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儿的泪水

2018-02-21谢慧敏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住校离家泪水

谢慧敏

女儿上初中是家里的大事,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住校生活,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她的自立能力,诸如整理房间、洗碗、叠被子和洗衣服等琐事,一年下来,女儿做得很好。

学校在另一座城市,离家三十公里,住校是唯一选择。两个月来,在生活的琐碎细节方面,女儿已经没有问题。我以为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但问题出在情感上,这是始料未及的,因为这恰恰是最让我放心的。

一向开朗的女儿给我造成错觉,让我以为,面对新环境,孩子可能会有一时的不适,但仅仅一时,个性热情随和的她会很快和同学打成一片,交到新朋友,愉快地融入新集体。在小学,女儿就是这么过来的,她有很多朋友,男男女女,她的微信圈里加了不少老师,经常呼朋引伴,双休日的家里常常充斥她和她同学的笑声。但这次情况似乎大不同,我低估了感情依恋和生活习惯割裂带给孩子的苦恼。

两个月的时间不算短,女儿每天的电话没有预想中的逐步減少,反倒从三次增加到了四次,在看似喘口气都困难的紧张学业里,她都会见缝插针地飞奔到宿舍,给我们打上一通电话,诉说远离朋友的孤独、学业竞争的紧张和离家的煎熬,电话那头声音低沉,语气哽咽,克制、压抑,可以想象女儿泪水如珠。女儿有时还会重复,不自觉地讲着同一件事、同一个烦恼,当天晚上和次日早上的内容怎会有新意?女儿的苦闷难以自遣,她只是想找人倾诉,无需掩饰、敞开心扉的,寻求鼓励和慰藉。

孩子的情绪是一根隐形的线,扯动着另一头的父母,我已从一开始的为人母被依赖的骄傲和幸福,转化为深深的焦虑和不安。

反复地耐心地劝说实属无奈之举:你现在是一名初中生了,要学会适应新环境。可是我知道,道理在感情面前有时苍白无力。女儿何尝不懂,只是理智和情感是两码事,理智克制了情绪,并不等于情绪不存在,只是被压制和覆盖了。

看得出,女儿在尽力克制。星期天沦为了黑色,下午三点是女儿返校时间,可女儿的情绪在中午就酝酿到了顶点,短短五天的离家,对她似乎是不可承受之重,不舍和依恋排山倒海似的淹没了她。收拾着作业书包,泪光便开始闪现,最终没能忍住,大滴大滴地滑落,泪水的闸门打开以后,再也难以收势,整整一个下午,不是在沙发上,就是在房间里,或是一个人抽噎,或是干脆抱住我。

女儿也试图转移注意力。她抱起了吉他——这是她目前最痴迷的乐器,可是拨弄了几下,便颓然放弃。塞上耳机开启音乐,这是她作业不顺放松情绪的最佳宣泄之道,但好像也行不通。她还打开了电视,拿出了画纸,但都心神不宁。

整个下午,女儿沉溺在悲伤里,每一分钟都坐立不安。如果可以,她会叫停时间的指针,让时光凝固。她的情绪极大地感染了我们。

我可以做的,就是不断地安慰。耐心是最佳方式,因为在女儿身上,我看到了二十多年前的自己,那时的我,也是一名住校生,以同样的心情挨过一个又一个离家的周末,只是当时,只有我一个人,我把情绪埋得很深很深,但一样的铭心刻骨。

或许在成人眼里,这很微不足道,但在孩子的世界里,不亚于一场狂风骇浪,尤其是对于情感丰沛的孩子。女儿的感情敏感而又外露。在她七岁时,从小把她带大须臾没有分开的阿婆离开我们,回老家了,女兒整整流了三天眼泪,几乎不间断,百般劝说无济,以至于不得不对她呵斥,她无辜地辩解:我也不想哭,是眼泪自己要流下来。

这不能简单地归类于孩子矫情、娇纵、任性,今天的女儿流着过去的眼泪,也延续了二十多年前的我,脆弱里写满了美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住校离家泪水
离家的叹号
梦话
送给年轻人的5句话
梦游真可怕
村小住宿生
有泪水,才有了人生
古拉格趣学
复习随想
复杂的泪水
读中学的孩子突然爱打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