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宪法至上崇尚法治

2018-02-18石灵学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8年11期
关键词:正义宪法公平

石灵学

【学习要求】

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的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认同宪法价值,树立憲法信仰,坚持宪法至上;以实际行动来宣传宪法,捍卫宪法尊严。

2.体悟法治的价值追求,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树立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崇尚法治精神。

【知识梳理】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是什么?

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

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4.国家是如何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的?

立法方面: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执法方面:行政机关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法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司法方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宣传方面: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为现实。

5.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是如何产生的?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6.如何组织国家机构行使国家权力?

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7.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是什么?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8.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的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9.宪法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10.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11.宪法规定的内容有哪些?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2.为什么说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1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14.宪法的地位如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15.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内容上: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某一方面的规定。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16.权力的行使为什么需要加强宪法监督?

权力的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17.增强人们宪法意识的活动和途径有哪些?

参加宪法诵读、参观宪法主题公园、参观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参加宪法宣传活动、宪法宣誓活动现场观摩等。

18.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①学习宪法:了解宪法产生发展的历程,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②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③践行宪法: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分析解决问题;坚决维护宪法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19.怎样全面认识自由?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自由会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0.法治与自由有什么关系?

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21.平等的内涵是什么?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2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3.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

反对特权,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等。

24.什么是公平?它的内涵是怎样的?

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25.公平有什么价值?

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26.如何坚守公平?

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无论对于立法还是司法,都要公平对待每个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27.正义的含义是什么?

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28.正义有什么价值?

①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制度的生命在于正义,制度的效用在于保障正義。有了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弱势群体,也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关爱。②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29.如何守护正义?

①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②个人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③司法机关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

30.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

【真题链接】

例1.(2018·山东青岛)2018年起,我国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此举( )

①解决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②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④能迅速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该题以我国全面取消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的热点材料为素材,意在考查学生对公平正义的认识和理解。我国全面取消各种高考加分项目,表明国家采取各种措施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故选B。

例2.(2018·湖北襄阳)期盼正义、维护正义,是所有善良人的共同心声。下列选项属于正义行为的是( )

A.经济制裁,欺凌弱小B.维护团结,促进统一

C.弄虚作假,欺行霸市D.趋炎附势,奉承献媚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正义行为的认识及学生的认知判断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反之属于非正义行为。分析选项,可以看出A、C、D项中的行为都属于非正义行为,B项“维护团结,促进统一”属于正义行为。故选B。

例3.(2018·湖北襄阳)【法治有序我向往】国无法不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民无法不立,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庄严宪法,字字千钧。九鼎重器,百炼乃成。2018年3月11日,宪法修正案表决通过。这次宪法修改,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汇聚全党全国智慧,反映党和人民共同意志。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1)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如何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庄严宪法,字字千钧”的理解。

(4)你怎样做到“内心拥护宪法,真诚信仰宪法”?

解析:本题以宪法修正案表决通过为材料,考查我国的治国方略、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宪法是根本法等知识内容。第一问旨在考查学生对依法治国基本要求的认识。第二问旨在考查学生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认识,可以从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权利和义务相互促进等方面回答。第三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及理解能力,考生可以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根本活动准则、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等方面回答。第四问意在考查学生对怎样树立宪法意识的认识,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学习宪法、遵守宪法、宣传宪法、认同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等方面回答,要言之有理。

参考答案:(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等。

(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规定了国家性质、根本制度等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更为严格;等等。

(4)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心中有宪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同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宣传宪法,增强自己和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认同宪法,增强对宪法的信仰和尊崇;正确行使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各项义务;等等。

【高效演练】

一、比较与选择

▲单项选择

1.2017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某校在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期间,标语上出现了以下内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B.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C.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D.宪法是公民权利保障书

2.中国古代有很多表现做人优良品德的诗句,如欧阳修的“正直者不可屈曲”,杜甫的“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陆游的“白发向人羞折腰”。这些诗句都形象地说明了我们( )

A.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规则B.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C.每个人都要有合作竞争意识D.要正确对待不公平现象

3.自2018年10月1日起,我国实行最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和税率,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处理,《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为求职者保驾护航,《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明确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程序……这一系列新的规定( )

A.有利于早日实现总体小康社会

B.有利于保障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C.能杜绝非正义行为的发生

D.是以正义的制度维护社会公平

▲多项选择

4.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2018年3月17日,新当选的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进行了宪法宣誓。这表明( )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是所有法律的总和

C.宪法是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最高行为准则

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人人必须遵照执行

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合宪性审查是指依据宪法对法律文件是否符合宪法的要求所进行的审查,其本质是监督宪法实施的制度。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

A.是维护宪法权威的重要举措B.是推进思想建设的有效形式

C.表明合宪性审查能实现法治D.彰显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6.李克强总理有过这样的比喻:政府的职责就是管好两个灯。一个是路灯,另一个是红绿灯。管好路灯,就是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为所有人照路;管好红绿灯,就是要讲规则。李克强总理的比喻说明( )

A.公平公正对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公平就是让人人拥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C.维护公平公正和遵守社会规则十分重要

D.积极宣传引导人们自觉遵守制度和规则

7.一名曾在校园中遭到欺凌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起初他们欺负低年级学生,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高年级学生;接着他们欺负住校生,我保持沉默——因为我是走读生;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这则日记对我们的启示有( )

A.维护正义,我们应尊重他人权利

B.非正义的行为会影响社会和谐

C.做正义的事情,不做非正义的事

D.勇敢地同非正义的行为作斗争

二、辨别与分析

8.

三、观察与思考

9.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全国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家设立宪法日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治国方略?

(2)这一治国方略的根本依据是什么?该依据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3)请你就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建设法治国家向同龄人提出几条可行性建议。(至少两条)

四、活动与探索

10.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儿童是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儿童托育全过程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继续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发展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和师德师风建设。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你心目中的公平是什么样子的?

(2)为了宣传教育公平,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活动形式?

(3)在現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1.C2.B3.D4.ACD5.AD6.ACD7.ABCD

8.(1)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基石,是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

(2)公平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公平总是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限制。公平也是相对的,绝对公平是不存在的。我们应理性对待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

(3)正义的制度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如果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公正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障。

(4)维护社会公正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国家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需要公民增强公平正义意识,积极同损害社会公正的行为作斗争,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9.(1)依法治国。

(2)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其地位是: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3)①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内容,认识宪法的重要性。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自觉遵守宪法,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等等。

10.(1)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要求每个人都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等。

(2)办黑板报,开展问卷调查,组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等。

(3)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持原则,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等等。

猜你喜欢

正义宪法公平
道县:学校宪法宣传教育全覆盖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实践正义是否可以脱离理论正义
笨柴兄弟
必须公平
2018年3月26日 《光明日报》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宪法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部宪法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