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夫人血书碑》考释

2018-02-17潘旭辉樊虹燕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21期
关键词:太平军

潘旭辉 樊虹燕

摘 要:文章以上饶市信州区图书馆所藏《林夫人血书碑》旧拓本为研究对象,对该碑所涉及的人物进行考释,进而分析了清咸丰六年沈葆桢夫妇守卫广信府城之役的历史背景及经过,以达到以物证史的目的。

关键词:广信府;沈葆桢;林普晴;饶廷选;太平军

上饶市信州区图书馆收藏有《林夫人血书碑》旧拓本一册(图1),剪裱册页装,每页纵17.9厘米,横27.6厘米,共计30页。碑额1字1页,正文每页剪裱4行。帖首题“林夫人血书碑帖,民国廿五年九九居藏”,钤印“九九居”(白文,册末重钤)“何臧”(白文)。碑额小篆“林夫人与遵义镇饶公书”。

全文茲录于下:

林夫人与遵义饶公书。上饶夏运筹书丹。常熟言朝鼎篆额。将军漳江战绩,啧啧人口,里曲妇孺,莫不知海内有饶公矣。此将军以援师得名于天下者也。此间太守,闻吉安失宇之信,预备城守,偕廉待郎往河口筹饷招募。但为势已迫。招募恐无及。纵仓卒得募而返,驱市人而战之,尤所难也。顷来探报,知昨日贵溪失守,人心皇皇,吏民铺户,迁徙一空,署中僮仆,纷纷告去。死守之义,不足以责此辈,只得听之。氏则倚剑与井,为命而已。太守明日早归郡。夫妇二人,受国厚恩,不得藉手以报,徒死负咎。将军闻之,能无心恻乎?将军以浙军驻玉山,固浙防也。广信为玉山屏蔽,贼得广信,乘胜以抵玉山,孙吴不能为谋,贲育不能为守。衢严一带,恐不可问。全广信即以保玉山,不待智者辨之。浙大吏不能以越境咎将军也。先宫保文忠公,奉诏出师,中道赍志,至今以为心痛。今得死此为厉杀贼,在天之灵,实式凭之。乡间士民,不喻其心,以舆来迎,赴封禁山避贼,指剑与井示之,皆泣而去。太守明晨得饷归后,当再专牍奉迓。得拔队确音,当执爨以犒前部。敢对使百拜,为七邑生灵请命。昔睢阳婴城,许远亦以不朽。太守忠肝铁石,固将军所不吝与同传者也。否则贺兰之师,千秋同恨。惟将军择利而行之!刺血陈书,愿闻明命。光绪十一年夏吉旦鄞董沛检校上石。

1 所涉人物备考

书丹者夏运筹,上饶人,生平不详。此碑楷法森严,颇具唐人法度。

篆额者言朝鼎,生卒年不详,字卓山,江苏常熟人,官广信府通判,善画花卉、梅、竹,工篆刻,光绪十八年(1892)辑自刻印成《言卓山印存》一册[1]。

撰文者林夫人即沈葆桢夫人林普晴。林普晴(1821—1873),字敬纫、俊兰,福建侯官人,林则徐次女,知书达理,善文辞。

“将军”“饶公”即指饶廷选。饶廷选(1803—1862),字枚臣,福建闽县人,未弱冠即入伍。清道光十一年(1831),以千总随军东渡台湾镇压张炳起义,以功赏戴蓝翎。道光十四年(1834),迁守备。翌年,再渡台湾平定沈知起义,赏换花翎,署各营游击。道光二十四年(1844),驻同安马巷,擢都司;后升漳州游击。咸丰二年(1852),署中营。翌年,小刀会包围漳州城,饶廷选出兵击溃,升漳州镇总兵。咸丰四年(1854),调贵州安义镇总兵,不久,升福建陆路提督。翌年,扼守衢州。咸丰六年(1856),太平军围攻广信,守官沈葆桢妻林普晴血书求援,饶廷选以广信失守、玉山难保,也出于对林则徐的敬仰,于是背城出击,广信解围。但因未有军令赴援,屡褫公职。以后,太平军增兵围城,又被他击败,清廷赐“巴图鲁”勇号。咸丰七年(1857),补衢严镇总兵,收复婺源。翌年,太平军石达开部攻浙江,饶廷选固守衢州,相持三月后解围,授赣南镇总兵。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李秀成部攻浙江,饶廷选由江西援浙,收复淳安,升授浙江提督。翌年九月,饶廷选攻下诸暨,援救省城。守城七十余天,省城陷落,饶廷选终以革职留用提督身份战死。卒赠太子太保,谥“壮勇”,入祀昭忠祠。

“太守”即指沈葆桢。沈葆桢(1820—1879),字幼丹,又字翰宇,福建侯官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咸丰六年(1856)任广信知府。

文中“廉侍郎”即廉兆纶(1810—1867)。《清史稿》有传:“廉兆纶,初名师敏,字葆醇,顺天宁河人。道光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宣宗知其贤,将擢用,以父忧归,遗命诸臣可大用者,兆纶与焉。咸丰元年,服除。二年,大考二等。三年,直南书房。四年,授右赞善,超擢翰林院侍讲学士,督江西学政,转侍读学士,再擢内阁学士。五年,授工部侍郎。时粤匪石达开扰江西,侍郎曾国藩率师御之,寇张甚,陷州县五十馀,逼会城。上命兆纶帮办广信、饶州防剿,兆纶奏言:‘江西通省募勇计一万五六千人,各不相统属。地方有警,胜则互讦以竞功,败则争溃而不相救。甚且扰民冒饷,乘便营私,其弊不胜枚举。今贼势日张,瑞州、临江相继失守,设有仓卒,以此散而无纪者当之,何恃不恐?惟有将所募之勇,裁去一切名号,并为三四军,每军得四五千人,统以监司方面素有威望者,庶可责成功。六年三月,兆纶按试广信,贼陷吉安、抚州,进据安仁,兆纶上疏请援,并以练勇千守贵溪。贼窜德兴,陷建昌,广信势益孤,兆纶督诸生集乡团,与广信知府沈葆桢、上饶知县杨昇筹防御。遣上饶诸生郭守谦率乡勇三百夜袭金谿,诸生曾守诚奋勇先入城,贼不虞兵至,夺西南门逸,克其城。乘胜会攻建昌,而饶州又陷,官军败绩,广信益危。兆纶与国藩等合疏请截留闽兵一千六百专攻建昌,分檄守谦与在籍道员石景芬防剿。六月,国藩遣都司毕金科复饶州,兆纶饬景芬、守谦等驰攻抚州。会贼连陷广昌、南丰、新城、泸溪四县,八月,守谦军抚州张家桥,三接皆捷,穷追遇伏,力战死。时兆纶方赴铅山,道梗,咨衢州镇总兵饶廷选乞援。廷选率兵二千一百至,兆纶冒雨穿敌垒,复入广信,共谋守御,寇屡攻不下。凡七战,捕斩其渠六,斩六千馀级。廷选与游击穆隆阿、都司赖高翔等又屡击破之。贼走玉山,广信始解严。兆纶防守危城,尽出俸银饷军,贫困至不能自给,寻以病告归……”[2]

“先宫保文忠公,奉诏出师,中道赍志,至今以为心痛”,指林夫人父亲文忠公(林则徐)于道光三十年(1850)奉旨以钦差大臣由福州启程抱病赴粤,十月十九日行次潮州痢疾发作,卒于普宁行馆事。

立石者董沛(1828—1895),字孟如,号觉轩,鄞县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历署江西建昌、上饶等县知县,所至善于析狱,兴修水利,尤留心地方文献,表彰前哲,为政以“御下贵严、治狱贵审,催科不求胜于前人,事上不苟同于流俗”自励。

2 咸丰六年广信战事述略

咸丰六年(1856)攻击广信部由边钱会组织与国宗杨辅清、杨柳育所部太平军于广昌合军。八月初四日攻入贵溪。初五日弃城攻弋阳,占里东港口及上坊一带,遭抵抗。初八日攻铅山之河口镇,铅山营仅有额兵几十名以及新募团勇三百名,不战自溃,地方官员毫无准备,连同寄铅官眷弃城潜逃,时逢大雨蹒漓,河水暴涨,城内外一片狼藉。初十日攻克铅山并于初十至十一日进攻广信。沈葆桢七月初随同学宪兼督办广饶军务廉兆纶在河口镇募捐军饷,八月初六日见形势紧急立请回府城,并于同日清晨五更动身返回广信府。

“咸丰六年,学宪廉兆纶督办广饶军务,驻郡城,因军饷不足,七月初,率知府沈葆桢来河劝捐。时侍郎黄赞汤督办炮船捐务,观察林福祥、前署县张韶南皆奉省委办茶饷捐,侯补县蔡锦遭青委办河口厘金局,分四处。八月初五日,闻广义军败泸溪,领军郭守谦阵亡,合镇震动,迁徙一空。初六日,贼氛愈近。沈本府以河镇非其死所,力请回郡守城。各局官员因河镇无市,株守枉然,黄遂搬至紫溪。林、张、蔡次第搬人县城,而督办之廉学宪亦遂以铅城为行营矣。铅山署令前一月卸篆,新署令陈汝桢接任未及一月,莫知所措。请命于廉,始于初七日委铅山营署都司吴广生,督官兵团勇往河镇御贼:并委前署令张韶南与偕。时贼谍已至镇,见者以为官军也。初八日早,吴广生兵十余人骑马巡街,遇贼斗毙金塘沿,张韶南继往,贼砍之数刀以为死,舍之去河口,练勇不战自溃。幸是且倾盆大雨,山溪暴涨,未能猝犯铅城。且河镇初次被扰,有财物可恣抢掠,亦未肯遽舍而他,故铅人得幸逃也。复查向日铅山营额兵一百六十余名,咸丰二三年间,张中丞调去六七十名守省城,河口汛分去三十名,各塘汛分去十余名,营内尚余几十名,公局董绅新募团勇约三百名。署令陈虑城不可守,邀集绅团离城驻扎,以壮虚声。而廉学使于初八日已刻骤闻吴都司、张前令在河镇遇害,毫无布置,即呼备马,潜出东门,林有勇十余名随摇旗呐喊出东门,寄铅各官眷或出北门,出西门,典史丁统制借招募为名,是早已出西门,前署县程莫知所往。当是时,城厢内外居民见官走城空,诧贼已至,声若沸鼎,扶老携幼,纷投狂窜、大雨淋漓、伞尽挤破,妇女有著细夏布衫者,被雨淋湿,无异赤身,初次变生已为惨目。犹幸至初十日,始过安洲,分头掳掠,城二十里之遥,官兵无如何也。十一日,抄别径出北关,烧刘细禾房屋一所,以截追兵,即往府城而去。”[3]

“……初八日,雨不止,信江涨二丈余。或言饶军前队至沙溪,未之信也。初九,饶公舟抵城下,葆桢徒步迎之,中途遇守备胡再升,供以马。饶公入城,有负装呼威至者,执其二,斩之,乃定。玉山把总张明报贼营太平桥,去郡城四十里。初十昧爽,葆桢随饶公登城,黄旗弥望,饶部仅千人,军吏失色,然贼以为空城也,卒见赤帜大惊,莫测虚实,营北山上未毕,以偏师直捣城下,锐甚,我师却。守备毕定邦、赖高翔以漳人血战,斩数十级,人心始安。战方酣,有挑粥出者,战士啖之,问所自来?曰:‘郡夫人亲爨,以犒軍者也。士感泣,争奋。十一,绅民闻援兵至,各具油、烛、鸡、鸭,间道入城。十三日贼大至,围合,接济断,文吏窜伏。薪粮犒劳,室人会计出纳之。十五,大战,破其长围。自十三后,城中无灯烛。是夜中宵一月,万幕如霜,葆桢谓室人曰:‘如此风月,可谓良夜,值君初度,杯酒不可得。然得此一战,庆再生矣!'室人曰:‘度与君万万无生理。自兹以往,在人世一日,皆天赐也……十七,贼遁……”[4]

沈葆桢在奏折亦云:“……伏念臣于咸丰六年待罪广信,巨逆杨辅清由吉安率数万众长驱直入,所过辄陷。广信防军溃于贵溪,郡城存兵寥寥,登时骇散,臣在河口筹饷。城已一空。臣死之外,毫无长策,幸升任总兵饶廷选闻警,即提所部千余人,卷甲疾趋,兵至而贼亦至,前浙江抚臣何桂清陆续济兵济饷,饶廷选七战七捷,乃得转危为安。”[5]

3 血书的下落及宝井堂本事

沈葆桢撰《室人林夫人事略》中云:“……余单骑驰归,得饶公答书,以河涸舟不得下。署中惟二形影相对,夫人以剑授余,而自踞坐井上,备非常,得以自达。已而大雨,河水骤涨,或报饶公前部至。徒步迎之,相与登陴城守。而寇亦至。连日大战,破其长围,寇氛挫。值中秋节,为夫人初度,具酒脯祭于井,庆更生。酹之曰此吾所命也,不可忘。此井之所缘也,事略已刊行,不具述。勇亦闽人,以乡谊故,公不在郡,夫人作书告急,为邦人请命,壮勇亦用忠义相急难,事后公与壮勇约为兄弟。壮勇尝装潢此书,张之客座,以示宾客,及殉杭州之,此书遂投……”[6]从此记载可知,饶廷选得血书后曾装裱收藏,但在太平军围攻杭州之战役中遗失,从此下落不明,后以抄本传世。

光绪年间任广信府知府的李畬曾为沈葆桢外甥,为纪念林太夫人欲在城破之时投井死节事,而在府衙内建宝井堂以纪之。闽人黄濬《花随人圣盦随笔摭忆》中记甚详:“宝井堂者,李畬曾先生所建,畲曾为文肃公之外孙,涛圆之甥,以光绪辛丑知广信府,奉母重来,故涛圆有寄姊诗。今考《畏庐琐记》载:‘吾乡沈文肃葆桢守广信时,喧传洪杨之兵大至,文肃取救于外,夫人婴城自守。已而文肃归,敌果围城,夫人自治譠粥犒军,以剑授文肃,曰:贼来君以剑抵之,吾自入井,免为所辱,因对井为誓,矢报国家,已而得饶廷选一军,敌退。后四十年公外孙李畲曾宗言权府篆,迎养夫人,畲曾立誓井堂于署中。大书一联云:距武夷数百里,遥望家山,迎奉板舆来,依旧青灯慈母线;后文肃四十年,来权兹郡,摩挲遗碣在,愧无黄绢外孙词。外孙二字,用的恰好。”畏庐即近代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林纾,亦闽人,林纾善绘事,曾为李畬曾绘《宝井堂图》,今未之见。

4 结语

通过对《林夫人血书碑》的考释,对其所涉人物进行考订,从历史文献中梳理了在清咸丰六年太平军围攻广信府之役,沈葆桢、饶廷选保卫广信府城的经过。岁月沧桑,广信府城遗迹已荡然无存,此碑亦不知所踪,仅此孤拓得以传世。《林夫人血书碑》书法精湛,保存完好,更显弥足珍贵,是研究上饶太平天国史的重要历史文献。■

参考文献

[1]李毅峰.中国篆刻大辞典[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

[2]赵尔巽.清史稿:卷四百二十二:列传第二百九[M].民国刊关内本.

[3](清)张廷珩.铅山县志:卷十:武备:兵事[M]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4][6](清)沈葆桢.室人林夫人事略[M].同治刻本.

[5](清)沈葆桢.沈文肃公政书:卷一:恭报驰赴新任片[M].清光绪六年吴门节署刻本.

[7]黄濬.花随人圣盦摭忆[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太平军
投水的五部侍郎
历史解释切忌泛泛而论
太平天国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恐慌
《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出版始末
徐继畬视野中的太平军在山西
太平军童子营:杀人放火是本业
“曾铁桶”独门绝技
漫谈《讨粤匪檄》中的语言逻辑特点
安庆出土的英制旧式加农舰炮
清末绍兴知府廖宗元死亡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