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动物检疫“痕迹化”管理模式探究

2018-02-14邵金凤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痕迹表格检疫

邵金凤

(江苏省启东市吕四港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启东 226241)

0 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各种动物产品,如肉、蛋、奶等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再加上人们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和管理越来越严格。动物检疫就是检验动物及其产品的疫病状况,保持健康和产品安全的工作。动物检疫关系到动物的健康,关系到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关系着动物及其产品的安全,进而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们身体健康,因此要加强动物检疫工作。

1 动物检疫概述

动物检疫是按照国家规定对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疫病检查,并对可疑或已证实的疫病对象实行强制隔离或作出适当处理的工作,目的是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动物检疫可分进出口检疫和国内检疫两大类:进出口检疫指进口或出口的动物及其产品在到达国境时所受到的检疫,一般检疫对象为国内尚未发生而国外已经流行的疾病、为害较大又难以防治的烈性传染病和重要的人畜共患疾病等。国内检疫指在国内各省、市、县或乡镇地区实行的检疫,又分为产地检疫和运输检疫。“痕迹化”管理模式是国家和各个地区在实行动物检疫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形成的对检疫工作内容进行全面记录的管理模式,可有效解决检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检疫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动物疫病预防和检疫的双向发展。

2 动物检疫“痕迹化”管理的具体记录方法

动物检疫“痕迹化”是将动物检疫整个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存档、备案,以便于在检疫工作出现问题或发生动物疫情时能够及时追根溯源的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动物检疫进行全过程记录的方式也出现了多样化发展。

2.1 书面记录

书面记录就是检疫过程中各种表格、证明等的记录,包括对于饲养动物的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等,这整个检疫流程都需要进行书面记录,而且经过记录的表格和证明还要进行备份,然后进行规范化的存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书面记录的形式逐渐被简化,慢慢被计算机记录所代替。

2.2 计算机记录与资源共享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记录在动物检疫“痕迹化”管理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很多检疫人员在进行动物检疫后,将检疫过程以表格的形式录入到计算机中,同时利用扫描仪将检疫过程涉及到的表格和证明录入到电脑中,进行电子备份。之后利用网络技术将“痕迹化”管理中录入的内容上传到动物检疫部门的网络服务器终端,进行文件的汇总和备份,做成动物检疫数据库等形式,以实现不同地区之间动物检疫情况的资源共享。

2.3 检疫执法记录

很多地区的动物检疫部门借助信息采集系统,设置检疫执法记录仪,用以对检疫人员全程的工作情况和检疫流程、执法行为等进行监控,并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网络设备终端,实现检疫工作的动态追踪,真正实现检疫的“痕迹化”管理。

3 动物检疫“痕迹化”管理措施

3.1 加强实现“痕迹化”的管理培训

要想实现“痕迹化”管理,首先要进行有关“痕迹化”管理工作内容的培训[1]。第一是动物检疫部门加强对动物检疫员、兽医等开展动物检疫相关工作内容的培训活动,课程包括检疫流程、检疫规范、对各种动物检疫表格的填写规范等,一方面提高检疫人员的工作能力,一方面保证检疫人员对各种规范的熟悉程度[2]。第二是还要进行考核和抽查,对不符合“痕迹化”管理要求的人员和行为进行纠正;对不能详细记录检疫内容的人员进行多次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第三是在基层的检疫部门中,定期邀请动物检疫“痕迹化”管理专家、资质深的动物检疫员、检疫专家等进行专业化的技术指导,形成检疫流程规范化意识,并督促检疫人员形成安全检疫意识和卫生监督意识,做到严格按照检疫规程进行工作。

3.2 加强检疫工作的“痕迹化”管理

主要是对具体的检疫工作的“痕迹化”管理。首先是产地检疫,包括动物检疫申请、表格、证明等记录内容,根据申请流程合格后进行检疫,并按检疫结果发放《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或处理通知[3],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详细记录,涉及到的表格、证明等需要检疫人员签字。然后是屠宰检疫,主要是对合格证明的回收和待宰动物检查记录、屠宰记录、必要实验室检测记录,屠宰场所消毒记录等的填写和记录,以及无害化处理表格的填写,所涉及到的表格、证明等待负责人签字后存档备份。

3.3 加强票证管理

主要是对检疫票证的管理,需要安排专人进行,严格根据实际申报次数来发放票证,并对票证领取人和部门进行详细记录,由动物卫生监督所检疫部门“痕迹化”管理工作进行抽查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3.4 “痕迹化”管理在基层检疫部门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难点

首先在场检疫操作过程进行全程的拍照或者录像,除提供必要的硬件设备外,需要配置、足够的检疫人员和财政配套资金。其次,往往缺乏快速检疫实验室或者检测纸,不能及时对重大疫病进行免疫效果监测,有待技术进步和提高;第三,由于标识设置先天不足,耳标易脱落或者磨损、污垢等难于识别,不利于用电子识别器识别,有待标识改进。这些因素影响了检疫“痕迹化”管理在基层应用效果。

4 结语

总之,随着动物检疫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重视,检测技术研究和标识等技术提高,动物检疫“痕迹化”管理模式将会逐步完善。实现动物检疫“痕迹化”管理有助于加强对动物及产品流通的管理,有助于规范动物检疫的记录行为,保护动物检疫员自身利益,提高动物检疫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降低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提高畜产品安全。

参考文献

[1] 黄丽玲,苏志坚,张冬冬,等.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风险管理的研究[J].检验检疫科学,2003(6):1-6.

[2] 张永平.动物产地检疫痕迹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意义[J].山东畜牧兽医,2017(9):47-48.

[3] 薛厚鑫.动物检疫“痕迹化”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畜禽种业,2016(9):13-14.

猜你喜欢

痕迹表格检疫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统计表格的要求
检验检疫学刊
小偷留下来的痕迹
生命痕迹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履历表格这样填
本刊表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