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四大水刊”现象谈Mega期刊与传统期刊之争

2018-02-21郑辛甜

学报编辑论丛 2018年0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郑辛甜



从“四大水刊”现象谈Mega期刊与传统期刊之争

郑辛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辑部,杭州 310009)

近期,一些科研机构对和等四本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提出了一系列限制措施,使一些学者对Mega期刊的误解加深,认为Mega期刊是通过降低评审门槛来抢夺拒稿率高的传统期刊的学术出版资源。笔者分析了Mega期刊的特征及其对传统期刊提出的挑战,提出需要将Mega期刊与掠夺性出版相鉴别,并期待Mega期刊等创新形式在开放获取大潮中的未来表现。

Mega期刊;开放获取;掠夺性出版

“灌水”一词相信逛过网络论坛的人都不会觉得陌生,这一行为通常指在论坛中发大量无意义的帖子。理论上,“灌水”和学术出版的基本准则之一——“创新性”是相悖的。那学术期刊中就不存在“灌水”现象吗?近期,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备受争议的“四大水刊(、、、)”上发表的论文提出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如不予报销发表的论文版面费、不给奖励、不算入晋升和考核计分等等,一时间吸引了许多原来并不了解这四本学术期刊的学者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另一个与这些刊物相关的名词“Mega期刊”也逐渐进入人们视线。Mega期刊就是灌水刊物吗?是通过降低门槛来抢占传统学术出版资源的掠夺性出版吗?笔者试从“四大水刊”的出现和发展来探讨Mega期刊与传统期刊竞争的现状及未来。

1 “四大水刊”与Mega期刊

被称为“四大水刊”的四本学术期刊其出现和发展有一些共性,笔者将其基本模式归纳如下:

(1) 开放获取(Open Access, OA)。

(2) 发表周期短,发文量大。和都是周刊,2015年发文1 989篇,发文3 204篇。对于创刊时即为数字期刊的和,则都没有期号,每年采用文章编号制。的年发文量从2011年的205篇已激增到2016年的21 056篇;而创刊11年,已发表18万多篇论文,平均每年有1万多篇。

(3)刊文范围广。Oncotarget是一种肿瘤学方面的专业期刊,其主页上注明的出版范围为“癌症研究和肿瘤学。考虑到肿瘤发展和人体器官的整体性,本刊也刊发内分泌学、病理学、老年病、生理学和免疫学相关的论文。”将报道范围之广做到了极致,接受所有科学学科的原始研究,包括跨学科研究、阴性结果和复制研究,可以归类的学科范围就包括:生物学和生命科学、计算机和信息学、地球科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医学和药学、人口学、物理学、方法学研究、科学政策、社会科学等

(4)发表费用高昂。中研究性论文、综述、病例报告的发表费为3 400美元,研究视角类的论文发表费用为1 900美元。则按不同地区有不同标准,具体为英国(及其他地区)1 110英镑,美洲1 675美元,欧洲1 305欧元,日本18 000日元,中国11 200人民币。的发表费为1 495美元。

(5) 影响因子适中。2016年的影响因子为5.228,为5.008,为3.057,为1.206。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影响因子5.723,而2016的影响因子仅为1.21。

基于以上几个特征,笔者认为这四种期刊被人诟病的主要问题是出版范围过大,同行评议不够严谨(但也有一些科研人员为这些期刊正名,认为审稿过程还是比较严格的)以及发表费用高昂,但这些并不影响全世界的科研工作者们纷纷向其投稿。

有学者认为,过去十几年间,学术出版界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采用OA的Mega期刊的出现。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Mega期刊指比传统期刊出版量大许多,而收稿率较高的同行评议开放获取模式出版的学术期刊[1]。被指是Mega期刊的鼻祖,而这种能创造巨额利润的出版模式一经面世,便被其他出版商竞相模仿,甚至一些“掠夺性”开放获取期刊也纷纷复制这一模式。Mega期刊一般的特征有:报道范围广;论文评议的标准不是研究的创新性和重要性而是方法和结果的科学性;通过论文处理费来支持出版开支。其他被认为与Mega期刊有关的特点还包括:快速的审稿和出版流程;有学术编辑甚至是由学术编辑组成的庞大编委会;提供增值服务,如基于创新共享许可的可重新利用的图片和数据等。Mega期刊还必须是纯在线出版、完全开放获取的,这有别于一些混合开放获取期刊[1]。目前比较著名的Mega期刊主要有:、、、、、等。至于“四大水刊”中的和为何不被认为是Mega期刊,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是这两种刊物的报道范围尚没有和这么广。另外在其官网首页自称为“免费获取的多学科传统期刊”,有固定的出版周期,目前已达每周出版2期,而且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提供单独印刷版,但已有学者将此刊列入“潜在的掠夺性学术期刊”名单中。至于,之前是一种影响力不错的传统医学期刊,近几年改变了出版经营策略后才出现了刊文量狂涨的现象。

因此,笔者认为,Mega期刊是改变期刊出版业传统趋势的一大创新,不能简单等同于灌水期刊,然而部分灌水期刊也表现出了一些掠夺性出版的特质。

2 Mega期刊对传统期刊的挑战

Mega在英文中有“宏大的”之意,笔者认为Mega期刊对传统期刊最大的挑战并不仅仅是其庞大的载文量,而更重要的是其宽泛的报道范围,这是专业越来越细分的传统期刊受限于学术出版流程而无法企及的。诞生于2006年的第一种Mega期刊至今仍被视为Mega 期刊楷模,2018年已是它创刊的第11年。在2013年的巅峰时期,它一年出版了31 509篇论文,就一种期刊而言,这样的出版量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种学术期刊。值得深思的是,根据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如此大的刊文量对其影响因子的提高是不利的,但是近几年的影响因子还算比较稳定。由此,笔者推测,传统的论文质量指标如引用量和下载量,可能可以通过推广发表后的在线评论和针对论文的讨论来提高整个学术群体兴趣度指标而得以增强。

Mega期刊报道范围的宽泛正是对过去几十年间学术出版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的颠覆。Mega期刊的论文不是根据一组狭窄的主题标准选择的,也不是通过特定读者的“重要性”或“兴趣”来评估的。这对出版商来说是显著提高其规模经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出版商不再需要同时运营一大批有着不同收录标准的期刊,而可以为一种期刊建立一体化的稿件处理及出版流水线,同时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来处理一些在被接收前经历反复投稿退稿循环的论文[2]。有趣的是,这一举措已经被一些非Mega期刊的出版商采用,他们通过将拒稿的论文推荐给一个公司的另一种期刊以实现稿件的“内部”流通。Mega期刊的广泛收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学术出版本身。以往编辑、编委以及审稿人作为学术质量的把关人,评价论文指标中第一项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是否符合报道范围”,一些跨学科的研究无论多么新颖,一般都处于劣势。而Mega期刊鼓励跨学科研究,不考虑基于主题的评价标准,允许发表后决定论文的“重要性”,这可能对学术共同体中存在已久的权力体系提出挑战。与此同时,由于其广泛的主题范围以及便捷的可获取性,Mega期刊有可能进一步促进学术界与其他领域间的联系,例如政府决策者、卫生系统官员、记者和教育工作者等都能在一种期刊中就轻松接触到学术研究,有望使研究成果得到更大范围的利用[2]。

3 Mega期刊与掠夺性期刊

虽然Mega期刊的庞大刊文量和金色OA所需的较高的论文处理费(ACP)为一部分学者所不满,但是真正让人不齿的是之前提到一些期刊模仿Mega期刊的运行模式,进行无门槛的所谓的“同行评议”,周期极短地刊发数目众多的论文,基本是以收取论文处理费为目的进行出版活动,这些期刊被称为掠夺性期刊。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区分Mega期刊与掠夺性期刊。

首先,很少有Mega期刊是作为独立期刊进行出版的,大多数Mega期刊都隶属于某一个庞大的出版集团。事实上,Mega期刊与同一出版集团中一些传统的拒稿率高的高影响力期刊存在着某种共生关系。高影响力的期刊拒稿的文章比例非常高,但是仅从接受的论文中得到收入。这就意味着Mega期刊能为其他退稿率较高的期刊在出版商内部提供财政补贴,实现“以刊养刊”。而至关重要的是,Mega期刊从高影响力的期刊中获得回报,即“名誉补贴”,这一出版集团分层模型真正实现了优势互补[3]。而掠夺性期刊的操作就显得更容易且更廉价,他们往往有一个独立的出版流程和所谓的“编委会”,通过发表大量的文章,使他们看起来更成功,又反过来吸引更多的文章。掠夺性期刊也是通过广泛报道科学、工程和技术所有领域的论文,而最终目的是期刊所有者的经济收益。从某种意义上说,掠夺性期刊的运作方式类似于在线存储库,因为它们几乎接受所有提交的资料,而且所归档的内容几乎没有任何价值[4-5]。

其次,从同行评议水平、版权保护、出版伦理等方面也可以区分Mega期刊与掠夺性期刊。和其他一些Mega期刊自称他们在同行评议这方面仅仅在范围上与传统期刊有所不同,而不是严格程度。系列杂志要求在上传论文的同时,必须上传数据来确保文章质量,这一做法除了能更准确地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并且必要的时候,便于实验重复。虽然许多人对此有异议,认为发表那些无重大成果和重复性研究毫无意义。但Mega期刊的同行评议过程非常公开透明,支持发表后评议和评论,而且在保护数据版权和防范学术不端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但是反观一些掠夺性期刊,他们只是简单降低了准入门槛,甚至是无门槛,直接丢弃科研人员信赖的评审和筛选机制。有学者曾经曝光了五本掠夺性期刊[6],他们通过调查发现,主要的问题包括:发表的论文能够很容易被检索出为剽窃;有的期刊官方网站隐藏了域名和机构;编委会名单是虚构的,主编及其任职机构都无法核实;论文的编辑加工水平非常低;论文要求签署授权书,但是期刊又基于创新共享协议,显然自相矛盾;吹嘘已被许多数据库收录而实际没有;提供虚假的影响因子实则未被SCI收录;有的期刊甚至在作者须知中提到接受已发表论文或会议论文的修订版。

因此,笔者建议所有科研人员在发表科研成果甚至在引用论文时都要提防掠夺性期刊,科研管理机构也有义务曝光这些期刊名单,以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出版环境。

4 Mega期刊的未来

2016年9月,曾经最大的Mega期刊已被赶超。2011年创刊的的子刊在这个月内出版了1 940篇论文,而是1 756篇。Mega期刊与传统期刊的共生关系能否继续尚不得而知,毕竟Mega期刊只可存活于开放获取的出版生态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对Mega期刊质量下降的担忧仍将继续[7]。

笔者认为,就目前来看,在越来越强调开放获取的学术出版的领域,Mega期刊这一激进的学术出版创新形式的表现还是值得继续期待的,例如人文社科领域就陆续出现了许多Mega期刊。但随着开放获取程度的逐步深入,学术出版的各个环节都会受到深远的影响,因此Mega期刊也有可能会不露痕迹地消失,抑或被另一种更有竞争力的出版模式所替代。

[1] Mega journal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EB/OL].[2017-07-2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 Mega_ journal.

[2] Claire Creaser. The rise of the mega-journal [EB/OL]. (2014-05-05) [2017-08-04]. http://blog.lboro.ac.uk/sbe/ 2014/05/ 05/ the-rise-of-the-mega-journal.

[3] BJÖRK B C. Have the “mega-journals” reached the limits to growth? [J]. Peer J, 2015(3):e981.

[4] PINFIELD S. Mega-journals: the future, a stepping stone to it or a leap into the abyss? [EB/OL]. (2016-10-03) [2017-08-05].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blog/mega-journals-future-stepping-stone-it-or-leap-abyss.

[5] 江晓原,穆蕴秋.警惕国外“开放存取杂志”及“掠夺性期刊”的陷阱[J].出版发行研究,2017(8):70-71.

[6] JEFFREY B. Five predatory mega-journals: a review [J]. The Charleston Advisor, 2013, 14(4):20-25.

[7] SPEZI V, WAKELING S, PINFIELD S, et al. Open-access mega-journals: the future of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or academic dumping ground? A review [J].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2017, 73(2):263-283.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2017年专项基金(CUJS2017-008)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学术论文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