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巴氏杆菌病防治措施

2018-02-16

畜禽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杀性病畜氏杆菌

(札达县农牧局动物疫控中心, 西藏 札达 859600)

0 引言

牛巴氏杆菌病,又被称为牛出败,是一种因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导致的急性传染病。牛巴氏杆菌病通常为散发,病畜全身各个组织以及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都有可能存在致病菌,传染渠道主要为消化道和呼吸道。潮湿、闷热、寒冷、拥挤、通风不良、饲料变质、缺乏营养等情况都有可能引起该病。

1 流行特点分析

牛巴氏杆菌病就是一种出现在牛身上的出血性败血病,即俗称的牛出败。导致牛出败病的病菌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该病菌对于哺乳动物的致病性较强。牛出败病可能发生于1年中任何一个季节,但是发病几率最高的还是夏秋之交时。这一时期是1年中气候最闷热潮湿的时候,如果圈舍通风情况不良,就会有很大几率出现此病。该疾病的特点为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呈散发状态[1]。该疾病在感染初期通常无法找出病原,一般将这一阶段认定为发病初期的潜伏期,当由于饲养环境改变、长途运输、圈舍潮湿及饲料变质等原因导致牛抵抗力降低后,致病菌就会进入到牛的血液系统,开始在牛体内进行感染和繁殖。除此以外,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皮肤接触也是该疾病的传染渠道。

2 发病情况

2015年12月-2016年1月,札达县香孜乡8个作业组先后出现牛巴氏杆菌病疫情。病牛便显出的特征主要为呼吸困难、高热、高死亡率。2个月内患病牛包括犊牛和牦牛共70头,其中18头死亡,根据病牛临床发病情况以及病例变化和流行病学特征,该病症初步诊断为牛巴氏杆菌病。

3 临床症状及病变表现

牛巴氏杆菌病通常有1~2 d的潜伏期,临床症状一般可以分为慢性(肺炎)、急性(水肿型)和最急性(败血型)三性。本次发生的牛巴氏杆菌病为败血型,一种散发性的急性突发病。犊牛多为最急性突发病,体温上升迅速,可达到41℃~42℃,同时呈现败血症及急性肠胃炎,咽喉下部有高温、红肿、坚硬的情况。病牛表现出呼吸论难、黏膜发绀、口鼻处有红色或白色泡沫状物流出。病变情况主要呈现出常规的败血症变化。出血部位一般为心内、外膜、实质、浆膜和内脏器,肺、舌、肌肉和皮下组织也有出血点[2]。病畜腹腔有较大渗出液、肠胃道有急性卡他性炎,部分病畜还伴有出血性炎症。

4 治疗

治疗本病药物有:青霉素钾、硫酸链霉素、磺胺药物、并注射油剂青霉素、安卡西林等。对重症病畜可用160万IU青霉素钾肌注,5%或10%葡萄糖肌注,继续注射油剂青霉素注射及口服龙胆碳酸氢钠,如果出现青霉素、链霉素以及磺胺类药物没有明显效果时,可采用重症头孢噻呋钠+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磺胺二甲嘧啶,早晚各1次,连续进行2~3 d。夜间用庆大霉素+磺胺二甲嘧啶连续肌注2~3 d。

5 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

(2)搞好环境卫生,畜舍及畜舍周围, 10%强力消毒灵或5%来苏尔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健康的牲畜与病畜进行隔离,为了更好地控制疫情再次发生和传播,严格观察疫情动态,实行2次/d(早、晚)的消毒制。

(3)定期进行预防接种:本病最有效的预防方法目前为接种“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接种方法为,牛犊于皮下或肌肉中注射4 mL,体重超过100 kg的大畜注射6 mL,经过约21 d后,即可产生免疫力。

6 注意事项

(1)进行紧急牛巴氏杆菌病疫苗接种后,携带病毒的牲畜仍然有可能发病,应安排人员随时注意观察疫情。

(2)为了防止疫情再次出现和传播,饲养人员必须对圈舍及其周边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每天早晚各1次,并进行记录汇报。

7 结语

牛巴氏杆菌病多发于夏秋之交,饲养人员由于不经常开窗通风,导致圈舍闷热潮湿,从而滋生病菌,引起该病发生。因此,饲养人员必须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对圈舍、饲养工具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在此基础上,还应定级进行预防注射,随时注意观察牛的饮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情,要及时进行隔离、诊断和治疗,最大程度降低疫病损失。

猜你喜欢

杀性病畜氏杆菌
猪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控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的中兽医诊治临床研究
PCR检测方法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定种中的应用
一例布氏杆菌病并发重型森林脑炎的蒙西医结合护理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力因子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