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IM和RFID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初探

2018-02-14张波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1期
关键词:装配式构件编码

张波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0)

引言

目前,我国工业化的发展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向现代化、科技化发展,其中建筑行业的工程施工中,为让建筑符合业主要求,会在施工中使用装配式建筑,把预先加工的所有构件运送到现场,在现场完成组装,而BIM与RFID的使用,可预防施工进行中的通病。

1 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先制作建筑的各部分,随后把各部分结构运送到现场。它的建筑领域的应用,是改变建筑方式,即在国务院办公厅发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这类建筑的建设,会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进行,加快新型城镇的建设,而这也会让建筑业、信息工业融合,培育出新的产业,同时,《指导意见》中也说明了,虽然近几年我国加快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速度,但施工方式并未创新,其在建筑市场内的应用比例较少,和绿色建筑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所以为优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优化施工,我们需了解它的优势与不足。

(1)优 势

因装配式建筑度的各部分都是先在工厂内加工,并会保证零件加工的质量,所以,用这一方式完成施工,可避免墙体出现裂缝或渗漏,保证质量,同时,它也会保证墙体加工的安全,让其达到设定的耐火等级。由于它不需要在现场加工墙体等部分,实际施工的时间会大量缩短,减少施工成本的使用,避免材料的过度使用,保护环境。

(2)不 足

装配式建筑使用中,会受到施工现场环境的限制,遇到多个问题,包括把各部件运送到现场后,才可以进行现场施工,所以现场施工的进行需要关注工厂内部件的加工,以免给工程施工带来制约,而施工所需的部件都是在工程开始施工前完工,如果现场改变设计方案,需要重新制作构件,可能增加工程施工所需的成本,降低施工操作的专业性[1]。

2 BIM技术的应用

BIM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综合建筑工程的基本数据、信息,建立模型,而后进行模型模拟,分析模型内的具体操作。现在,这个技术的使用有三个特点:把建筑工程各部分的信息整合,建立数据库;把构件的多个信息整合,构建数据化建筑图元;每个模型信息的建立都互为相关,可以根据需求动态调整。

BIM的应用,是把管理分成三部分,分别是场地、成本控制、可视化交底,借由这三部分,可以让施工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施工场地

对场地的管理,是用场地的各项数据,模拟场地建设,构建模型,模型内是场地的按比例还原。随后,对模型的模拟,是模拟机械在场地内的操作,查看塔吊设备的操作空间是否充足,避免机械臂相互交叉,以及现场施工材料的摆放,尽可能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

(2)动态成本控制

这一成本控制是用5D动画分析。它是在已有的3D模型上放入时间、成本,建立建筑信息模型,而后模型的分析,是查看现场材料的摆放与保存,分析工程进度,判断资金的投入是否科学,并在模拟进行中发现潜在的问题,合理设置工期,调整资金分配,用模型指导实际施工。即它会根据现有的操作系统,构建模型,在相应的位置输入信息,包括配件对应的位置、名称、规格等,由系统自主建模,随后,3D模型建立后,在内部加入时间参数,输入成本计划,完成5D模型的构建,接着用计算机进行施工模拟,查看施工进度,分析成本计划的制定是否合理,保证计划内所有逻辑关系的准确,预测施工中的风险,并根据模型模拟结果,调整施工计划。同时,这一方式也会处理工程施工中的变更,如果施工需改变设计方案,可用模型模拟,从模型变化中确定工程量的变更,分析造价变化,给出这一变更对造价的影响,调整资金的投入计划[2]。

(3)可视化交底

这项操作施工是在工程正式开始施工以前,用虚拟技术展示使用的工艺,特别是新技术的使用,以及工程中复杂位置的施工,用三维演示明确施工的注意事项与使用的技术。这可以让施工者对使用的工艺有客观认识,使交底工作直观化,促进部门间的沟通。

3 RFID技术的应用

RFID技术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这项技术操作使用的基本技术是无线电波通讯,它与通讯技术的不同是,无需使用光学、机械等,只需有无线电波的发射,即可自动设别目标,并确定该目标包含的信息。技术使用中,是用多个设备相互配合,并用系统辅助,完成操作。其实际使用中具有的特点是,不需要接触物体,即可了解目标信息,而如果识别物的表面有其他物体覆盖,也不会影响识别,同时,它可以同时接收多个标签信息,让信息的读取更加便捷,另标签可长期使用,不会破损。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差异是,它整个施工过程被分成五个环节,包括制作、运输、入场、存储与吊装,施工方式是否了解构件的制作速度,决定了施工进度。针对这一情况,要求根据施工的各个环节,从工作人员的角度入手,展开RFID管理。

(1)制 作

对于构建的预制,是由工厂的预制人员利用手中现有的读写设备,把构件的所有信息放到芯片内,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在芯片内编码,而编码进行中需读取规则,按照规则内容科学设计编码,随后,制作人把做好的芯片放到相应的体系内,为后续施工的操作提供信息。所有编码的数字共有17个,开头的字母是K,后续的数字是1~17,从1~3,表示的是编码名称,把名称用首字母的大写表示,从4~5,是构件所属工程的编码,按照数字从大到小表示,6是地上、地下的工程,0表示地上,1表示地下,从7~8,代表的是楼层号,9是构件的类型,用对应单词首字母的大写表示,10~12是数量对应的编码,13、14是这个构件的作业状态,最后的15~17,是内容的扩充。

(2)运 输

这个阶段的处理,是把芯片放到运输的车辆上,以此及时了解车辆的运输情况,在所有路径中选择最短的路径,以减少运输费用的使用,加快工程操作。

(3)入场与存储

对于入场与存储的管理,是大门的读卡器收到入场信息后,由系统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组织专业人员检查材料,完成现场验收,所有构件验收结束并符合质量要求后,把这些构件送到指定位置,并把信息放到芯片内,以便日后查看。

(4)吊 装

地面的控制人员会根据显示器上的画面,以及相应的信息,统计出结果,机械操作人员按照画面内容,按照顺序吊装部件,保证所有操作一步到位,节省时间与人力。同时,RFID的运用,也可以实现部分位置的精确定位,加快施工进度。

4 结语

BIM和RFID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是基于两者的技术原理与特征,以及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式与步骤,完成施工模拟,并实现系统的可视化操作,从而及时发现施工工程的问题与潜在的风险,及时处理,即借助两种技术的特点,实现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可视化,优化对工程的分析,提高过程的管理效率,控制成本,保证施工质量,让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有好的效果,促进其发展。

[1]常春光,王嘉源,李洪雪.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01):58~63.

[2]曹江红,纪凡荣,解本政,武志军.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J].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17,34(03):108~113.

猜你喜欢

装配式构件编码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专利名称:二硅化钼基陶瓷加热元件保持结构
Genome and healthcare
西夏建筑构件——鸱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