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网络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02-17

信息记录材料 2018年1期
关键词:信贷高校学生贷款

高 雪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59)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网络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 雪

(沈阳理工大学 辽宁 沈阳 110159)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其成本低、效率高、覆盖面广的特点受到现代人的追崇。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再提“互联网金融”,并将互联网金融列为尚待有序化解处置突出的风险点,需“高度警惕”。“校园贷”作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校学生网络信贷的特有产物,主打“利率低”“审核快”,吸引了大批高校学生贷款。然而,一些学生在贷款后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校园网络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防范“校园贷”风险的建议,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大学生;校园信贷;风险;对策

1 引言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各种“校园贷”广告充斥着高校校园。“校园贷”主打“利率低”、“审核快”、“还款便捷”,吸引了大批高校学生贷款。然而,一些学生在贷款后,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甚至于生命,留给家人和社会的是无尽的悲痛和警醒。2017年9月6日,年仅21岁的大学生因无力偿还20万的校园贷投入汉江溺亡。“校园贷”是为大学生提供分期购物和现金消费等服务的互联网P2P金融服务平台[1]。根据《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显示:超过67%的大学生认可分期消费,33%不认可分期消费的大学生中仍有78%的人进行过分期消费[2]。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2019年,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逐年增长,预计2017年将增长76.3%,市场将突破1000亿的交易规模[3]。虽然“校园贷”具有简便、放款迅速等优点,但是仍存在缺乏市场监管、审核不严、收费不透明等问题。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险进一步蔓延。

2 “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缺乏市场监管制度,企业发展策略野蛮

随着2009年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各金融机构均叫停大学生信用卡。2013年至2016年,大学生网络信贷呈现井喷式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校园信贷企业已经超过2500家[4],企业规模大小不一,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各企业不断降低申请贷款标准,导致坏账率偏高,学生无法按期按量还款,无形之中促使“校园贷”成为变相的“高利贷”,以收取高额的利息和违约金为收入来源。另外,贷款企业为了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在工商部门进行登记备案后,花费极少的资金进行技术开发与更新,购买廉价的P2P运行软件进行贷款业务。目前,国家对于校园信贷领域却没有明确的企业准入条件、企业规模标准和准贷标准,进一步导致校园信贷企业野蛮发展。

2.2 缺乏风险控制能力,缺乏信用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2500余家校园信贷企业质量良莠不齐,大多缺乏风险控制能力。首先,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贷款企业的要求偏低,大多采取无抵押、无担保政策,学生仅需要提供学生证明、身份信息和紧急联系人联系方式即可。其次,贷款平台材料审核有漏洞,对于贷款学生提供的学生证明和个人信息,没有身份确定程序,导致冒名顶替的事件时有发生,对其他同学的利益造成损害[5]。第三,由于缺乏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学生无法获得贷款平台信用记录,无法甄别贷款平台是否合法正规;另一方面,贷款平台无法获得大学生的征信记录,无法全面审核贷款学生的贷款资格,由此导致学生被“骗子平台”欺骗及连续借贷等现象的发生。

2.3 学生还款能力有限,家长教育监督不足

目前国内高校学生的经济来源大多依靠父母给予的生活费,自身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面对眼花缭乱的昂贵消费品,出于相互攀比的心理,很多学生会通过“校园贷”购买超过自己经济可承受范围的高档商品。另外,大部分学生缺乏消费知识和金融理财理念,对于逾期还贷的高额违约金及滞纳金数量不了解,面对消费冲动,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拆东墙补西墙,最终陷入连续借贷的恶性循环之中。大学生远离家长异地求学,一方面,大部分在校生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需求言听计从,全部满足;另一方面很多家长惯用高中的教育模式,子女的一切依靠学校教育,疏于管理,当面对子女的高额账单,不去查找原因,不对子女进行教育,不及时制止,只是乖乖买单,从而助长了孩子非理性消费习惯的形成。

3 防范“校园贷”风险建议

3.1 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加强整治力度

政府职能部门应建立和健全校园信贷类P2P企业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督管理制度,完善此类企业行业准入制度及运行标准。加强对校园信贷相关业务的监督和管理,对违反业务规范流程和放宽审核标准的企业严厉处罚。目前,我国个人征信体系还未健全,平台数据积累不足,无形之中造成了借贷双方信息的缺失,无法规避风险。所以要将互联网金融纳入到现有平台征信体系,完善征信体系建设,通过征信平台,对学生的信用记录、贷款记录及偿还能力做好评估。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授信,降低校园信贷企业的损失,也可以提高贷款学生失信成本,提高学生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环境。政府和金融机构加强对校园信贷的整治力度,对于有“高利贷”性质的贷款平台,绝不姑息,清除不良校园借贷平台。

3.2 完善校园信贷风险控制体系,采取严密风险控制措施

校园信贷虽然门槛低、授信额度高,风险控制能力却很弱,以致于不得不用高违约罚息率来补偿存在的风险。也因为这类机构的追偿手段相比银行业更为激进,从而导致出现由校园贷引发的悲剧。完善校园信贷风险控制体系与严密的风险控制措施是贷款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安全屏障。同时校园信贷平台应加强自身建设,第一,应及时更新平台的相关信息,及时公布各类情况的收费标准,增加透明度;第二,提高校园信贷的进入“门槛”,充分审核借贷者全部相关资料;第三,强化信贷资料的审核力度,保证申请人与学生本人相对应,避免出现冒名顶替现象;第四,应增加资金和技术投入,及时更新硬件及软件设施。

3.3 培养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理财观念

防止不良校园信贷风险,关键在于培养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理财观念。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理性消费、不攀比的金钱观。作为高校,可以开设金融理财类、安全教育类相关课程,加强学生对金融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另外要增强大学生对个人信用的了解,这样有助于大学生在消费时持有理性态度,规范自己的金融行为。作为家长,应保持与子女与辅导员老师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子女进行理性消费,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制止。

4 结语

2017年,李克强总理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提“互联网金融”,并将互联网金融与不良资产、债券违约、影子银行等累积风险共列为尚待有序化解处置突出的风险点,需“高度警惕”。这已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四年强调互联网金融。“校园贷”是互联网金融在高校发展和应用的一部分,面对目前校园贷平台缺乏风险控制能力、野蛮生长的问题,国家应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对于不良校园信贷平台,出重拳严厉处罚;同时,高校和家长应培养学生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理财观念。

[1]陈鹏.校园借贷:馅饼还是陷阱[N].光明日报,2016-03-29(6).

[2]林红雁.校园贷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应策略[J].知识窗,2016(10):32.

[3]罗红、李金红.网贷平台“抢滩”校园暗藏多少风险[N].光明日报,2016-01-14(6).

[4]孙航,冯黎.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市场现状及应对措施研究[J].商业故事,2016(10):45.

[5]黄志敏,熊纬辉.“校园贷”类P2P平台面临的风险隐患及监督对策[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6(3):17-22.

F724.6;F832.4;G6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18)01-0184-03

高雪(1988-),女,辽宁开原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信贷高校学生贷款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旧信封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