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母猪产仔率的饲养管理方式研究论述

2018-02-14何景生梁秋月陈浩生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产仔产仔数公猪

何景生,梁秋月,陈浩生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农林服务中心,佛山 528244)

0 引言

猪场在实际发展中,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不但要提升成猪的存活率和饲料报酬之外,还要增加母猪的生仔数量。而母猪在生仔过程中,除了受到品种影响之外,与公猪、母猪饲养管理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是结合实际饲养管理工作情况,明确提升母猪产仔率的方案。

1 保障种母猪健康

养殖场在选择母猪的过程中,需要从青年公猪与母猪交配之后的2~4胎中选择。尤其是仔猪在断奶阶段,需要应用与这一类别相匹配的、身体健康、发育良好的母猪作为养殖场的后备母猪。在6~8个月之后,需要选择成长速度快的后备母猪,并且让每一个器官成长良好的母猪作为养殖场未来的种母猪。

2 优化母猪的饲养与管理工作

2.1 分时期实施饲养工作

第一阶段的工作是断奶-配种,管理工作重点包含了以下几点:第一,需要确保专用饲料的饲喂量,增加母猪的排卵数量;第二,确保后备母猪及时发情,及时排卵;第三,确保后备母猪拥有一个适宜的膘情;第四,母猪在断奶时不能禁食和断水。第二阶段是妊娠期:第一,确保母猪是平稳的,不能对母猪实施群体的饲养;第二,饲养能量较低的饲料,增强母猪受精卵的成功率。第三阶段妊娠前期:第一,需要及时提升母猪在哺乳期间降低的体重;第二,需要确保母猪在成长阶段获取一定营养,但也要控制它的体重。第四阶段妊娠中期:第一,引导母猪的乳腺可以得到全面发育;第二,有效管理母猪的重量,以此保障母猪胎儿对营养的所需得到满足;第三,为了预防乳腺的过度发育,也要避免饲喂过多的情况。而妊娠后期作为第五阶段,要注重为母猪饲养一些妊娠专用饲料,以此确保胎儿拥有更多的养分。分娩期是第六阶段,重点关注预防母猪出现疾病,并且逐渐减少母猪的饲养数量。在第七阶段的哺乳期,要提升对母猪饲喂数量,确保母猪拥有充裕的奶量,逐渐增加母猪本身的生产水平,提升母猪的繁殖时间。

2.2 配种要符合规定

区域的品种猪,通常情况下是在六到七月份实施配种,至于那些引进来的其他品种或者是杂交类品种需要在8~10月份,体重达到110 Kg以上进行配种。通常情况下,在母猪阴门红肿即将消退的情况下,伴随着粘稠液体的流出,此时可以依据手对母猪的背部实施按压,若是这一阶段的母猪站立不动,那就可以对其实施配种。在这之后过了12~18 h后,需要再次进行配种。结合实际配种案例分析可知,母猪实施多次配种可以增加实际母猪产仔的概率,大约可有16%~18%。在产后的母猪会在断奶后的2~5 d,初次生产的母猪是在断奶后的3~7 d,伴有发情的特点,此时就可以进行配种。流产的母猪在第一次发情时,不为其配种,对那些生殖道有炎症的母猪需要进行有效治疗,在完全健康之后才能配种。每一个发情期都可以进行3次左右的配种[1]。

2.3 适时掌握母猪的发情

母猪在断奶之后,若是身形过于消瘦,很容易在后期出现繁殖性障碍。在这一阶段可以依据正确的方案来促进母猪的发情,如与公猪诱情、添加催情饲料等。若是上述方案没有效果,可以为母猪注射一定数量的催情激素,以此引导母猪发情。

2.4 保胎方案

母猪在配种后的9~13 d,在分娩之前的21 d内,是最容易出现流产的重要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养殖者需要加大对母猪的保护工作,应用科学的保胎方案。如在妊娠前期,可以为母猪适当的减少饲料数量,而在妊娠后期,可以适当的增加饲料数量。同时,在这一阶段禁止喂母猪变质的饲料。

3 做好母猪的疫病预防和治理工作

其主要分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养殖者需要结合所在区域的工作情况,提出一个有效而又标准的免疫步骤。至于杂交的母猪在断奶到发情接种之前,需要立即注射猪瘟、口蹄疫等重要疫苗。当然,在实际发展中,需要对外在的后备母猪注射细小病毒和乙脑疫苗,其有助于预防母猪出现繁殖性的疾病问题。另一方面是要全面管理环境影响因素,确保猪场的猪群可以有效展现出生产的潜能,同时需要定期对猪场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清洁等工作,有效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的出现。

4 应用现代化人工受精技术

猪的人工受精主要是依据器械获取公猪的精液,通过检测、管理和保护,再依据器械将精液融入到发情母猪的生殖中,以此取代自然交配的一种配种形式。应用现代化人工受精技术,有助于预防传染病出现的概率,提升公猪的应用效率,保障品种的优良性,同时也可以解决公母猪因为体型差异造成的交配问题,以此提升实际配种的概率。在初次应用时,人工授精可以选择依据“1+2”的形式,也就是第一次是本交,第二次、第三次都选择应用人工受精。在条件成熟之后可以推广人工受精的配种形式,同时,在实际发展中需要从三次逐渐过渡到二次[2]。

5 其他经验

5.1 抓膘头 8~9成膘

通过多年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能量饲料喂得过多,母猪的膘头就好,但产仔数少、成活低、体重小、不均匀,仔猪拉稀严重;能量饲料喂得不足,母猪的膘头过瘦,胎儿发育虽好,但母猪产后很快削瘦下去,甚至因营养不足而瘫痪,严重影响仔猪的多活快长。

为此,作者由日喂妊娠母猪10兆卡消化能降至6兆卡左右,以防妊娠母猪膘头过肥,并在妊娠期内采取高—低—高的饲养方法,为母猪高产创造了条件。

什么叫做高—低—高的饲养方法呢 母猪妊娠日数约为115 d约4个月 划分妊娠前、中、后3期,即配种—妊娠第1个月为妊娠前期,妊娠第2~3个月为妊娠中期,妊娠第4个月为妊娠后期。

妊娠中期母猪食欲增加,新陈代谢机能加强,饲料利用效率提高,给以低营养水平。妊娠后期胎儿的重量与体长增长极为迅速初生胎儿体重为1个月胎儿的800~900倍 ,再给母猪以高营养水平,这就是两头高、中间低的饲养方法的道理。配种、妊娠前期与妊娠后期母猪给以优饲,对提高产仔数、初生重及保胎等起很大作用。

据国外报道,繁殖母猪的营养水平越高,母猪的排卵数与仔猪的存活数反而最低,因此,不能把母猪养得过肥。

饲养妊娠母猪不能以精料为主,而应以青料并搭配其他饲料,保证胎儿对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营养需要。通过生产实践证明,凡以精料为主饲喂母猪,把母猪养得太肥,发情不明显,产仔少、死胎、木乃伊多,仔猪生命力弱,经常发生下痢,成活率极低,应吸取教训。

5.2 抓配种 3次配种法

母猪何时配种产仔数量多呢 这里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小母猪第一次配种的年龄问题;另一是如何掌握配种的适宜时期。

在生产实践中,在母猪发情期内应用3次配种法,比2次或1次配种妊娠率高而产仔多,即在母猪发情24 h进行第1次配种,每隔9~14 h或14~9 h进行第2次和第3次配种。这样在一个发情期内有95%以上的母猪即可配准。如果进行育肥,尚可采用双重配,即一头母猪在交配中可用两头不同品种的公猪配种。两头公猪配种的间隔时间为5~10 min。这种交配方法除提高产仔数外,尚可增加仔猪初生重,仔猪生命力也强。

为了更好地做好配种工作,我们要对母猪做好发情鉴定工作:母猪发情时行动不安,排粪尿频繁,阴部红肿,但此时并不是配种的好时候。当母猪外阴部红肿消失,形成一条线,当用手按压母猪腰臀时,母猪四肢挺直,摆出待配的姿势,有的母猪呈耳动反射或尾根颤动,则表示为配种的适宜时间。

5.3 抓杂交

两个不同品种猪间的交配叫杂交。不同品种或品系间杂交的第一代,比其亲本具有较高的生活力和生长强度,这就叫杂交优势。这个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体形大小,生理活动强弱,产量高低,增重快慢,产品质量好坏,寿命长短,繁殖率及哺乳率高低,均整度等各种经济性状。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提升母猪的产仔数量,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大管理强度,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研究,从而达到提升母猪产仔数量的目标,确保猪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胡红旗.规模化猪场猪群的饲养管理和保健措施[J].养殖与饲料,2017(7):27-28.

[2] 刘安贤,薛亮.浅谈提高母猪产仔率的几点措施[J].科技视界,2014(8):314.

猜你喜欢

产仔产仔数公猪
提高妊娠母猪产仔数的技术措施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二)
胎次与公猪对巴马香猪产仔数影响及产仔数统计对样本量要求的研究
一种圆桶式狐、貉产仔箱的应用与推广
PIC-408系列采用育种技术控制公猪异味
LP5TM与窝产仔数和初生重之间的关系
月相影响奶牛产仔
人工助产母猪产仔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