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下培训中心品牌化建设路径

2018-02-16汪志军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22期
关键词:培训中心

汪志军

摘 要:本文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建设为实例,分析了其建设优势、运行管理模式以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下培训中心品牌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培训中心;品牌化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2-0205-0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简称“中国热科院”)是是我国唯一的从事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其研究特色鲜明,师资实力雄厚、培训设施齐全,是我国热带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孵化器”,长期在热带经济作物、南繁种业、热带粮食作物、冬季瓜菜、热带饲料作物与畜牧、热带海洋生物等专业领域大规模开展专业技术人才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为我国热带农业发展和热带地区“三农”事业、国家农业对外合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建设情况

2017年,中国热科院整合全院科技资源和培训平台,成立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培训中心(简称“培训中心”),培训中心面向“三农”主战场系统举办培训班100多期,培训了近10000名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派出专家6000多人次培训农民6.9万余人次,接受技术咨询10.9万余人次,辐射带动培训14.5万余人次,为热带农业发展,热区农村繁荣以及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中国热科院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先后承办商务部、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机构资助的热带农业技术国际培训班70多期,培训来自9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3000多名学员,与国外40多个科研机构和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为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热带农业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奠定了基础。

1.1 培训中心建设优势

1.1.1 科技创新优势

作为国家热带农业科技创新的“火车头”,中国热科院先后承担了“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和FAO、UNDP等国际组织重点资助项目,牵头天然橡胶、木薯、香蕉等3个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获得包括国家发明一等奖在内的科技成果1000多项,授权专利727个,颁布国家和农业行业标准近500项,选育木薯、橡胶、牧草、热带水果、蔬菜等热带作物新品种120多个,研发科技产品200多种,推动了重要热带作物产量提高、品质提升、效益增加,为保障国家天然橡胶等战略物资和工业原料、热带农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促进热区农民脱贫致富和服务国家农业对外合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1.1.2 培训师资优势

中国热科院师资实力雄厚,现有科技干部职工40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74人,博士442人,其中研究生导师220人。持续建设一支多领域、广覆盖、高层次和创新性强的“培训师资库”,在库专家1100多人,其中热带农业“走出去”培训师资160多人。“培训师资库”一方面积极发挥自身近千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博士学位人员的专业学科人才的师资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优势条件,广泛吸纳行业内、区域内知名专家作为重要补充,创新延揽和高效嫁接外部优质师资力量。

1.1.3 实训基地优势

中国热科院现建有科研试验示范基地6.8万余亩,拥有国家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国家重要热带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拥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等70多个部省级以上科技平台和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科研实验室3万多平方米,器材室以及玻璃温室大棚等科研辅助用房近4.5万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1万多台(套),价值5.8亿元;拥有各种种质圃、植物标本展示园和观察站等共计1.5万多亩,建有4个开放的热带植物园。强大的科研实训基地可以为热带农业科技培训提供教学展示、科技交流、试验示范、休闲观光体验等。

1.2 培训中心运行管理

1.2.1 运行思路

按照“功能齐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效益显著”的运行思路,整合资源,稳步推进,院内协同,院外合作,稳步推进市场化运作,打造热带农业培训品牌。

1.2.2 主要职责

培训中心统筹、指导全院的培训工作,充分利用院内外科技、人才和平台等资源,与院属单位和部门合作开展培训。主要职责是:统筹制定全院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统筹编写各类培训教材、参考资料和建设师资队伍等工作;统筹实施院国际培训、干部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承接地方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委托的各类人才、专业技能培训任务。

1.2.3 组织架构

培训中心实行院培训中心领导小组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培训中心运行初期,设置综合事务部和培训业务部两个运行管理部门,根据培训中心发展需要,逐步细化职责与部门。在人员配备上采取“固定+流动”的形式,固定管理人员院级机关编制正式员工担任,“流动人员”由院属单位或部门委派,其人事关系和编制隶属在原单位,其他人员按需求运用市场机制聘任。

2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培训中心建设面临的问题

院培训中心在建设以来,始终以“搭框架、组队伍、建机制”运行思路积极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照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以及打造热科院培训品牌的总体规划,培训中心目前的工作还存在明显不足,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方面的困難和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2.1 人才激励机制未建立,存在人才流失隐患

培训中心管理人员除了“固定人员”为院级机关编制正式员工外,“流动人员”主要以单位兼职、院属单位委派、劳务派遣和学生实习四种形式为主。目前,“流动人员”经过的培养,已经在特定的岗位能胜任本岗位工作,但随着培训任务的加重、待遇滞后、激励机制尚未建立等原因,“人才流失”的隐患依然存在,随着发展会愈加凸显。

2.2 体制不活、不健全,存在培训市场占有率萎缩隐患

培训中心挂靠在院机关部门,在现行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下运行,行政审批手续繁杂、管理部门之间职责交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培训中心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并会逐渐导致培训市场占有率的萎缩。

2.3 利益共享机制未建立,存在全院培训恶性竞争的隐患

虽然培训中心在统筹全院的培训工作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全院培训工作的“拳头效应”在逐步在形成,但是培训仍是部分院属单位开发创收的途径之一,由于利益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全院培训工作依然存在“散而小”的现象,全院培训“一盘棋”的局面尚未形成,如果没有找到一条拴住院培训中心和院属单位“利益共享”的链条,最终会导致院培训中心与院属单位恶性市场竞争,最终会影响培训品牌会建设,不利于全院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

3 培训中心品牌化建设路径

按照“功能齊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效益显著”的运行思路,以优化内外环境与资源布局为基础,以激发机制活力为抓手,以效益共享和绩效改革为突破口,强化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基本建成“高水平、开放式、多类型、现代化”的国家级热带农业培训平台,成为科技支撑中国热带农业“走出去”的重要窗口和服务我国科技外交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3.1 建立收益分配与效益共享新体制

制定并出台院培训中心绩效方案,逐步引进市场运营模式,创新培训管理机制,建立院培训中心与院属单位利益共享机制,优化和规范院培训中心员工薪酬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内外激励性分配机制,增强院属单位和培训中心内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3.2 建立统筹全院培训工作新机制

制定并出台统筹全院培训工作方案,强化院培训中心统筹管理职能,明确院属单位和部门责任分工及利益分配机制,分类型制定培训规范,提高培训质量,树立培训品牌,初步形成全院培训“一盘棋”的局面。

3.3 建立人才队伍新格局

采取柔性引进与内部培养结合方式,打造一支精科研、懂教学、善指导的教师队伍,完善培训教师“师资库”;采取院内兼职、院外引进等方式,培养一批懂管理、会经营、爱培训的高效的管理队伍。形成培训师资高端化,管理队伍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格局。

3.4 优化培训类型布局,转型升级培训业务

深挖资源,开拓渠道,逐步加大国际援外培训、国内干部培训和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逐步拓展社会专题培训业务。借力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等平台,采取加入或组建农业教育培训联盟等方式,逐步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层次多样、类型齐全的分中心和实践教育基地系统。

3.5 构建培训后勤保障体系

一是采取收集整理和组织编制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培训教材体系,并逐步实行教材精品化;二是将我院儋州院区的房屋等固定资产改造成“学——住——食”为一体的培训基础设施主体系,将我院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作为培训外围基础设施体系;三是逐步探索开拓培训基地,探索联合企业提供后勤保障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成立平,罗孝高.校企合作建校内培训中心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1):128.

[2]党云龙.事业单位改革相关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研究,2015,(6):94.

猜你喜欢

培训中心
宜兴市安全培训中心 党建引领 安全护航 提质培优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首都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简介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森浦上海展示培训中心
精英英语培训中心
全国首家“卒中综合培训中心”落户上海
北京市劳保所培训中心
中国水电五局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