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及发展

2018-02-15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0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出版社建筑

周 楠 刁 艳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鞍山 114000)

1 前言

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2 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有机融合的途径与方式

文化是根,在建筑设计领域同样如此。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应从如下方面做起:

在建筑设计时将当地的人文、风俗、生活习惯、地域特色等软文化要求,与建筑设计进行有机融合。比如,川西地区传统的养身休闲文化,使人们乐于找寻并享用幽雅的生态环境,成都人潜意识中大多具有盆地意识,小富即安,安逸自在,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上班、下班、菜市场、茶馆、回家,几点一线,周末假日闲暇时到附近休闲放松,有滋有味,其乐融融,也是明显的地域文化特点。

3 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相互融合的表现

3.1 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

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物理环境的地域性和建筑材料的地域性两方面:

在物理环境的地域文化上,为适应不同区域的物理环境,需应用不同的建筑物理学。高纬度地区需保暖,光辐射强烈的地方需遮阳,温湿地区要防潮通风,雪压大的地区要防积雪,多雨地区应注意排水,多沙的地区要防沙暴,多地震地区特别要注意防震等。

在建筑材料的地域文化性方面,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建设材料地域性的影响。建筑用材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所占造价比重甚大,因此必须就地取材,就近采集和生产,产石地区多石构,生土地区有土筑窑洞,产木的地区用木构,产竹地区有竹楼,这些都是建筑设计在建筑材料地域文化的充分体现。

3.2 非物质层面的建筑地域文化

建筑文化的地域差异性,除了表现在物质层面外,还表现在各种地域性的意识形态、地域性的人文习俗等非物质层面。①不同文化模式下的人类机体的建筑尺度和建筑风格也表现出某些差别,这是建筑文化地域性的民族性或国家性之缘。②各个在民族或国家内部,都存在着一定地方界限的社会生活联系与规则。这种地域性的界限一方面联系着种种经济、政治及宗教性质的公私活动,形成了与建筑文化相互关联的规则、法律、习惯、规范、道德、情操、宇宙观等。③由于风俗习惯的差异,建筑文化与建筑活动也必然会产生差异,最终形成地域性的建筑文化。

4 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的当代转换

4.1 形式的当代借用

将乡土建筑完全功能型、自发式的形式呈现上升为一种概念化的,融入审美取向和形式结构的艺术与功能并重,主动式的形式语言。使当代建筑既含有传统建筑的某些特征,又要保持与其的距离,表现出创造性。

4.2 与技术上的运用与拓展

吸收乡土建筑就地取材的优点,尽量运用采集运输便利的材料作为建筑和营造环境的原料和装饰元素。包括使设计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完成建筑的实用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做到环保,节能,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5 传统文化实地调研

5.1 天水概况

天水因其“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而得名,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境内发掘的大地湾文化遗址中珍贵的文物证明:早在8000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是位列“三皇之首”的伏羲氐的诞生地。南通巴蜀,东系关中,北衔古丝绸之路,是陇东南名城。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众多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美文佳句,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文风情。

5.2 李广故居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名将李广也是今天水人,其故居位于秦城区西关飞将巷内,飞将巷区行500m至古伏羲庙,巷口原有“汉飞将军李广故里”古牌坊一座,今天已逝无踪影,现飞将巷仅存有9号院明翻修的院落一座,相传前巷为李广故宅之一,后院故宅早已荡然无存,为抢救地方文化遗产,2002年将该院列为“保护院落”并在院子二道门内影壁上镶嵌汉白玉“保护院落”刻碑一块,目的在于保护飞将军李广故居仅存至今的唯一故宅了。

6 地域文化精神

6.1 地域文化的内涵

而今,在当代建筑理论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莫过于“地域性”和“文化性”,其实简单地说这两者本身就是统一的概念,本不需要将它割裂开来分析又分析。在特定的地域气候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文化是多元化的,是符合当时当地民族特性的,因此,长期以来,必然形成特定地域的特定文化,这样的结果就会产生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在生活方式、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上是不尽相同的,建筑文化也是普遍遵循这个规律的。

6.2 地域文化的外延

既是文化就会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地域文化也是如此,看不见摸不着,又实实在在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本身具有抽象性,因此,人们只能去理解它,体会它。

7 结束

很熟悉的日本文化,它的发展多是借鉴于中国,作为代表其建筑特点的“神化”建筑,以木构架和两坡悬山为特征,具有洗练简约的优雅的洒脱;再看日本的“枯山水坪庭”,也是将中国禅宗和中国造园艺术精神揉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上海金茂大厦是美国人设计的,汲取了中国古塔的神韵,不是简单的模仿,没有玻璃瓦,没有风铃但整个建筑却十分具有中国文化的神韵。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016FRPY12);鞍山市社科联项目(as20173027)。

参考文献

[1][英]布莱恩·劳森,杨青娟,等译.空间的语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意]川布鲁诺·赛维,张似赞,译.建筑空间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3][意]安东内拉·胡贝尔,焦怡雪,译.地域·场地·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应方德.地域文化与地域志[J].建筑学报,2005.

[5]顾览鉴明,阮涌三.天水[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6]雍际春.陇上江南.天水[M].三秦出版社,2003.

[7]郝卫国.环境艺术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8]张斌,杨北帆.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出版社建筑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我等待……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的困惑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