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2018-02-15白艳玉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4期
关键词:管状梭形黏液

白艳玉

【摘 要】目的:探讨肾脏粘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研究。方法:选取了1例患有肾脏粘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研究,总结病理后研究结果。结果:在对患者实施病理研究后结果显示,梭形细胞区域稀少,仅有灶性区域可见少许梭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达EMA、Vimentin、CK7,CK19、CAM5.2、34βE12呈阳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对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实施病理学研究,可明确的区别于其他肾细胞癌,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肾脏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号】R73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4-015-02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一种具有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共同特点的肾脏肿瘤,在国内也较为罕见。但结合临床研究显示,此疾病的通过常规的检验和检查,会发生误诊,影响患者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通过临床经验发现,对肿瘤的免疫表型、超微结构以及细胞的形态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可提高疾病的诊断率。因此,本文针对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研究,做出以下研究[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1例患有肾脏粘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研究,患者性别为男性,年龄为48岁。在实施病理前检查时,出现左腰疼痛症状。通过CT检查可见左肾上存在4.5cm*4.2cm大小的低密度阴影,并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对患者实施免疫组织化学等病理研究前,对其他基线分析无任何异常,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实施的病理研究所有流程均告知患者及其技术,并获得医学伦理会批准。

1.2 方法 首先,通过CT 检查对患者的肿物的位置和大小做出初步的判断,确诊患者体内肿瘤的存在;其次,利用镜检可对肿瘤细胞形态、组织结构进行检验。可以判断出部分细胞呈立方形或卵圆形,并对细胞排列的方式和管腔大小形态进行观察,判断管腔周围的情况,细胞是否漂浮于黏液样间质当中;最后,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对切片的指标做出具体判断,其操作如下。库存石蜡标本作3um连续切片,切片应贴附于电荷载玻片上。其中所有指标的检验是中杉金桥免疫标记染色,其中粘液染色是通过改良后的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染色液檢验。以上病理研究操作流程均严格按照规定和程序进行。

1.3 疗效判定 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验过程中,采用了Sinicrope改良法,通过细胞核中Ki-67、细胞膜中的EMA、CK7,CK19、CAM5.2、34βE12、CD10、CD15以及细胞质中Vimentin等各项指标,参考试剂盒中的指数做出病理结果的具体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对患者实施病理研究后结果显示,梭形细胞区域稀少,仅有灶性区域可见少许梭形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达EMA、Vimentin、CK7,CK19、CAM5.2、34βE12呈阳性,CD10、CD15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5%,详情见表1。

3 讨论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是今年新衍生的肿瘤疾病,在临床极为罕见,多发人群多集中在女性。患者在患病初期无明显不适症状,多表现于无痛性肉眼血尿、腰酸、腰痛等,部分患者会出现泌尿系统和肾结石反复发作。较为常见的CT诊断会显示患者肾脏器官异常,肿瘤内血管较少或无,但无法对肿瘤的病变性质做出准确的判断。与此同时,患者在疑似患有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时,患者会出现肝脓肿发热,临床上会被肝脓肿所掩盖,也会影响病情的判断。并因其临床表现也会与乳头状细胞癌一型、肉瘤样癌、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集合管癌以及后肾腺癌难以区分。因此,需要采用病理研究对患者体内细胞做出具体分析和比较,以进一步确诊和判断疾病类型、患病程度以及细胞中各项指标的参数,为治疗方案提供较为有利的依据,且降低误诊的发生[2]。

本文选取的1例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对梭形细胞和粘液成分进行分析,但是出现少量泡沫样巨噬细胞、乳头状或乳头结构、小管内状透明细胞和微小钙化灶,这也会出现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增加了鉴别难度。结合临床经验对患者的小管状与梭形细胞结构的移行区域调查,细胞排列形成小管状、条索状,疏密不等细胞稀疏区小管管腔扩展,漂浮在粘液中,细胞密集区,小管被挤压成条索状,部分区域黏液样间质不明显。本文中患者的梭形细胞区域稀少,仅有灶性区域可见少许梭形细胞。瘤细胞立方形或呈卵圆形,细胞质少,核圆形或卵圆行,可见小核仁。同时结合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MA、Vimentin、CK7,CK19、CAM5.2、34βE12呈阳性,CD10、CD15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5%[3]。

综上所述,对肾脏粘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通过镜检对细胞的形态、黏液间质、梭形性细胞区域观察分析,有助于明确患者肿瘤级别。此外,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的检查,可有效的区别于其他肿瘤疾病。因此,具体的病理分析为肾脏粘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诊断提供了较为有利的诊断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敬敏,张国平,王瑜,刘贵平,谷从阳,王喜宝.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OL].成都医学院学报,2018:1-7[2018-11-18].

[2] 刘海浪,王桎仙,王少刚,杜广辉,陈忠,宋晓东,杨为民.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附4例报告)[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8,10(04):211-215.

[3] 郑江江,余晶晶,李昌水,张振华,朱音.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5例临床病理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03):395-397+422.

猜你喜欢

管状梭形黏液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无限管状区域上次调和函数的边界性质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用于门、百叶窗或等同物的铰链
黏液型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研究
含裂纹的梭形薄壁圆柱壳结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研究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应用梭形趾腓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