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应用型创新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8-02-21张顺如龙学文邓晓鹏王旭杨朋张灵霞

科技视界 2018年32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生教师

张顺如 龙学文 邓晓鹏 王旭 杨朋 张灵霞

【摘 要】本论文以怀化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大学生应用型创新团队的必要性,指出当前地方院校大学生应用型创新团队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我们学院在营造大学生的创新氛围,引导学生建立应用型创新团队,应用型创新团队管理制度的建设,应用型创新项目的建设,导师队伍,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创新团队;本科生科研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32-0095-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2.044

【Abstract】In this paper,taking the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of Huaihu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w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the applied innovation team in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 find out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innovation team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ntroduce the exploration and experience of our college in building the applied innovation team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lied innovation; Innovation team; Undergraduate research

0 引言

黨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并指出:“双创”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的创造力是发展的最大本钱。很明显,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创业的必要条件。

当前,各高等院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多种实行模式,如很多高校早已在推行的导师制,项目制,以及各类科研活动,科技节,本科生英才计划等,但均局限于老师直接指导,管理学生,学生处于单打独斗形式,或者班级内小组形式,不同年级之间的大学生没有过多交流,项目一旦完成,或者活动一旦结束,大学生个体就又脱离创新状态,回归正常上课,不持续,效率不高。为解决这个困局,需要组织学生自我管理的创新团队,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团队人员出出进进,但团队一直存在,大学生创新一直活跃。

1 地方高校大学生应用型创新团队建设的必要性

1.1 创新团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深刻变化着,高校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迫切希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因此,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自我发展成为大学生主要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在解决生产实践,参与科研活动的能力普遍较高,可提高自身在就业时的竞争力和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学位时的创造力。尤其是“双创”的开展,很多地方高校专门规定大学生在读期间需要修读几个创新学分,而以往的创新活动,对于地方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大多是单兵作战,弊端较多,比如学生之间没有协作攻关,而胆子较小,内向的单个大学生几乎从不和老师交流,闭门造车,遇到一点困难,克服不了后就放弃,使得创新活动流于表面,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急需找到一种新的平台或团队,方便和帮助大学生们进行创新活动。

1.2 创新团队是培养大学生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

通过组建大学生应用型创新团队,促使团队内学生增进沟通,相互帮助,在团队运作过程中,有分工、有协作,取长补短,能力互补,凸现团队精神,与社会接轨较为紧密,能够创设一种特殊的文化环境来实现“环境育人”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社会化程度和自我管理水平;创新团队尊重学生的选择、兴趣和爱好,学生自主加入带有指导老师特点的不同研究方向的应用型创新团队,创新团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思维空间,成员自己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浓厚学校学术氛围,积极参与应用型创新活动,如学校组织的“大学生挑战杯”,或者各级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光电设计大赛”,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技能,吃苦耐劳精神,另外,通过进行应用型创新研究项目的研发,如各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或团队自设应用型创新项目,团队成员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

2 当前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激励问题

尽管当前社会普遍关注创新教育,但由于缺乏目标导向,创新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主要是长期以来创新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范围,在教师岗位聘任、职称晋升等待遇上还没有和创新教育挂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在创新教育,应用型创新研究和实践的指导上投入精力必然不多;至于学生方面,传统单一价值评判模式的考核制度和考核方法依然在教学领域保持着轨道惯性,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瓶颈”,比如强制性的开设几门创新教育课程,或者强制引导学生参加某创新活动,只有参加了才有相应学分,而当学生进行相关创新性活动,获得成果和奖励,地方高校的一般做法就是该成果和奖项,学生们在评比奖助学金时候可以加分却没有获得主流影响,其他则没有什么物质方面的奖励,学生积极性不高。

2.2 师资问题

诚然,经过多年的努力, 现在高校的师资在知识更新和学历层次上已经得到很大的提升。另外,高校教师本身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不够,重点高校的大部分教师都侧重于科学研究,而地方性院校的教师又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疲于教学,缺乏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提高,这种大环境下,严重影响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发展。在新引进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做过真正意义上应用型创新的科研,没有经历过实际企业工作的锻炼,没有直接参与过产品的研发和改进,因而他们在应用型创新教育方面没有多少心得体会,自然难以适应应用型创新教育工作。

2.3 实际操作问题

在以往的实践中,我国很多高校都采用了大学生导师制模式,如生活导师,科研导师,但是学生没有形成专门的团队,弊端较多。而在应用型创新团队的建设上,如何组建团队,如何招纳团队成员,如何管理团队,创新研究项目从哪里来,如何对团队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激励,团队如何延续等等,这些都是急于研究和改革的问题。

3 我们的探索与实践

3.1 营造大学生的创新氛围

学院有必要加大大学生应用型科研创新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渠道,如通過应用型学术讲座,座谈会,老生新生经验交流会,应用型项目成果展示会,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加入应用型创新团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创新文化,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3.2 引导学生建立应用型创新团队

通过应用型学术讲座,原来的项目制研究成果展示会等活动,培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不同的专业方向偏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不同方向的应用型科研创新团队,如光电检测与控制团队,激光加工团队,光学设计团队等等,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共同研究的过程中,团队负责人的领导能力,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培养,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高年级的学生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传帮带,各尽所能,协同推动应用型科研项目研究顺利进行。团队每年进行招新活动,维持和扩大团队规模,招新表的内容一般包括团队名字,团队主要研究方向,需要学习什么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需要学习课外关于创新方面的软件或技能等等,供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选择。

3.3 大学生应用型创新团队管理部门和管理制度的建设

成立由指导教师和各大学生应用型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为主体的管理部门,由该管理部门并制定团队的管理制度,并由该管理部门连同学院领导制定团队发展相关激励机制,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理清负责人的权责问题,团队成员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应用型项目研究时的考勤制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组织大学生进行各级学生主持的科研项目申报,建立相应的学生创新课题经费管理制度,加大经费投入,鼓励学生开展应用型创新研究;以及规范项目管理,对项目实施过程,项目期中检查,项目答辩形成客观的规章制度;定期组织指导教师针对大学生应用型科研创新团队的科研讲座,专利申请讲座,给学生讲授一些先进的科研理论,方法,鼓励团队成员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或申请实用新型专利;鼓励团队指导教师重过程指导,严格把控团队学生的研究过程,提高学生创新科研训练的最终效果。

3.4 大学生应用型创新项目的建设

大学生应用型科研团队在负责人和高年级优秀成员的带领下,通过自主查询资料,形成自主研究课题;或教师自觉将学科研究前沿,国内外乃至自己的科研成果、研究手段带入大学生应用型科研团队;教师结合当前社会生活,或到企业进行生产研发,拟出多个应用型科研题目。要求团队学员查阅资料,写作小论文,进行小制作。要求高中低年级学生全程参与,团结协作,各尽其力,协作完成应用型科研项目,并能将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或申请专利,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3.5 培育指导大学生应用型创新工作的导师队伍

从2016年开始,我院已经开始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全面推行了导师制,以导师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把全院学生(除大一以外)纳入了导师制培养模式中,但是,导师们存在一个明显的短板,他们自己过往的研究经历集中在学术型科研上,甚少从事应用型科研,对待应用型科研项目并不十分得心应手。因此,我们鼓励各团队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教育方面的理论,应用型课题,案例研究,提升创新教育能力;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聘用企业工程师为团队兼职指导教师,通过学校外派教师研修指标派遣年轻教师去企业为其3个月以上的学习,增强其应用型创新能力,定期组织指导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

3.6 建设大学生应用型科研创新团队激励机制,激发创新热情

学生学业评价方面,改变“一卷定全局”评价模式,建设大学生应用型科研创新团队激励机制,改革以偏重于对知识记忆的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转变为针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创新因素进行检测,在评价标准上,把创新因素作为最主要的评判指标,学生量化综合测评考核体系应补充和完善“创新”因素,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学分激励,应用型项目结题验收合格的项目主持人和团队成员可以获得相应创新教育学分,(2)优秀项目追加资助,并颁发荣誉证书,鼓励优秀项目研究团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以及学术活动,为其提供成果展示机会和平台,(3)建立项目成果与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联动机制,(4)优秀项目团队成员在参评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方面将获得适当倾斜。

而对于团队指导教师,应有意识的实施多元化激励措施来鼓励教师加强对大学生应用型科研创新团队的指导,例如可享受适当的教学或科研工作量补贴,差旅费补贴等;指导项目若有正式期刊论文发表或专利申请成功,给指导教师颁发奖金和荣誉证书等。

4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大学生应用型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地方高校教学的重要目标,而导师制、项目制等培养模式有其不可避免的弊端,大学生应用型创新团队建设是合乎当前时代的有效的培养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运作模式,应加以研究和实践推广。

【参考文献】

[1]朱清时.注重创新素质,培养成功的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1):12-14.

[2]郑家茂,张胤.对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若干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98-102.

[3]王凤,万智萍等.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载体下创新团队的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2014.36(1):57-60.

[4]胡建军,高妍等.应用型大学生团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践与体味[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6,37(6-7):69-70.

[5]陈冰,杨毅.基于创新团队建设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295):83-84.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生教师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最美教师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圆我教师梦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