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02-17

信息记录材料 2018年1期
关键词:实用性功能性教学管理

徐 晖

(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7)

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徐 晖

(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江苏 盐城 224007)

高校教学管理采取信息化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效率,因此多数高校开展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多数高校并未深入探索信息化系统的适用性与功能性,导致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实际效果欠佳。为此本文分析了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现状,以及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误区,同时提出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策略。

信息化;教学管理;实践探索

1 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现状

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是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各行各业都在极力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阶段,高校在教学管理中也逐步深入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落实。可以明确在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以及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时,信息化系统切实能够起到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功能。尤其对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编组、汇总、分析、存储、传递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管理的便捷性。因此我国多数高校都在紧锣密鼓的加快信息化建设,虽然多数高校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从实际应用情况分析,其对教学管理的效率提升十分有限。究其根本因素有两个方面:其一,部分信息化管理系统并非高校专用,那么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化系统的适用性与功能性都需完善,其专业度也有待考量。其二,部分高校信息化系统建设过快,各部门分区存在偏差,当教学信息在传递时,往往无法形成有效对接,从而形成了信息孤岛的客观问题。基于以上两点分析,即便多数高校实现了信息系统的构建,但在实际使用阶段,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为了完善高校在实践中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用性,必须进一步探索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路径与优化方法。

2 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建设误区

在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中,相对多数高校而言,其投资力度相对较高,但并非大量资金投入就能够实现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优化与完善。从实际应用角度而言,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必须与高校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如果脱离高校自身的教学环境,无异于限制了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发挥,那么信息化建设的落实也将形同虚设流于表面。从近些年高校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实施情况分析,其主要存在三点误区:

2.1 盲目购置大品牌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软件开发公司较多,辨别其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适用性与应用效果存在难度。而多数高校在无法判断其信息系统管理效果时,往往以软件公司的以往开发产品为对比,这样的做法并未出现实质性问题,但是对高校而言对比其他管理系统的适用性,并不能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对接,那么在实际应用阶段必然也会降低软件系统的功能性发挥。尤其在无法加强针对性判断时,多数高校盲目追求购置大品牌软件开发公司设计的教学管理系统,其购置费用本身价格居高,而这些大品牌公司也在忙于处理品牌事务,无暇顾及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针对性开发,或者套用以往信息系统的构建模型,那么其设计出的相关产品的针对性必然较差,因此才会形成与高校应用时产生的对接问题。

2.2 误认为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健全

多数高校在购置了相关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之后,误认为其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性已经健全,往往在使用过程中盲目依赖现有的信息系统,以至于忽略了信息化系统的升级与改进问题。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并非所有系统能够一次成型终身受益,如果不进行与时俱进的应用开发,其软件系统的功能性也会随着时代发展而落后。那么先前购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无法在不断更新的教学管理内容中发挥出原有效能。从而产生了教学管理效率反而不如以往的客观问题。尤其在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于现有的信息系统使用方式后,对信息化系统的更新与完善问题相对主观能动性较低,也限制了信息化系统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不断升级,那么在终端应用上也将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实际效率。

3 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策略

3.1 树立现代信息化管理理念

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否在高校顺利发展并逐步完善,必须以现代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完善对从教学管理模式的信息化、规范化、以及网络化。如果盲目依赖信息化系统自身的功能性而不思进取,只能让信息化系统沦为摆设,根本无法实现高效教学管理模式真正的信息化进程。因此,高效必须摒弃传统的应用方式以及建设理念,以对信息化系统的辩证思维构建其使用方式,从而完善信息化系统在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上的更新与升级。首先,规范化的过程是指对管理模式本身的量身定制,既要求所有教务人员规范使用其信息化系统,也要设立一定的规范化制度,并将信息系统的各子系统功能性有效对接,进而避免在信息传递时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其次,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仅局限于现有的功能结构与实现方式。必须积极收集和总结信息系统的不足之处,并勇于探索和开发使用全新的信息化系统功能,同时定期升级系统的相关功能,进而补充系统漏洞,实现信息化系统对教学管理的最大支持。最后,网络化进程是教学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发展,无论是慕课还是微课,能够及时拓展教学效果以及传递教务信息,都是在网络化基础之上进行完善的系统性工程。那么在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时,必须以高新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依托,将信息化系统的网络区域进行优化设计,从而为教学管理模式提供更为便捷的应用方式。

3.2 拓展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的模块功能

拓展现有的信息系统功能模块是完善教学管理模式的必然趋势,而从教学管理功能上划分,其主要优化的功能模块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师资管理模块中,需要进行网络化设置,将教师信息上传的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中,并将专业教师的教学规划妥善安置,便于学生查询,才能有助于专业教师的相关课程被所有学生所熟知。另一方面,学生个人学籍管理模块,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包括对学生的奖惩与学习进度考核等方面。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多数高校并未重视对学生除专业之外的教学管理,从而导致学生部分突出才能没有发挥,也造成了一定的个性化培养限制。因此在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中,其信息化的主要方向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以便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以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模式发挥出信息化教学管理的实质性。

3.3 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实用性

教学管理模式的实用性,是其对教学事务管理效率的落实。那么在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其根本目标极为提高实际的教务管理效率,而提升效率的本质就在于能够发挥出多少实用性。当信息管理系统实用性较低时,教学管理内容的不对称与不平衡等问题都会凸显而至。因此必须以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用性功能为主旨,进行相关系统的升级与优化。其中需要着重处理的是,对教学课程的优化建设。尤其在课程简介、开课学院、课程性质、课程归属、周学时、总学时、学分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其课程信息的代码管理与针对性建设,从而引导学生及时收集课程信息完善学习规划。同时以教学任务为主体,要求所有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对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议或者改善方向,并以实际教学效果与应用效果为参考,规划自身对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考,从而才能为教学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方向。并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逐步优化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实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是当前高校发展与完善的重要趋势,而信息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必须以不断优化的配置或升级促进其功能性提升。因此本文基于高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方向,提出三个方面的优化策略。树立现代信息化管理理念,拓展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的模块功能,完善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实用性。

[1]汤光恒.高校应用网络技术构建全面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6,14(24):123-124.

[2]吴亚男,王馥琴,任胜云.信息化视角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J].山东档案,2014,(05):37-39.

[3]袁帅.基于信息化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探讨[J].亚太教育,2015,(12):214-215.

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24(2018)01-0119-03

徐晖(1980-),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育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实用性功能性教学管理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给会计初学者的几点实用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