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生态文明视阈下的低碳西部建设

2018-02-15曹艳梅丁冬梅

西部皮革 2018年4期
关键词:能源文明资源

曹艳梅,丁冬梅

(1.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宁夏银川750021;2.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秉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的,我国政府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西部地区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1%,目前有人口约3.9亿,西部地区地区辽阔,地质复杂,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是生态环境脆弱和开发难度较高地区,如何发展西部?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西部,是目前摆在我国政府和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2010年6月2日低碳经济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国际研讨会在西安举行,与会专家首次提出“低碳西部”的概念。所谓“低碳西部”即是指西部的发展与低碳经济进行良性融合,通过“低碳”方式实现西部经济的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与持久发展。

1 低碳西部建设的必要性研究

低碳西部建设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不完善的工业体系所决定的,进行低碳西部刻不容缓。

1.1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进行低碳西部建设的新的战略机遇期。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必须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本方略,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拓展了新格局,明确了新方针,部署了新任务,集中体现了党中央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谋划,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占我国国土一半以上的西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能源资源优势和先天开发条件,如何在新时期协调好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难题。

1.2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是进行低碳西部建设的客观要求。就生态环境来说,近些年虽然西部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但西部生态环境依然脆弱。西部地区山区面积辽阔、资源丰富,但水土流失面积达410万km,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3.1%①。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就达到14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56%。②

1.3西部地区不完善的工业、产业及能源结构是建设低碳西部的必然要求。

1.3.1西部在生态环境恶化的同时,资源的浪费与破坏也很严重。西部12个省市 (自治区)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及稀有金属储量十分可观,是中国能源供应的主要后备基地和接续地,在已探明的矿产储量中,煤、陆地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30%和25%③。但是,西部地区存在着矿产资源回采率低的问题,资源浪费比较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陕西、新疆等地煤炭采收率平均为30%,远远达不到国家颁布的《煤炭工业技术规范》中煤炭矿井回采率最低的标准75%④。以上的资料数据表明,在西部地区理论上能够开采上百年的矿产,在远远小于其理论开采时间之前就会被消耗殆尽。与此同时,石油开采中的浪费现象同样惊人,据有关数据,新疆一般油井的采收率能达到40%,而在陕西省北部的一些小油井的采收率甚至连20%都难以达到⑤。西部地区“资源浪费重灾区”的称号由此而来。

1.3.2西部地区产业层次较低、工业偏向于重型化。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也较为单一,近十年来西部地区的产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其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煤炭和油气资源开发方面,主要以采矿和资源初加工为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的繁荣发展,这些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链条较短,与此同时,西部地区工业、产业关联度不够紧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凸显。在生态文明发展的新时期,西部地区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此来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发展低碳西部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西部发展的必然之选。

2 建设低碳西部的对策与建议

“低碳西部”是西部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低碳西部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应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强发展西部的低碳经济建设,为创造一个“绿色、美丽”的“和谐西部”而努力。

其一,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以低碳理念规划和建设西部。发展“低碳西部”,首要的问题是扩大对西部生态环境改善的投资,加大支持力度,继续坚持“退耕还林还草”等保护生态环境的有益政策,真正做到发展应用绿色能源,重污染的能源开发给环境改善让道让路。同时,应加强社会宣传,将“低碳理念”贯穿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将低碳理念引入城市设计,进一步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布局,如,在西部城市中,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电器等。在不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改变原有的“高碳”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经济增长。

其二,支持“绿色”技术,扶持鼓励低碳友好型技术的开发应用。“低碳西部”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低碳技术的广泛应用。西部地区应抓住时机,利用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中东部产业西移的的契机,鼓励西部企业进行绿色创新,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吸收绿色的管理经验,发展引进低碳技术,加强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努力使资源开采率达到更高标准,做到开发能源与节约能源两翼并举,改变西部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改善能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减少碳排放量,从而有效缓解我国西部地区的能源、环境危机。

其三,发展西部地区的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西部城市应根据本区矿产资源开采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严格限制高能耗行业,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抓好西部城市的工业节能减排,通过经济、技术、政策等综合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改变西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总的来说,西部地区在建设低碳城市方面有很多天然优势,如丰富的清洁资源,利好的国家政策等。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变害为利,同时,抓住“一带一路”战略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引进资金、技术,推进西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向西开展服务贸易,发展绿色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西部优势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从而实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低碳化。旅游文化产业既是无烟工业又是低碳行业,发展西部地区的旅游文化产业是建设“低碳西部”的重要环节。西部地区山川秀美,历史古迹繁多,大力发展西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不仅可以促进西部经济发展而且也有利于西部的环境、古迹保护。我们还应注意在西部地区加强低碳法律法规的制定,从法律制度的层面上杜绝西部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保障“低碳西部”的顺利建设。

参考文献:

[1]http;∥news.zsjdc.com∕2010∕1—19∕5516495516.shtml.

[2]仇保兴.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 [J].建设科技,2009.

[3]李后强.坚持低碳生态型,遵循海星一珠串模式——对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思考 [z].http;∥www.cdss.gov.cn∕yanjiu∕RCZJ∕1hq∕1682.htm.

[4]李迅,曹广忠,赵培红.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J].城市发展研究,2015,17(1).

[5]黄光宇,陈勇.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 [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6).

[6]程必定.国应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J].中国城市经济.2005(5).

[7]陆宁,陆路,霍小平等.城市规划的综合评价[J].城市问题.2006(4).

[8]孟菲,杨富强.低碳生态型城市: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J].能源政策研究.2008(3).

注释:

①彭珂珊.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重建面临的严峻挑战[J].科技导报,2002(9).

②赵淑琴.西北地区沙漠化防治的法律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7.

③沈镭.中国西部能源及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0).

④谢丽霜.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及防范对策[J].商业研究,2009(1).

⑤曹海英.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9).

猜你喜欢

能源文明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资源回收
对不文明说“不”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