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建筑师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的探索之路

2018-02-16黄飞亚

建筑与装饰 2018年2期
关键词:莫拉草图葡萄牙

黄飞亚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0

1 建筑师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

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1952年出生于葡萄牙波尔图,1980年毕业于波尔图大学艺术学院雕塑专业,其中1974年至1979年在葡萄牙著名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的工作室实习。1980年在波尔图设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并受聘担任波尔图大学建筑学院教授。2011年3月,获得普利兹克奖,证明了其作品受到建筑界的高度认可。当时,葡萄牙受到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现代主义思潮影响,本土建筑师在历史因素以及文化碰撞的背景下,追寻具备自身传统的建筑原型[1]。莫拉作为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对于本土文脉的阐释,以及对地域性建筑文化再演绎的创作理念值得借鉴与研究。

2 观察法、调查法的运用实例

莫拉出生于葡萄牙中产阶级家庭,在家乡人文环境的熏陶下,比较注重现代建筑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并不断追求建筑表达的多样性,在艺术以及建筑学的道路上逐步提升自我,从而获得认可。从研究方法的角度,了解莫拉的建筑理论和实践,有利于更深刻的理解莫拉在地域性建筑文化背后的理念,能给我们的学习与工作带来不少启示。

2.1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本文中的观察法,主要是指建筑师通过亲身的感知、手绘以及文字叙述等方式观察,记录,理解世界的一种方法。

莫拉对于现场的感知与观察具有独到之处,他通过现场体验,以及整体氛围的把握,迅速勾画建筑方案以及材料的可能性,从而创造出具备场地特质的新地域性建筑。

(1) 感知与记录。莫拉认为,建筑师应该多体验现场,其意义在于建筑师能够从旧的事物中发现新的内涵,无论是自然地理、历史文化还是其他方面都能对建筑师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场的材料还能让我们直接进行体验与学习。莫拉在现场,总是爱用草图记录,触摸感知本土材料,以此来设计方案,这与我们只是观察场地,用相机记录又有所区别,是莫拉经过自身感知后呈现出的感性画面,并不是机械的全盘记录[2]。

由莫拉设计的葡萄牙布拉加体育场馆是200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的主场馆,体育场的一端是富有戏剧性的采石场岩壁,另一端则是布拉加城的远景。“建址是事先存在的,然后才附加上了建筑,于是一个新的空间被创造出来。”莫拉通过自己细腻的观察与记录,严谨地推敲着场所与建筑之间的关系,这正是莫拉常提到的现场感知的独特表现。

(2)建筑与草图。莫拉说:“建筑的空间在既存的建址(自然)与建筑物(人造之物)之间建立了一种关系。如果两者都能够共存,我们就可以说这是好的建筑。”正如莫拉的描述,每一个设计项目开始之前,他总是首先观察基地,勾勒草图。莫拉亲自在现场走来走去,走遍基地的每个角落,在具有典型场地特质的地方,长时间停留、观察、用笔记录基地草图,留意本土材料可能激发的构思灵感。例如,布拉加体育场馆最初的构思草图,莫拉根据源自南美古印加桥梁的灵感,将最初的构思方案用草图的方式将建筑放置在场地上,然后描绘出理想的状态:两边的看台都被天幕覆盖,由很多钢缆连着[3]。

但仅仅是绘制概念草图,也是远远不够的。从构思到最终建筑方案落实,期间需要大量的精细工作,和基地的回顾。因为对建筑的执着,莫拉总是往来基地数次,不断协调、讨论之后,循序渐进地做出最后的决定。这种工作方式正是莫拉从构思草图到现场条件反复验证和调整的过程,这也使建筑与建址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最后落成一个建筑与场地相融合的作品。

毫无疑问,莫拉对于建筑以及场地设计有着极强的敏感性,然而除了本身的设计天赋,更多的是莫拉细心观察,长期与基地对话的结果。

2.2 访谈法

本文中的调查法主要是指其中一种方法——访谈法,就是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

莫拉十分看重与业主的交流,当他有不同观点的时候,会与团队还有业主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尤其是集合住宅的设计过程中,莫拉一再表示与居民长期的讨论是非常必要的,这同时也反映莫拉对建筑功能性的重视。我们应该认识到,建筑的使用者是第一位,建筑师应该非常专业以及严谨的回应客户的需求,让使用者真正满意,才是对设计师成果的肯定。

除了住宅,莫拉在阿尔巴多·西扎工作室参与设计1998年里斯本世博会葡萄牙馆时,与现场施工团队讨论了很久墙面红砖的砌筑,并持续了很多天,甚至交出建筑施工图纸之后,莫拉依然认为需要反复的调整,毫无疑问,场馆建成之后,广受好评[4]。正是莫拉的坚持,以及不断与业主、施工团队反复的沟通,保证了设计方案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3 结束语

莫拉对于地域文化和现代主义融合的不懈探索,让他成为一位别具一格的建筑师,莫拉以及其他葡萄牙建筑前辈们所追求的现代地域性建筑方向无疑对于正在致力于探寻中国建筑传统文化,并想与世界建筑主流契合的国内建筑师具有重要启示。

反观中国建筑发展的现状,由于技术进步所带来形式感的“新奇”尝试,许多从业者也是毫无判断力,照搬西方现代建筑手法,带来巨大的经济浪费同时也让我们千城一面,文化失落。像莫拉这样独立思考,从地域性出发,凭着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对地域建筑的坚持,始终在现代地域性建筑方向奋斗,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学习。

[1] 邓庆坦,邓庆尧.当代建筑思潮与流派[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36.

[2] 万书元.当代西方建筑美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94-101.

[3] 蔡凯臻,王建国.阿尔瓦罗·西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10.

[4] 顾宝霞,刁训刚.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30,48.

猜你喜欢

莫拉草图葡萄牙
SolidWorks二维草图的绘制经验与技巧
葡萄牙KOI餐厅
The Hardest Language
葡萄牙Tua Valley解说中心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葡萄牙睡眠医学会
画好草图,寻找球心
一波三折
他富起来之后……:记维吾尔族“老关工”克力木·依莫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