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个贫困老人都老有所养
——太康县政协助推“五养模式”深入开展,破解特困老人脱贫难题

2018-02-19刘儒飞

协商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太康县托养敬老院

┃刘儒飞

近日,太康县政协主席王建林带领“五养模式”专题调研组来到位于汪庄村的高贤乡医养院,对该县“五养模式”工作进行专题视察调研。

今年4月20日开业的太康县高贤乡医养院,由太康县政协委员陈国厂投资600万元捐建,首批入住37名失能、半失能和无劳动能力的孤寡老人,实现了兜底脱贫。同时,计划年底前安置附近5个乡镇200名孤寡老人入住。

“为实现养老全覆盖,太康县以脱贫攻坚为契机,以解决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面临的最突出困难和最迫切需求为目标,对全县农村特困人员全面排查、登记建档,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法’原则,探索实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亲情赡养、社会托养、居村联养、邻里助养的‘五养模式’,有效提升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服务水平,推动了精准扶贫向纵深开展。”太康县政协副主席、县“五养模式”管理中心主任刘凤芹说。

太康县大赵居村联养点

集中供养。该县投资2600多万元对现有16个乡镇敬老院实施升级改造,将独塘等3个乡镇的闲置学校改建成敬老院,配齐基本供养设施,进行美化、亮化、绿化,扩大接纳容量;明确乡镇民政所所长负责日常管理服务,要求敬老院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工资纳入县财政预算,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供规范化服务。目前,全县780名特困人员全部入住敬老院。

亲情赡养。该县要求村村成立新风协会,选举德高望重的村民为会员,采取入户座谈等形式,与分散供养五保户的直系亲属谈心,鼓励他们主动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签订亲情赡养协议,将老人接回家共同生活。目前,全县共有4608名老人回归家庭,共享天伦之乐。

社会托养。该县充分利用医疗机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健康急救等专长,由县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组织全县规模大、条件好的民营医院,成立民办公助型医养结合养老院,签订托养协议,集中托养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目前,县政协委员王振江、尚守凌、陈国厂等创建的济民颐养家园等6家医养结合养老院已入住665人。

居村联养。针对难舍故土又无亲人赡养的独居特困人员,该县将农村闲置庭院、废弃村室和校舍等改建为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明确村“两委”一名成员具体负责,按照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政策,从居住村贫困户中选聘1~2名身体健康、乐于助人,有一定协调能力且具备基本家庭事务技能的村民作为供养责任人,配备相应工作人员,负责照顾居住的老人生活。目前,该方式已在符草楼镇槐寺村、马厂镇撞寨村成功运行,并在全县22个乡镇29个贫困村推广试行。

邻里助养。针对村庄较小、特困人员少的情况,采取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志愿服务、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等形式,对特困人员开展邻里照护服务。通过新风引领,由村支部在村内发现更多的爱心人士,发挥有爱心、年龄不超过55周岁的贫困人口的作用,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对不适合居村联养,身体健康、没有亲属、要求在家生活的特困人员,开展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看病等日常照料。村委会对爱心人士发放300元~600元的激励资金。

如今,随着县政协助推的“五养模式”在该县全面铺开,不但让特困群体脱了贫,而且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病有所医、弱有所扶。“五养模式”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全县特困老人晚年幸福保驾护航,而且为其他特困地区提供了“太康样本”。

猜你喜欢

太康县托养敬老院
太康县
残疾人托养服务国家标准2020年起实施
全国中学名校 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
全国中学名校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
首个残疾人托养服务国家标准出台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敬老院的微笑
在相亲会上寻觅爱情
爱心送到敬老院
火场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