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2018-02-14赵睿

建材与装饰 2018年3期
关键词:海绵建设

赵睿

(中共鹤壁市委党校 河南鹤壁 458030)

1 引言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是将城市建设成为一块能够吸水的海绵,遇降雨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2 建设海绵城市的重大意义

建设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2.1 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

2016年7月8 日至9日,河南省多地普降特大暴雨,鹤壁市最大降雨量达到260mm,历史同期罕见,全省多数城市均出现内涝。但暴雨过后的鹤壁是另一种状态,不少地方路面清新,难见积水,未出现城市内涝。分析发现,未出现积水的多是经过海绵化改造的地区,试点区各个海绵体发挥了其吸纳、蓄渗和缓释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初显。

2.2 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城市经济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必然会拉动经济增长。从本行业的规划、设计、施工,到其附属产业的产品制造,材料的更新和日常的运营维护等,能够促进多产业多链条共同发展。同时,海绵城市建设不仅与新区建设、旧城改造以及棚户区改造紧密相关,还涉及房地产、道路、园林绿化、水体、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能够有效拉动投资。

2.3 海绵城市建设有助于城市绿色生态发展

传统城市建设处处是硬化路面,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是“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易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不利于城市绿色生态发展。海绵城市建设是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造成的破坏,构建“渗、滞、蓄、净、用、排”技术体系,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让城市屋顶“绿”起来,城市中的绿地充分“沉下去”。

3 鹤壁市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海绵城市的建设特点之一是要因地制宜,因此要实施适合本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法。

3.1 统筹协调欠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涉及绿地广场、小区、道路、园林绿化、水系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就水论水”;涉及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是一个闭合的系统,不能“各管一段”,应避免碎片化与条块化,要形成合力。

3.2 工程施工进度缓慢

鹤壁市海绵城市水系生态项目自2016年9月13日签约,9月19日开工,至今仍在建设中,工程进度偏慢。建筑小区类项目于今年上半年全面铺开,存在工期过长的现象,普遍超过计划工期两月有余。居民小区的改造,也普遍存在工程进度拖延、工期过长的问题。

3.3 创新力度待提高

我国地域辽阔,水文地质、水资源、水环境等情况差别巨大。我市多年平均降雨量664.9mm,年内分布极不平均,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且我市地表形态复杂,有山地、丘陵、平原、泊洼地等多种地貌类型。结合降水和土壤特征这一实际加大创新力度,寻找能够存水蓄水并再释放水的材料或改造路径,真正做到通过创新来因地制宜进行海绵城市建设。

4 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理思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建设海绵城市。

4.1 加强人员培训

对于从事海绵城市建设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是必须的,且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和不断创新,因此不论是设计人员还是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都需要进行常态化的专业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更好投入到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中去。

4.2 建立奖惩机制

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是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的,涉及有水系、建筑小区、城市道路等改造,目前来看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的规范化操作也有好坏之分,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奖惩机制,对于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设计效果好、严格按照“七个百分之百”施工,监理监督到位的改造项目,要给予适当奖励。相反,对于工作不认真的要给予一定的惩罚。

4.3 加大创新投入

绿色屋顶、透水路面、下沉式绿地等海绵化工程对科技水平有较高要求,且不同城市的总体生态环境有差异,也需要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建设,这就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来提高改造的成功率,因此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是强化科技引领。我市可以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力度,一方面要经常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了解各地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创新工作的资金支持,拨出专项经费支持工作人员购买创新所需资料、材料、专利技术申报费等,保证鹤壁市有创新产品且是具有专利技术的创新产品,进而可以考虑实现量产,形成产业。

4 .4加强宣传交流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且其建设不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就能完成的,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和全社会共同参与。因此,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可通过报纸、电视、自媒体等媒介宣传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和有关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知识,并组织各类有奖知识问答活动,调动百姓了解海绵城市的积极性,向百姓普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建设对缓解城市内涝,优化城市水环境,完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等,提高大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使大家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者和参与者,进一步推动我市海绵城市建设。

[1]方世南,戴仁璋.海绵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01:88~92+99.

猜你喜欢

海绵建设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2020年4—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2019年7—9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海绵是植物吗?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