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P2P网络借贷行为的理论综述

2018-02-15汪淑娟李金泽

西部皮革 2018年4期
关键词:借款人网贷借贷

汪淑娟,李金泽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1 引言

P2P网络借贷是指个人对个人的,不通过传统金融中介机构,直接进行在线交易的借贷模式。P2P网络借贷作为小额借贷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典型产物,具有门槛低、操作简便、无地域限制的特点,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及个人贷款需求。自从英国的Zopa打开了P2P借贷的大门,各类P2P借贷公司迅速在世界范围内铺开。2007年7月,我国第一家纯信用无担保P2P公司拍拍贷在上海挂牌成立,一种将小额信贷推到互联网的P2P网络借贷模式(即peer to peer lending,个人对个人借款)由国外引入国内。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P2P平台所具有的特有优势,我国P2P网络借贷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截至2017年9月30日,我国P2P网贷平台数量达5186家,年成交额超过1879.29亿元。

2 文献综述

与其他在线交易一样,P2P网络借贷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引起一系列信任危机和风险控制的危机 (Greiner and Wang,2010)。因此,减少信息不对

称是P2P网络借贷市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P2P网络借贷平台建立了包含有硬信息和社会资本的信用制度。国外学者在P2P网络借贷领域的许多实证研究集中分析了借款人的硬信息和社会资本因素对贷款结果的影响,尤其是对后者的研究较多。硬信息指的是那些能够被精确量化、容易存储且有效传输的信用信息 (Lin,etal,2012)。采用硬信息信用制度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一般提供用户的个人信息,如信用记录、教育情况、年龄等。当借款人申请贷款时,平台会要求他们提供个人信息给贷款人,用以评估他们的信贷风险,来决定是否对借款人投标并确定贷款利率 (Collier and Hampshire,2010)。Iyer(2009)研究发现贷款人主要依靠标准的银行征信系统信息来推断借款人的信用情况。

黄震 (2012)指出了网络借贷行业的“三有三无四聚集”现象,即有需求,有供给,有中介服务商;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资金的聚集,风险的聚集,人才的聚集和技术的聚集。赵乐峰 (2013)认为在P2P网络借贷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借款者为了获得贷款会隐瞒自己的借款用途、财力状况等信息,甚至不惜提供虚假的收入、财力证明来获得借贷平台高的信用评分。这就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P2P网络借贷存在着较大的信用风险。王振 (2012)指出由于网络借贷平台的性质不明确造成监管的空白,且大部分网络借贷平台通过支付宝或其他第三方支付来实现交易,借助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监管部门很难对资金的流向进行监控,使得P2P网络借贷模式存在洗钱风险。

关于P2P网贷融资成功概率的研究,Seth Freedman(2009)和Lin(2010),均通过使用美国的Prosper网贷平台成交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融资成功率与借款方的信用评级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与违约率、融资利率存在负相关关系。李悦雷 (2013)通过分析发现,由于羊群效应的影响,参与P2P融资的借贷双方受其他融资者的影响,致使融资标的自身属性、融资方信息完善程度、社会资本等因素会影响融资成功率。闫冰 (2014)通过分析P2P网贷流程的特点,构建了借贷双方动态博弈模型,研究表明,P2P平台上信用指标评价体系是形成博弈均衡要素的必备条件,并探讨了资金、信息在P2P平台上的匹配问题。

P2P网络借贷在为融资提供了起步较早,对风险控制的研究也比较丰富,Robert和Benjamin(2010)研究认为网贷平台专门设置了信誉系统来收集并且呈现借款人信誉情况,在更加全面的综合信息评定下,投资者可从众多的借款标的中选出更加优质的投资标的。通过这样的方式,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问题得到了缓解,降低了网贷违约风险。Bruett(2007)和Everett(2010)均研究发现,通过建立相互承担连带责任的“团贷”融资模式,网贷参与者之间通过组织自己的社交关系网,完善信用信息,标的信息,可以提升P2P融资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度,带来投资者的更高信任强度,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平台的交易风险。

(2014)在构建P2P网络融资中监管机构与被监管方博弈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交易中各种不确定性对交易风险的影响,认为强化行业自律、确立准入门槛、完善社会惩处机制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网贷平台的交易风险。陈冬宇 (2014)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从“信任”角度构建博弈树模型,将影响网贷平台信用的各类动态要素逐步代入研究了P2P网贷市场融资成功率低的原因,进而从原因入手提出完善平台信用评价体系,从立法、用户识别、平台体制视角降低交易风险的观点。

参考文献:

[1]缪莲英,陈金龙.P2P网络借贷中社会资本对借款者违约风险的影响——以 Prosper为例 [J].金融论坛,2014(03):9-15.

[2]闫冰.P2P借贷平台上的行为博弈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3]禹海慧.我国P2P网络贷款平台的弊端及管理 [J].中国流通经济,2014(2):121-127.

猜你喜欢

借款人网贷借贷
浅论借户贷款情形下隐名代理的法律适用
P2P网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乡城流动借款人信用风险与空间收入差异决定
小微企业借款人
网贷平台未来亟需转型
网贷十年:迎来“去伪存真” 时代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热词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