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8-02-17金巨波

信息记录材料 2018年1期
关键词:工学培养目标产教

葛 雷,金巨波,唐 友

(黑龙江财经学院 财经信息工程系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探索

葛 雷,金巨波,唐 友

(黑龙江财经学院 财经信息工程系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基于校企合作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广泛存在着“产”“教”脱节、“工”“学”撞车的突出矛盾,使得很多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论文针对这一矛盾,提出了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校企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立足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解决学生的时空局限。经过一定范围的改革实践,此方案能很好的解决校企合作的诸多矛盾,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混合式教学;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翻转课堂

1 引言

应用型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最大的比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对我国国民经济、社会民生的影响意义重大。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手段就是学校、企业深度融合,实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内绝大部分应用型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但是,实际效果大多不尽人意,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矛盾。

2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及面临的主要困难

2.1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大部分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具体的岗位工作,学生能在工作之前接触或从事实际工作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升就业机会。因此,几乎所有应用型高校都在努力尝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出了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融合:所谓产教融合,就是从高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出发,把高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或服务)的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教有所用,用有所教”的目的。产教融合,是学校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设计目标。

工学结合:所谓工学结合,就是从学生(或称为实习生)的主体出发,把理论或技能学习,与生产实践(或服务)进行结合,从而达到“学有所用,用有所学”的目的。工学结合,是学生在产教融合培养方案下学习、工作相结合的活动。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应用型高校有效整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用人需求,教学环节中教学活动和生产活动相结合,学生专业学习和工作实习相结合,从而高效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

2.2 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主要矛盾和困难

经过对多所本地和外地应用型高校进行考察后发现,多数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都不尽人意。企业和学校都对校企合作的效果不够满意。经过分析,目前校企合作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培养目标和岗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难于对接

企业以追求生产经营的效益为目的,高校以满足学生培养目标为目的,要做到兼顾彼此非常困难。一方面,如果一味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忽视人才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培养,就会使工学结合偏离人才培养的目标,甚至让学生成为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如果完全围绕高校培养目标进行校企合作安排,势必严重影响企业经营,造成损失。

(2)产与教、工与学之间存在时间、空间的冲突

“产”、“工”活动要在企业进行,教学主要在高校进行,学生赴企业实习,就要脱离学校学习,学生要修读完课程就要停止实践活动,回到学校上课。企业的“产”、“工”活动与高校的“教”、“学”活动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冲突。这个冲突普遍存在,很难解决。这也决定了校内教学和企业实习只能串行安排。

(3)教学成效评估困难

学生赴企业实习,常常采用学分置换的办法来完成教学成绩评定。但这种成绩评定方式存在明显问题。①实习内容可能与在校课程培养目标不一致。如,单片机实训课程的目标是编写程序使用单片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而学生实现的内容可能是单片机的调试和维护。学生能力素质目标不能紧密契合;②实习成效与学习成效衡量尺度困难。

基于以上问题分析,要进行有效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①首先要在培养目标方面进行适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顶层设计;②解决学生在企业和学校实习和课程学习的时间空间问题;③设计合适的课程评核机制。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给出了基于混合教学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解决方案。

3 基于混合式教学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思路

3.1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混合式教学是基于互联网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基于互联网完成线上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线下回到实体课堂,主要进行讨论、习题、评测、实验等环节,完成知识的内化。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学习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基于在线教学的课程,学生可以不受具体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把学生从具体的授课教室解放出来,学生可以在宿舍、图书馆、甚至野外进行课程知识学习。时间上具有弹性,可以早至清晨,晚至午夜都可以在线学习。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时间利用率。最为重要的是他可以在学生赴企业实习期间并行完成课程学习。

(2)在线教学内容可以反复回放,提高学习效果

在线教学的学习素材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反复收看,对于基础好、学习效率高的同学可以快速学会从而节约大量时间,对于基础弱、学习能力欠佳的同学,可以通过方法学习授课素材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课程学习的效果。

(3)线下课程可以弥补线上教学的缺陷

单纯的在线教学存在较为严重的缺陷,比如学习进度缺乏监控,实践类教学环节难于开展等。线上线下结合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形成有效的教学闭环,提高效率和效果。同时,也为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拓展的空间。

混合教学的这些优势,可以很好的用于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3.2 混合式教学方式与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结合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环境,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校企合作中的诸多问题。

(1)基本思路

将学生实习实践的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培养目标有机整合,同时进行实习实践和课程学习,课程学习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弹性时间学习,为开展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提供时间、空间的保障。也就是,学生通过学校开出的在线课程学习实习实践所需的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原理,在企业参加实习实践。做到理论和实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在线学习解放了学生实习所需的时间和空间,同时避免了实践环节不能覆盖课程所有培养目标的弊病。

(2)实施的关键环节步骤

①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设定到实施框架进行改革;

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一定要尽可能的使“产”与“教”,“工”与“学”具有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就要思考如何设定培养框架和培养目标。

②依据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设定适应改革方案的课程体系;

人次培养框架和培养目标确定后,需要构建一系列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来支撑培养目标,填充培养框架。

③考察签约合适的若干家合作企业,商定实习内容框架;

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一定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参与,因此遴选一定规模的合作企业非常关键。而且,合作的内容要综合考虑人才培养目标中的能力素质目标和课程体系,共同制定合作课程的实施框架。

④建设相适应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资源;

在企业工程师参与下,共同建设合作课程资源,企业工程师不仅要参与课程资源建设,而且要参与课程教学的翻转教学部分。

⑤开出混合式课程,同步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在建设完成课程在线资源,设计好驻企业实施翻转课堂的课程方案之后,在适当的教学学期,使学生赴企业进行实习活动,同时修读在线课程,在企业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完成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人才培养过程。

4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培养方案设计

结合课题研究及作者的改革实践,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给出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和主要课程设置安排。

4.1 培养方案总体框架设计

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定是突出应用型特色,突出与行业接轨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培养方案设计中要紧密契合这一目标,同时融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时间、空间上为学生赴一线实习提供方便。经过作者教学改革的多年积累,逐步形成了“4+2+2”的人才培养框架。

模式框架中,“4”为第1~4学期,主要完成专业主干课程的知识传授,力求“实用”、“够用”。第一个“2”,为第5~6学期,其中第五学期主要完成软件开发所需的技术,以案例教学为主,第六学期主要任务使学生具有软件工程的思想和能力,以项目驱动教学为主。第二个“2”为第7~8学期,为脱产实习、就业和完成毕业论文。

其中,第一个“2”,即第5~6学期,为实施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培养的主要时段。4.2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工学结合课程和实习环节设计基于混合式教学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模式主要在第5、6学期进行。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项目开发岗位,第五学期主要设置了“软件开发平台与技术”、“Oracle数据库开发技术”、“移动网络开发技术”等技术学习课程。对应的实习主要以参与具体项目的某一项或几项技术开发实践。

第六学期主要设置了“项目开发技术”、“软件工程”、“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工程和项目开发能力。对应的实习活动主要以参与项目设计、项目开发、项目管理、项目实施为主。

4.3 工学结合的课程设计及实施

(1)基于混合教学模式的“教”与“学”

第五学期以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开设“软件开发平台与技术”、“Oracle数据库开发技术”、“移动网络开发技术”三门课程,学生离校赴企业进行实习活动,参与软件开发具体技术工作,利用弹性时间,在线学习三门课程知识,每周分别进行一次翻转课堂,进行检测、答疑、督促活动。课程结束后在企业完成课程考试和考核。

第六学期以翻转课堂教学形式开设“项目开发技术”、“软件工程”两门主要课程,学生在企业实习,在线修读课程,通过在企业实施翻转课堂完成教学环节。

(2)基于在线教学环境的“产”与“工”

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获得了时间、空间的释放,从而可以进行较为完整的实习训练安排,为期一年,与第五、六学期混合教学安排同步。实习内容安排尽可能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匹配。从而使企业生产活动与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学生实习工作与课程学习有机结合的协同与人模式。

5 改革实践的主要成效及推广价值及主要问题

5.1 成效及推广价值

经过近两年的一定范围试点,两个专业共25人试点了这种模式,提前离校赴企业实习,在线修读校内课程,在企业实施翻转课堂,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经过大约一年多的实习实践,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实践经验,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都能够提前完成高质量的就业。实践证明,这种模式起到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基于混合教学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具有较大的推广潜力,作者所在项目组将会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发挥其人才培养的优势,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

5.2 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1)学生工作实习的内容与专业、课程培养目标仍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试点专业努力寻找合作企业,共同商定工作实习内容,但企业经营、开发活动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有时工作内容不能完全与目标契合,造成一定困难。

(2)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仍需要完善;

在没有专业在线课程建设团队支持的情况下,在线课程资源绝大部分由授课教师自己制作,质量参差不齐,格式也不够一致。需要持续建设并更新。

(3)翻转课堂教学平台功能具有一定的限制。

开放课程平台成本和要求都比较高,适合受众很广的大规模课程,对于用于专业实习同步的在线课程,并不适合。我们自己开发了简易的用于支撑翻转课堂的在线教学系统,基于该系统能够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但在线教学系统的一些功能有待完善。

教学改革是持续的过程,尤其是全新模式的尝试,需要多年的持续建设和改革,这些困难和问题不能否定改革模式的先进性,会在持续的改革中不断弱化和克服。

6 结论

要想解决在校学习与赴企业实现的时空矛盾,基于混合教学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应用型培养模式具有较大的先进性,不仅解决了课程学习和赴企业实习的时空问题,同时利用了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大大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率。经过一定范围的试点改革,取得了优良的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1]葛雷,金巨波,王玉峰.基于企业模式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信息与电脑,2015年第4期(ISSN1003-9767).

[2]葛雷,鲁彦彬,唐友.应用型本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09期(ISSN1007-9599).

[3]葛雷,唐友,基于企业模式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电子商务,2012.11(ISSN1009-4067).

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18)01-0157-04

本论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开放在线教学的产教融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编号:GJB12150055)

葛雷(1973-),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现代教育技术。

猜你喜欢

工学培养目标产教
盐工学人
——宋辉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2021DMP大湾区工学博览会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情景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