设,形成“产地生态、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做大做强粮食精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民盟河南省委在大会发言材料中也提出建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然而,丁显辉委员在前期调研中发现,农村空心化、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农业副业化现象普遍存在。“村庄没有人气、没有活力,无从谈振兴。”丁显辉认为,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是把青年人才留住,大力培养年轻的农村带头人,同时吸引走出去的农村青年“回流”,投身新时代农村建设。农工党河南省委在提案中建议,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人才范畴,从创设补贴项目与补贴标准,支持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投融资与政策保险,大学生农业行业就业补助,建立创业园区和设立创业基金等方面开展有益探索,逐步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成长扶持政策。

“对于农民来说,没有经常接触金融知识的机会与渠道,应定期不定期地进行金融常识普及。”不少委员还提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把控好资本下乡的风险,加快形成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开展普惠制金融服务。

消灭贫困才能“农民富”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时说。

“河南是农业大省,没有农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期间,省政协主席刘伟在参加农林界别小组讨论时就开宗明义地强调。会议期间,委员们在讨论中提出,农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民仍是增收工作的难点,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

在我省已经达到基本小康的背景下,随之而来的是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对生态环境、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省政协委员付国福建议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区域协调发展,全力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目前,我省不少农村地区还存在着人口多、科技不发达、农民收入低,受教育水平差等问题,全省还有几百万贫困人口,而离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只有不到3年时间。针对这一事实,陈天栋委员提出,要把真正贫困的家庭或人口识别出来,做到精准帮扶。他提醒说,不能搞地方平均主义,不能有量化指标,即每个乡镇、村组都要有一定数量帮扶指标的做法,必须做到有则扶、没有则不扶,同时要改变目前大规模干部包村包户的做法,发挥农村党组织为主体的作用,使乡镇政府、村两委成为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地扶贫工作负直接责任。

还有委员建议,要将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采取思想扶贫、教育扶贫、政策扶贫、技术扶贫、产业扶贫等多种扶贫途径,尽可能减少资金扶贫,同时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避免部分困难群众滋生“等、靠、要”思想。

“要把千家万户小农带起来,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受益者,通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高优质农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增强广大农民的增收能力,形成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推进乡村共同富裕的新型乡村发展模式。”民革河南省委在书面发言中建议。委员们还指出,要推进城乡户籍、公共服务等方面制度改革,加大对农业农村各项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城乡深度融合与工农互惠的新型城乡关系。

省政协委员郭爱则前瞻性地提出,在进行乡村改造时,要提前考虑污水处理、管网铺设以及一些隔热保温材料的运用等,甚至包括智能化技术的尝试,从项目审批到具体建设和改造提升都要有前瞻性和艺术性,大到一个村镇的建设,小到一家一户盖房子,要用乡村艺术公园的理念来建设美好家园,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不能建了拆、拆了建。

有好生态才能“农村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结合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蓝天、清水、净土专项活动,委员们各抒己见,倾囊献计。

河南是矿业大省也是新型工业强省,近30年的矿业开发为河南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原料支撑,但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破坏。对历史发展进程中矿山废弃工业场地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是我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

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在前期调研中发现,我省需要开展地质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的废弃矿山面积急剧上升,单靠财政投入进行治理已远远不够,而社会资本参与渠道不畅通、利润回报不确定、政策性障碍等因素都阻碍了社会资本进入的积极性。建议政府转变服务职能,对于社会资本参与及创新的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予以准入和鼓励,促进完善生态化治理的协同机制,形成系统综合性的全域生态化理念。省政协委员冷潜则建议,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要出台鼓励企业废弃用地土壤治理退耕复垦的支持政策,给予建设国家级绿色矿山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

“水清但不一定无害。”对于水生态保护,委员们在讨论中说,经过一年的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水质改善、功能修复的阶段已经完成,接下来要进入“回归自然”阶段。对此,农工党河南省委建议,要开展微观水体累积的有毒有害物质调查监测,建立不同区域累积的有毒有害物质清单,制定系统性的有毒有害物质管理办法。

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也构成了严重威胁。讨论中,多位委员建议我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法调研,尽早制定出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地方性法规,做到执法有据。“还要建立督查问责制度,确保农业绿色发展。”委员们补充说。

建立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快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投产建设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宣传鼓励再生建材使用……针对生态保护,委员们提出了诸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猜你喜欢

委员生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基层党支部纪检委员如何开展工作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