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获奖作品对黑龙江形象的影响

2018-02-21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1期
关键词:黑龙江黑龙江省舆论

宣 英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1 黑龙江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演变

1.1 从“纸张上的记忆”到多元化的传播

从唐代李咸《春日喜逢乡人刘松》中的“新闻多说战争功”到明陈继儒《安得长者言》中的“吴俗坐定,辄问新闻”,新闻一词早已有迹可循。从口耳相传、张贴告示、报纸杂志再到电视传送、广播播报以及互联网传播,新闻经过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进化过程,黑龙江新闻发展亦是如此。但无论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何种方式,新闻的作用却是不变的。新闻一直在传播着消息、记录着社会、反映着时代,向人们传达着最新的知识、最热的消息,让人们可以轻松了解他们生活圈子之外的世界。

1.2 黑龙江新闻的蜕变历程

《黑龙江晨报》《黑龙江日报》《生活报》、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以及诸多新闻平台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黑龙江报刊从只有几种到现在的琳琅满目以及与美国、加拿大的报界开展合作;从以前的广播新闻节目只有省一、省二两套到现在的10套;从以前的电视新闻节目只有一套,到现在的11套,黑龙江新闻的发展如芝麻开花,呈现出节节高的趋势。

黑龙江省新闻部门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新闻战线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走转改”政策。一个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从“心”出发,顾全大局,策划了一大批有内涵、有深度、有影响的新文作品,没有辜负党及国家的期望,没有让黑龙江的百姓失望。许多新闻更是获得了全国民众的认可与喜爱,荣获中国新闻奖的多类奖项[1]。时间就是一个明智的作者,黑龙江新闻经过多年的努力,辛苦的蜕变,为黑龙江谱写了新的华章。

2 黑龙江新闻获奖作品简介

黑龙江的获奖新闻作品贴近生活、贴近事实、贴近民心,真实反映了这片黑土地上所承载的人文情怀,成为黑龙江的对外名片。

2.1 我心是海洋,温柔却有力量——张丽莉

《我心是海洋》荣获了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的一等奖,作品的主角则是最美教师——张丽莉。这篇访谈记录了事件发生之后她的心路历程,大多数的新闻主要都是宣传赞扬张丽莉的感人事迹,而此次访谈并不是完全以一个英雄的视角而是从一个普通女孩在事件发生后的内心真实感受为主题。《我心是海洋》这则访谈传达出普通职业中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柔弱女孩是怎样变得强大起来。即使肢体已经残缺,但内心依然坚不可摧,这就是张丽莉所坚持的精神。

这则访谈提醒人们要善于从普通人身上发现美好的品质,即使每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聚集在一起也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无限美好,也让全国人民知道了是黑龙江的这片沃土养育出这样一个坚强勇敢的人民女教师。

2.2 东北虎“串门”

《东北虎“串门”》是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的一等奖,该新闻报道了2014年10月和11月,两只俄罗斯东北虎库贾和乌斯京分别来到黑龙江“串门”,全面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对生态保护这一主题产生了深远影响。获得了省内相关部门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黑龙江省著名野生动物保护专家马建章的认可和好评。俄罗斯《西伯利亚时报》编委会高度评价该片的新闻价值及社会意义,表示以后会与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开展更多的合作。该片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同时这个作品也反映出了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进步,禁止采伐黑龙江省重点国有天然林的措施已见成效,绿水青山下濒临灭绝的东北虎频繁现身成为常态。该片充分展现了黑龙江不仅有黑土地还有数不尽的自然奇景以及黑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与成绩。

以上获奖新闻作品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黑龙江省建设的硕果和成绩,给黑龙江省的形象塑造和未来发展带来了积极影响。

3 新闻获奖作品对黑龙江的积极影响

3.1 提升黑龙江形象,塑造大美黑龙江

地区形象是区域竞争中的核心要素,一个地区的形象就是对外交流、发展的名片,而一个良好的形象更是可以成为对外发展的绿色通行证。获奖新闻产生的“形象力”则会影响地区形象的塑造。获奖新闻“形象力”的作用过程如下:首先,获奖新闻进入人们的视线;其次,人们对获奖新闻产生看法、评价等思想活动;最后,思想活动的结果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影响人们今后的看法。可见,黑龙江省获奖新闻对于黑龙江的形象塑造十分重要。

国内部分报刊所涉及的黑龙江报道大多以一些负面新闻为主。这种情况使黑龙江的形象受到很大损害,以致于许多其他地区的人对黑龙江形象产生误解。而获奖新闻的传播则在一定程度上以事实为依据给黑龙江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以前面提到的获奖新闻为例,《我心是海洋》张丽莉访谈节目,让大家充分了解了黑龙江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极大鼓舞了教师队伍,让人们知道教师不都是“范跑跑”,让教师这个职业发出了耀眼的光辉;还有东北虎“串门”这部片子,该片向人们展示了黑龙江良好的生态建设,改变了外界“南方林木环绕、北方有土无木”的偏见。还有《好人朱占华》《“藏粮于土”箭在弦上》等一系列获奖新闻,都向外界传达出了黑龙江特有的美好品质,大大提升了黑龙江形象。山好、水好、人好的大美黑龙江定会吸引更多人的注意,良好的黑龙江形象就像是一块强有力的磁石,通过独有的魅力把周边地区的财力、物力、人力吸引过来,更好地整合资源,从而推动黑龙江建设快速、稳步发展。

3.2 利用获奖新闻正确的舆论热点,构建和谐黑龙江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相当于中国新闻界的诺贝尔奖。由此可知,获奖作品所包括的舆论观点定是经过国家关注的,舆论导向正确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有两个非常有名的比喻:一个是被称作“社会舆论的纸币”,另一个被称作“党和人民的痛苦”。可见,舆论的强大功能。黑龙江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有效利用舆论热点的作用,弘扬舆论引导之“势”,发挥引导之“术”,把握引导之“度”,为构建和谐黑龙江打下坚实基础。

获奖新闻中的舆论热点传播定会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在这段期间,有关部门如果采取相关措施,可以使其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公众的心理以及行为,使大众可以对新闻中所体现的积极的一方面产生极大认同,从而使其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在不知不觉中去学习、去遵循新闻中所表达出的美好品质,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2]。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公众的精神文明水平,还可以形成黑龙江的内在凝聚力。同时,会产生一种良性循环,在这种操作方式下,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会营造出一种和谐的人文环境以及社会框架,增强黑龙江人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使公众在心里把黑龙江当做自己的“家”,更加自觉地遵循社会品德,维护社会环境,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舆论氛围。

3.3 增强黑龙江文化软实力,使新闻业更上一层楼

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是一种看似隐形却又有着重要影响的衡量标准[3]。黑龙江属于综合实力较为落后的地区,如果想提高经济等其他方面,必须同时提高其文化软实力。

2016年11月7日,在会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时,习近平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党以及国家对新闻事业的肯定,更突出了新闻工作在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性,所以黑龙江的获奖新闻无疑是对省内文化软实力提升添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获奖新闻使得黑龙江新闻事业有了一个新高度,也展现出黑龙江新闻工作者优秀的工作能力。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获奖事实也激励着大家在新闻的道路上不断进步,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作为新闻中的“战斗机”,黑龙江获奖新闻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其中包括民生小事,也囊括国家大事,既描述了黑龙江美景,也记叙了大爱无疆,内容丰富,最后又归于统一,即无论是什么样的获奖新闻,终会给黑龙江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让中国看黑龙江,让世界看黑龙江,成为新时期媒体镜头中的常态。

猜你喜欢

黑龙江黑龙江省舆论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财政厅 黑龙江省民政厅 黑龙江省体育局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彩票监督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黑龙江弃风博弈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