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唐时期织锦纹样风格特征分析

2018-02-15王清懿彭泽洋

西部皮革 2018年4期
关键词:织锦多边形骨架

王清懿,彭泽洋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武汉430073)

初唐时期大体上指唐代开国至唐玄宗先天元年之间,这一时期的织锦纹样通过借鉴吸收外来纹样,转变、创造出新的织锦纹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也逐步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织锦风格。

1 织锦纹样的艺术风格

初唐时期织锦纹样的艺术风格可以从纹样的组织形式、纹样题材以及纹样的色彩来分析。组织形式上多用对称、连续的手法,题材上分为动物、植物、几何三类,色彩上相对于以往更加丰富鲜艳。

1.1 纹样组织形式

这一时期的组织纹样十分丰富,主要可以分为骨架式、缠枝式与几何式,在这三种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对称与连续的方式,将纹样展现出来,给人以一种稳重平衡之美。

1.1.1骨架式

骨架式的形状可分为多边形骨架、圆形骨架以及波形骨架三类。其中多边形骨架包括菱形与龟甲形结构,圆形骨架包括套环、簇二、簇四与团窠 (现在所称的团花)结构,波形骨架包括交波与对波结构。这些结构相互连接,形成骨架,主题纹样填充在其中。

多边形骨架是多边形连续排列形成的骨架,战国时期骨架多采用杯形、菱形,如战国时期的复合杯纹绮、大菱形纹经锦等。这一时期的多边形骨架也多与战国时期的骨架结构相同,骨架中的主题纹样更加偏向于现实中的动植物,显得更加的生动。

1.1.2缠枝式

初唐时期人们开始逐步追求自然之美,缠枝式织锦纹样就是一个例子,缠枝式织锦纹样是指将花、叶、鸟、果实等作为主要图案,缠枝作为基本骨架,将基本骨架与主要图案相互结合构成的纹样,纹样活泼有趣,显得十分生动,寓意吉庆。由于缠枝式的结构连续不断,所以被人们认为具有“生生不息”的寓意,反映出生意盎然的生命力,是当时人们思想逐步开放的表现[2]。缠枝式分为宝花缠枝式与对波缠枝式两类,其中对波缠枝式也称为s形缠枝,而初唐时期仅有对波缠枝式,如甘肃都兰出土的蓝地对波缠枝鸂鶒锦纹样,两只对称的相对站立的鸂鶒在以缠枝组成的对波骨架内,两只鸂鶒嘴里同衔着一支花朵,纹样生动形象,十分有趣。

1.2 纹样题材

初唐时期织锦纹样题材较为丰富,进入唐代,人们逐步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开始更加关注现实生活,审美也在不断的提升。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赐给突厥子弟的织锦上就有“花叶翔走”的图案,新疆吐鲁番地区阿斯塔那古墓中出土的唐代织物中有狮、牛、孔雀、马、象、鹿、骆驼、猪、羊等珍禽异兽形象[2]。除了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纹样,初唐时期的纹样题材还包括神话中的一些动植物,以及几何图案。纹样分类可大致分为三类:几何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

1.3 纹样色彩

由于织锦技术的转变,初唐时期织锦的颜色变得更加丰富,初唐以前主要运用的是经线显花,颜色受到限制,不能较好地展现纹样,初唐时期开始运用纬线显花,颜色不再局限于经锦的五色显花,人们也越来越注重颜色的搭配,开始变得丰富、绚丽、鲜艳起来,如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唐宝相花文锦衣边,由红、黄、果绿、墨绿、白玉以及棕色丝线织成,纹样相对于以往更加地生动活泼,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381号墓出土的变体宝相花文锦履之锦,由深棕、橘黄、墨绿、宝蓝以及白色丝线织成,整体显得和谐艳丽[3]。又如象阿斯塔那北区302号墓出土的小团花纹织锦,由黄色、蓝色、白色、绿色以及桔红色丝线织成[4]。

2 风格成因分析

初唐时期织锦纹样风格变化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是思想的开放。

2.1 技术方面

技术的发展使得织锦的水准有了很大的提升,初唐时期开始吸收西方纺织技术,采用束综式提花织机,由经锦转向纬锦,纬锦可以织出更加繁复的造型纹样,能充分地展现出丝线的光泽,且宽幅更大,纬锦效率更高,操作方便,更为先进。颜色上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织出的织锦更加鲜艳华丽,织锦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2 思想上

初唐时期人们思想较为开放,人们更加地充满自信,思想意识也进一步开明,在织锦纹样的设计上也不再拘谨于以往神秘威严的风格,对外来文化有着积极开放的态度,当时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他们对外来技术与纹样风格能积极借鉴并吸收,许多初唐时期的纹样含有西方的元素,如带有翅膀的马纹,即所谓的翼马[1],具有波斯特点。初唐时期不仅大量吸取外来文化,同时也没有丢失中华文化特质,将西方文化中的营养吸收到自身文化中,创造出异彩纷呈的织锦风格。

3 总结

初唐时期织锦纹样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纹样更加的丰富,在组织形式上多采用平移、对称的手法,纹样题材上更加注重现实生活素材的应用,多为现实与神话传说中的动植物以及几何图案,色彩不再局限于五色,更加丰富绚丽,纹样更加生动,技术上开始采用束综式提花机,由经锦转向纬锦。初唐时期是织锦纹样风格转变的一个重要的时期,也为往后织锦纹样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爱红.浅析唐代织锦装饰纹样 [J].今日南国,2010(2):108-109.

[2]张华.浅析唐代织锦纹样的演变及其渊源 [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72-74.

[3]张晓霞.谈唐代纺织品上的植物装饰纹样 [J].丝绸,2007(6):49-52.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北区墓葬发掘简报 [J].文物,1960(6):13-21.

猜你喜欢

织锦多边形骨架
多边形中的“一个角”问题
瑶族织锦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多边形的艺术
骨架密度对炭/炭多孔骨架压力浸渗铜的影响
解多边形题的转化思想
多边形的镶嵌
织锦古韵(七绝)
周博士考察拾零(六十六)日光温室前屋面开机具作业门处骨架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