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翻译能力的培养谈对翻译教学的思考

2018-02-21施路凝

科技视界 2018年32期
关键词:过程教学法翻译能力翻译教学

施路凝

【摘 要】翻译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翻译能力,本文从翻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翻译能力出发,借鉴了翻译能力与翻译教学的研究成果,论述了如何运用翻译教学的过程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阐述了在翻译教学中要从翻译的主体、过程教学法、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关键词】翻译能力;翻译教学;过程教学法;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H3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2-017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2.080

【Abstract】The goal and task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is to develop studentstranslation ability.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related literature on translation ability and translation teaching,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apply“process teaching method”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translation ability in clas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jects,the process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are crucial to the studentsachievements.

【Key words】Translation ability;Translation teaching;Process teaching method;Evaluation system

0 引言

近些年来翻译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这也是翻译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翻译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需要从认知、思维、交际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和培养。翻译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翻译能力也因此变得更加迫切,本文试图对翻译教学的主体及过程教学法来进行研究,从而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1 翻译教学现状

传统翻译教学研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注重对翻译产品的研究,忽略对翻译主体的人的研究,是以引申和演绎及语言转换基本功的训练为主的经验式的总结和感悟性思考,缺乏实证研究和完善的翻译教学评价体系以及翻译能力评价体系等,对翻译的过程教学方法研究一片空白。二是在支撑理论和研究范式上借鉴了外语教学和翻译学的相关成果,注重市场需求,环境因素对翻译课程制定的影响,倡导从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提倡过程教学法。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仍存在问题,例如对翻译能力的理论研究还要进一步加强,翻译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还需进一步思考和总结。

2 翻译能力的本质

翻译能力是一个整体性、综合性的概念,涵盖着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是对翻译能力的研究及分析它的构成,尚处在探索阶段。诺伊贝特和PACTE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翻译能力的培養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它通过把新获得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重建,同时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达到能力的不断提升。翻译能力首先是体现译者认知能力,它是翻译能力的重要组成成分,是译者理解原文和反映客观世界的重要基础,也是优秀的译者所必须具有的一个主要能力。它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不断进行知识重建来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的过程。翻译的内容千变万化,译者如何去应对这种不断变化的内容的挑战,是对其推断、类比、逻辑推理,联想、记忆等方方面面的认知能力的挑战,而这也是要完成翻译内容所必须的能力和先决条件。其次翻译能力是译者的语言能力,面对两种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译者如何把原语文化的内容准确充分的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一方面是在考验译者对两种语言的掌握和熟练应用程度,另一方面也是对译者的创造力和洞察力的考验,是考查译者如何理解译文并重构原文世界的能力,运用何种转换机制、如何对语言进行选择和表达,从而体现与原作在修辞风格上及异国文化意识上的最大等值。翻译能力还体现在交际能力上,译者要运用自己认知能力所获得的知识和语言能力中获得的词汇和语法造诣,语句重构的技能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成功地进行交际。翻译活动是以翻译成果为目的的通过特定的方式和发展阶段体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为目标,以这个目标为准则,除了确定翻译目的、选择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等专业技能的能力,还要有与翻译活动参与者、目标读者进行有效沟通协作能力;总之,翻译能力是以译者的认知能力为前提,以分析理解原文、重建原文的语言能力为核心,以译者的交际能力为支撑的一种综合能力。翻译能力就是一个合格译者所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译文的质量是译者翻译能力的强弱的重要评价标准。总之,翻译能力是一种独特的有自身发展规律的综合能力,它只有在译者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协调合作才能实现。

3 对翻译教学的思考

翻译能力是任何翻译活动之根本,同时应该指出的是,翻译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如何在翻译课堂上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这必然成为翻译教学不可忽视的焦点。翻译的内容涉及很广,题材和形式多样,如何使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翻译内容而处乱不惊呢?译者在面对各种翻译内容时其认知系统会首先被调动起来,这就对译者认知功能和技巧提出一定的要求,对译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提出了挑战。翻译能力是一个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对各种知识、能力、策略的自如运用和协调的能力;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语言的重构和转换,语言的风格和修辞特色以及对背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无一不是在翻译教学中所要注意的提升部分,这些技巧和方法是翻译教学中通过点滴积累和实证分析来获得的。所以在翻译教学中应首要注重开发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即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联想、创造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语言能力即语言转换、选择、主题及文化意识方面的能力和交际能力中的语境、交际对象、交际功能的这些构成成分及其它们在翻译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发展翻译教学的基础,制定相关的翻译教学的原则并把评价机制融入翻译教学的大纲中来指导翻译教学。

3.1 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翻译能力的提高如同其他学习过程一样,是一个动态的、螺旋上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重建翻译能力构成成分的过程。翻译能力的习得在根本上是一个获得操作知识,从而发展策略能力的过程,翻译过程首先是一个认知过程。翻译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主的各种翻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适应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的理解和接受教师传授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虽然会有作为实践操作部分的课后练习,但是在没有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主体意识的情况下,学生只会生搬硬套所学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离开了课本的句子,学生依然不会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这样翻译教学就成了简单的教授过程,这种传统的翻译教学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是整个翻译过程中的认知主体,教学的重点是在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及课堂的主人翁意识,因此在翻译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和谐的畅所欲言、主动积极思考的课堂氛围,注重引导学生对课堂翻译材料进行总结和回顾和联想,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翻译课堂教学的中的主体作用。并把这种过程延展到课后翻译练习,引导学生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和总结,启发学生如何决策,如何选择,译文有何独特之处和需要重新斟酌之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翻译任务,共同经历翻译过程,充分让学生体会从理解到表达的翻译全过程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3.2 翻译教学中倡导过程教学法

翻译教学的过程教学法是发展翻译能力的有效途径。过程教学法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课堂上主体作用,学生乐于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法中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再依靠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来积累翻译经验去提高翻译能力,而是在具体的翻译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的策略和依据,让学生在翻译活动中学会解释和判断自己的策略和选择。教师不规定学生如何去操作进行翻译,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体会译者的思维活动、知识运用,并充分体会从原文的理解到译文的表达这一转换过程中经历的几个翻译阶段。这样他们对翻译过程的描述和认知就有了自己的见解。过程教学法使学生参与整个课堂翻译教学,体会在整个翻译过程中需要随机应变和灵活地运用翻译技巧,策略性的做出自己的选择,提高学生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翻译情景,体会语境是翻译中的重要因素,并为正确的选择和表达意义提供了根据。教师在课堂的作用是鼓励学生建立自信心、想象力,鼓励他们表达疑问和采用何种方法的依据。翻译课堂上重点不在纠正错误,而是结合译文及其翻译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梳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如何取舍和选择等环节进行回顾,同时充分体会翻译技巧和策略在翻译实际中的灵活运用,而不是让学生在翻译练习中机械地套用学过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在整个过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合作互动的一个整体,学生在修改、完善译文的同时也扩展视野、开拓思路、从而提高了翻译能力。

3.3 建立翻译教学评价体系

翻译教学评价是翻译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整个翻译教学起着导向、预测、鉴定、调控、管理的作用。目前国内只有穆雷深入研究过用模糊数学评价学生译文。完整的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过程评价三要素。对学生的评价包括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教师评价包括教师的结构评价、教学艺术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包括翻译课堂评价、翻译课外活动评价等。已有的评价只是从具体的一个方面展开,未来的评价体系应该在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方面进行努力,总之,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在于调节教学,促进翻译能力的培养。

4 結束语

提高译者的翻译能力,培养合格的翻译人才是翻译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翻译教学的根本所在。翻译是以达到预期的翻译效果为目的的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螺旋上升的过程,也是知识重构、技能提升的过程。关注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注重过程教学法,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倡导形成性评价等必将是翻译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Alves,F.&J.L.V.R.Gon; alves.A Relevance T heory Approach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Inferential Processes in Translation[A].In F.Alves(ed.)Triangulating Translation[C].Amsterdam:John Benj amins,2003:3-24.

[2]苗菊.翻译教学与翻译能力发展[M].天津:天津人民 出版社,2006.

[3]王数槐,栗长江.中国翻译教学研究:发展、问题、对策[J].外语界,2008.

[4]苗菊.翻译能力研究-建构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

[5]朱芳.从翻译能力培养的缺失论翻译教学研究的认知途径[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

猜你喜欢

过程教学法翻译能力翻译教学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PACTE翻译能力模型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翻译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过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