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假买假行为浅析

2018-02-15史方重

西部皮革 2018年4期
关键词:销售者市场秩序售假

史方重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1 知假买假简要剖析

“知假买假”,是指市场主体中的消费者在购买相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明知其即将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虚假销售的情形,却仍然购买的现象。简单的讲,知假买假就是消费者知道有假货却仍然去买假。对于知假买假,一般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认为知假买假行为就是消费者为了贪图假货便宜而明知假仍然去买假,在此种理解中,买假者只是单纯的想去获得假货的低额价格,以达到维护自己的价格利益。第二种认为知假买假行为是消费者故意利用法律规定中对销售者的卖假行为的惩罚性赔偿去买假,以达到消费者索取对销售者的巨额赔偿,此种买假行为并不只是单纯的买假,而是有“目的”去买假。

2 知假买假行为的争论

我国当今学术界对知假买假行为褒贬不一,总体来看,反对知假买假行为的声音更大,但肯定知假买假行为的支持者也大有人在,而双方阵营对于知假买假行为的各自观点支撑理由也都值得我们去思考。知假买假行为究竟在当今中国的法律环境中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其行为是否具有正当的合法合理性,都值得我们去共同探讨。

2.1 知假买假行为支持者的相关理论

支持知假买假行为的相关理论认为,无论知假买假行为人其买假动机是出于单纯的获取低价利益或者是为了索赔,其本质上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都是为了其最终生活上的消费,因此法律上完全可以界定知假买假行为人就是法律意义上的消费者,这一点无可争论。既然知假买假行为人是法律意义上的消费者,其理应受到法律公正的保护。

支持知假买假行为的支持者还认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无论知假买假行为人在其买假的过程中动机如何,只要其购买到了虚假的商品或者服务,理应受到法律规定的相应的对销售者的惩罚性赔偿。即使从维护我国法律的权威和实际践行方面,也应该让买假者的行为得到社会的支持。

知假买假行为在符合法律层面规定的法律保护的同时,在社会公德方面也与人们传统的公平正义的道德理念相符合。在现今的市场经济中,只要买假者购买到了虚假的商品或者服务,从道德层面讲就理应得到相应的赔偿,如果销售者因知假买假而免于惩罚,也不符合传统道德对于公平交易的理解。

2.2 知假买假行为反对者的相关理论

知假买假行为的反对者理论认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而根据该法第2条规定,消费者明确规定为三种:(1)购买商品者;(2)使用商品者;(3)接受服务者。而该法规定的消费者中都有一个明确的前提就是行为人必须具有生活消费的目的前提。反观知假买假行为人在购买商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并不是单纯的以生活消费为目的去购买,而是具有一定的其他目的和动机,比如为了获得对售假者的惩罚性赔偿而去买假,因此知假买假行为人就不应当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消费者,自然也不应当得到法律的相关保护。

反对知假买假行为者还认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处于社会市场活动中的弱势地位的消费者的权益,以达到赔偿消费者的损失,保护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而知假买假者在其购买虚假的商品和服务过程中,往往通过法律手段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其实质上并没有遭受真正的损失,并不符合法律最终保护消费者的损失的根本目的,也并没有真正维护我国法律想要达到的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因此反对者并不认为知假买假者应当受到相关法律保护。

最后反对者还提出了知假买假行为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社会上不劳而获的风气,知假买假者只要去购买虚假的商品或者服务就有可能得到巨大的经济利益,这在传统的道德理念上并不符合我国的价值追求。知假买假现象的不断出现,往往还造成了我国司法资源的一定拥挤,司法机关为了公正处理知假买假行为往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不利于我国司法机关高效的工作环境。

3 针对知假买假行为的法律应对方法

在我国当今的学术界,对于知假买假行为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为了更好的引导市场经济行为,笔者认为有必要正确的规范这种知假买假行为。如果不能对这种知假买假行为进行正确有利的引导,市场秩序将有可能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而要对这种知假买假行为进行良好的规范,笔者认为应该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只有从立法和司法上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才能保障我国的市场秩序得到健康有利的发展。

3.1 知假买假行为的立法完善

针对市场上的售假行为,我国对消费者起保护作用的主要是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该法中将消费者定义为:为了个人生活消费而购买商品或者服务的自然人。但该法并没有进一步明确知假买假行为中的个人是否为真正的消费者,笔者认为从保护市场公平交易的秩序的角度来看,有必要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认定知假买假行为者的消费者地位,有利于社会公众更好的打击市场售假行为。此外,针对售假者的售假行为,也有必要从立法上严格完善加大对侵害消费者的行为的惩罚力度。

3.2 知假买假行为的司法完善

市场中的知假买假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我国的售假分子,为了更好的引领我国市场的健康秩序,各级司法机关有必要对这种知假买假行为做出一定的指导。人民法院应当针对市场中的知假买假行为做出某些相对公正的指引性判例,并将其公布在对外公开的法院信息平台以供人们查询来引导这种知假买假行为。

在我国的司法诉讼程序中,为了更好的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针对知假买假行为的审判,可以简化相应的诉讼程序,适当地引用国外先进的法律制度,正确高效的认定这种知假买假行为的性质,减少消费者的诉讼担忧,确保我国正确良好的市场秩序。

4 结语

现今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各种市场现象层出不穷。我国市场中出现的知假买假行为正是在这一市场背景当中衍生出来的,这就要求我国市场经济中的各方面主体正确的对待和认识这种知假买假行为。为了更好的保障我国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有必要正确规范和引导知假买假行为,市场中的消费者也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知假买假行为。通过正确处理知假买假行为的社会效应,有利于我们有效落实建设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孙虹主编.消费者保护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3]杨紫灿主编.经济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王昌敏.“论知假买假者是消费者”.消费导刊,2008(16).

[5]米健.“知假买假不该保护”.法制日报,2004(7).

[6]郭俊.“知假买假现象之法律简探”.法学天地,2001(3).

猜你喜欢

销售者市场秩序售假
成都市金牛区:高质量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云南持续净化旅游市场秩序推进行业复工复产
销售者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再思考
——《民法典》删除《侵权责任法》第42条之解读
跟团在景点买到假货 能要求旅行社赔偿吗
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有必要吗?
堵住制假售假的灰色空间
跟团游中买到假货找谁赔
维护药品市场秩序 为县域经济保驾护航
比较法视野中的销售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