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检测认证行业创新发展的思考

2018-02-14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18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机构检测

1 互联网+对检测认证行业提出了新要求

检测认证作为高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对其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互联网+”的环境下企业、采信机构、监管机构等相关方对时效性、精准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在各行业的渗透,检测认证行业面临的环境正发生着较大变化:竞争格局多元化、标准体系动态化、二方检测认证规范化、产销体系融合化、制造模式智能化、诚信体系透明化、业务模式多样化。

1.1 竞争格局多元化,传统机构受到挑战

在“互联网+”的新生态中,检测认证行业正朝着规模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固有的平衡会被打破,形成国有、民营、外资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一些大型机构不断利用新型技术夯实自身实力,优化业务及管理模式,更好地适应市场及相关方的需求;传统机构因行政壁垒、决策周期长、服务意识弱、合作力不足等因素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2 标准体系动态化,对检测认证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检测认证将不单只依据国家、行业及协会标准,而且可能参考检测认证行业大数据分析的结论。检测认证行业依据将从原来的静态标准,转化成动态的行业数据,从而更好地发挥质量保障作用。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供应链各环节的大数据采集和处理结果,将对检测认证行业的变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对检测认证人员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1.3 产销体系融合化,信息不对称大幅下降

解决质量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第三方检测认证存在的基础。从长远来看,互联网的去中心化、扁平化、信息高效传播,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和实时反馈提供了更多便利,信息获取源头、信息获取方式、信息供给等方面都将发生变化。生产者、消费者、服务者三者关系从链式向网状协同转变,信息共享、信息透明度不断加大,信息不对称度大幅下降,从而大大压缩了检测认证等第三方服务的价值空间。

此外,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应用,顾客将参与设计、生产等环节,同时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评价能被广泛看到,产销实现充分融合,信息不对称度将逐步趋近于零,使社会对于第三方检测认证的需求减少。

1.4 生产制造智能化,质量波动日趋减小

“互联网+”以及新兴的物联网,为质量界展现出一个复杂局面,正在推动传统生产制造模式发生革命性变革,智能制造将全面铺开。同时,随着新型技术手段的应用,企业内部质量管理水平将不断提升,使得产品质量波动性日趋减小。在信息系统的运作下,消费者、原材料、生产设备和产品之间可以实时交互,协作更加精准、供方质量更加受控、制造环节更加稳定、计量检测不断升级、质量信息可追溯性更加透明,使得质量波动不断趋近基准线,这将对传统检测认证产生较大冲击。

1.5 各方广泛互联,社会诚信体系透明化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诚信体系中的不断渗透,将使诚信体系迅速覆盖全体公民。在新的社会诚信体系下,第一方的自我声明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第二方的检测认证结果和消费者的体验将实时可查,越来越多的质量担保信息或机制可供买家选择,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传递和买卖成交将更加便利、快捷,这将减少社会对第三方检测认证的需求。

1.6 业务模式多样化,信息系统面临考验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普及推广,信息安全、业务平台日益复杂,这将对检测认证机构的技术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检测认证机构而言,企业和产品的信息数据是保密的,数据的联网将增加技术信息被泄露的风险,数据安全性将面临巨大挑战,如何避免或降低信息泄露对检测认证机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2 “互联网+”背景下新型监管模式不断涌现

检测认证作为质量保证、质量监管的一种手段,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传统的检测认证模式将不能满足新兴的市场监管需求,一些新型的监管模式不断涌现。本文以“互联网+进口食品注册监管”、“互联网+电子招投标检测认证”、“互联网+电商交易服务监管”为例进行说明。

2.1 “互联网+”进口食品注册监管

国家认监委借助互联网信息系统平台,对接比利时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数据库,开展“互联网+进口食品注册监管”。通过互联的信息系统,比利时猪肉食品提供方实时录入注册企业的生产信息和食品安全数据,国家认监委可实时对比利时猪肉企业相关数据进行查阅,从而实现对比利时猪肉进入中国市场的有效监管,从源头上控制食品风险。

2.2 “互联网+电子招投标检测认证”

随着“互联网+”的渗透,招投标服务正朝着平台化、电子化的方向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电子化招投标采购模式将逐渐替代传统的招投标模式。国家认监委为了协助“互联网+招标采购”的推进、规范电子招投标活动,通过特定的检测认证,借助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对电子招投标活动的交易、服务进行监管。

2.3 “互联网+电商交易服务监管”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上诚信问题、电子商务安全保障问题、电子商务服务问题日渐凸显。国家认监委通过“云桥”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向全社会公布企业及其产品相关信息。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通过与认监委“云桥”的对接,可以实时读取认监委CCC信息数据库,从而实现对自身电商平台CCC产品的全流程监管,同时消费者可以实时查询产品认证信息和认证标志来辨别真伪,建立并传递电商平台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

3 “互联网+”形势下检测认证创新发展的思考

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手段作为驱动要素,为“互联网+”环境下检测认证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助于进一步畅通传递信任渠道,打通采信方、检测认证对象及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在“互联网+”的生态中创新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检测认证机构需要从信息系统管理、服务模式、产业链延伸等方面进行积极应对。

3.1 通过信息交互平台,实现高效便捷的管理

检测认证机构利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提升信息管理与运行模式,细化各系统模块,整合客户管理系统、即时通讯平台和报告证书查询系统等模块,打造网络化的客户沟通及业务管理交互平台。通过引入移动APP、企业公众号等方式,实现内外部信息查询、申请进度跟进、人员交互等功能,降低沟通成本,提升内外部信息流转效率,缩短检测认证周期。一方面提升内部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提升对外部客户的服务能力。

3.2 聚焦专业领域,深度挖掘客户需求

在“互联网+”的全面渗透下,企业生产、制造、经营等环节不断变革,新的客户需求将不断出现。为了更好地应对客户变化、服务客户需求,检测认证机构需在细分市场上进行聚焦,深度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发挥自身的测试认证专业技术优势和广泛的企业资源,大范围收集细分领域优秀实践,并进行总结提炼,包含产品所属行业发展趋势、产品整体质量状况、产品工艺参数设计、产品生产加工流程设计、产品制造模式、客户需求偏好与分布特征等数据,为客户提供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

3.3 拓展产业链,打造平台化发展

检测认证行业正朝着去中介化、强化服务意识、减少重复测试认证等方向发展。检测认证机构应充分利用已有企业资源,向产业链条上游的原材料供应方和下游的产品经销商拓展,联合计量校准机构、标准制定机构、原材料提供商、设备仪表提供商、产品经销商等产业链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综合解决方案,从检测认证服务商向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打造平台化的发展模式,增强客户整体黏着度。

3.4 发挥纽带作用,打造行业智库

测试认证机构应充分发挥行业桥梁纽带作用,着力打造成为特定行业、特定领域的特色专业智库。一方面,通过构建互联信息化平台,广泛汇聚领域内研究成果、行业动态、政策标准等信息资讯,并进行分类、提炼,形成专题知识库和专题报告;另一方面,将碎片化的企业信息、产品检测数据、产品认证数据等信息转化为更加系统、科学化的大数据信息,并深入挖掘大数据在技术优化、行业发展、决策支撑方面的价值,为采信方、企业提供增值化的服务,同时为政府提供行业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薛海英.浅论检测认证机构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向[J].日用电器,2015(04):19-21.

[2]刘展.浅议“互联网+检验检测”服务模式创新[N].中国质量报,2015-06-12(008).

[3]李前,黄帅.以创新检测认证服务,传递电商高效和信誉[J].进出口经理人,2016(08):64-66.

猜你喜欢

互联网+机构检测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小波变换在PCB缺陷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