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六经病欲解时”理论治疗早醒型不寐

2018-02-14谢小红温立新张金付

新中医 2018年11期
关键词:厥阴太阴少阴

谢小红,温立新,张金付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三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建 三明 365001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可表现为入睡困难,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时睡时醒或整夜不能入睡[1]。临床发现,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等属于早醒型的患者越来越多,如何遣方用药,是临床最关切的问题。笔者拟从《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理论探讨早醒型不寐的机理及治疗,现论述如下。

1 不寐的基本病机

失眠,中医病名为不寐,在《内经》中亦称为不得卧、目不暝、不得眠,主要病机在于营卫之气的阴阳出入,即阳气入于阴则寐,阳气出于阴则寤。营卫之气能否正常交会,三阴三阳开、阖、枢的转变过程能否按时所主,阴阳之气的平顺交接,是窹寐的关键病机所在。

1.1 阴阳消长变化规律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生之本,本于阴阳。”万事万物不离阴阳,而阴阳本源于日地相对运动,太阳运动是产生阴阳的关键。四季阴阳为阳气升极而降、降极而升的变化过程,即少阳主春而阳气升、太阳主夏而阳气隆、阳明主秋而阳气衰和太阴主冬而阳气微。一日四时阴阳亦体现阳气的变化,正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自然界的阴阳消长,人体阴阳之气与此相应,也形成了人体阴阳变化消长节律,人的劳作活动、精神状态、某些易发病的产生、病情的轻重变化等出现了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如在冬至节或子时,是自然界阴气最旺之时,若机体阴盛或阳虚时,病情易加重或出现;若机体阴虚或阳盛时,病情易减轻或消失。

1.2 营卫之气运行规律 自然界有昼夜交替现象,即存在阴阳之气的日节律变化,因而人体也存在着昼夜节律的现象,人体窹寐规律是日节律的主要表现。《灵枢·大惑论》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窹。”《灵枢·邪客》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因此,卫阳偏盛,或营阴不足,亦或营卫运行不畅,皆可致阴阳失调而发病。

1.3 三阴三阳 自然界日月星辰天体运动变化,故而产生昼夜、四季阴阳之气的升降出入,使阴阳出现消长变化,从而形成六种气化状态,并根据阴气、阳气量的多少,从而化分为三阴三阳,并对人体的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产生影响。正如《素问·天元纪大论》所云:“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素问·阴阳离合论》云:“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阴三阳体现了自然界阴阳离合和对人体气化的六种状态。阴阳之气开、阖、枢三种运动变化状态,而化生万物。六经欲解时三阴太阴、少阴、厥阴的次序,即按三阴阴气量之多少排列,太阴为三阴、少阴为二阴、厥阴为一阴。若三阴开、枢、阖离合过程正常,则太阴、少阴、厥阴所主之时能顺利转化。

2 六经病欲解时

六经的本质即六气。田合禄[2]认为六经病欲解时是《伤寒论》的大纲,并突出体现在以“时”为纲的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任何疾病均离不开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六经病欲解时即六经经气在十二时辰中各经当旺之时,为一日之内阳气升降的变化过程。三阳经欲解时为阳气在外升极而降的变化状态,三阴经欲解时为阳气在内降极而升的变化状态。六经病欲解时,即在本经经气当旺之时,经气旺则本经疾病可向愈,经气不旺则本经疾病加重。因此六经病所主之时,人体疾病应有欲剧时和欲愈时两方面,其与机体阴阳平衡状态相关,如素体阳虚阴盛,则在太阴亥子丑阴盛之时病情加剧或发作,在太阳巳午未阳气盛之时病情缓解或消失。

少阳君火、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均欲解于所主时辰。如太阳寒水,寒邪在表,在太阳所主之时,阳气隆盛而在表,得天之阳气所助,从而能祛寒邪外出,疾病向愈;太阴湿土,脏寒在里,在太阴所主之时,阴气盛而阳气在里,得道多助,则能祛里寒之邪,疾病向愈。而少阴、厥阴均欲解于阳气来复之时,阳复则生;阳未复则阴盛阳尽,病情加剧。陈修圆《伤寒论浅注》曰:“各经皆解于旺时,少阴独解于阳生之时,阳长则阴消。”

3 早醒型不寐的主要机理

早醒型不寐是属于睡眠维持障碍的类型,患者大多在夜半阴阳交会之时发生,乃三阴不能按时所主,即阴尽阳长、阳气复苏之时,阴阳不能相顺接,卫阳早出于阴则寤。

三阴欲解时,始于亥、终于卯,太阴、少阴、厥阴三阴递减,亦体现阳气在体内降极而升的过程。三阴所主之时,自然界阳尽阴长,此为最佳睡眠时间,寅时之后阳气渐盛而出夜觉醒。太阴在丑寅之时交于少阳,而少阴、厥阴为太阴转化为少阳的重要环节,即阴阳交感、转化之时。

在临床上,中老年失眠往往属于凌晨早醒型,即无论患者于晚间何时入睡,其均会在凌晨2~4时醒来,并再难入睡[3]。其早醒时辰在丑寅之时,亦为少阴、厥阴共主之时,为阴阳转化的阶段,若此阶段阴阳失调,使阳不能入于阴而发早醒。张仲景特别重视阳气来复、阴阳交接的时刻,若子时天道一阳、丑时地道一阳来复异常,则会出现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的异常情况,使阴阳失调而发病。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中云:“阳生于子,子为一阳,丑为二阳,寅为三阳,少阴解于此者,阴得阳则解也”。少阴起于子时天道一阳来复,厥阴起于丑时地道一阳来复,故而少阴、厥阴所主之时为阳气复苏渐长、阴阳相交顺接的关键阶段。若期间阳气来复时太过或不及,少阴、厥阴不能按时所主,出现阳出于阴,则常表现出入睡后易早醒,醒后不易入睡的睡眠障碍。因此,六经病中少阴、厥阴所主时辰阴阳气异常、不相顺接,为早醒型不寐的主要机理。

4 少阴病之早醒型不寐

4.1 少阴的生理及病理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少阴为标属阴、君火热气属阳为本,其标本阴阳属性不同,故而发病可从标化即少阴寒化、亦可从本化即少阴热化。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阴太阳从本从标……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素问·气交变大论》云:“五运之气有太过或不及,太过则本气偏盛,不及则它气兼并本气。”因此少阴所主之时,其气太过或者不及,皆能使人体产生相应的变化。

4.2 少阴病欲解时 《伤寒论》第291条云:“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子丑寅时,阴盛阳虚至极,此时少阴经气旺,若得子时天道一阳来复之助,则阴消阳长,促进阴阳调和,疾病向愈;若少阴经气当旺不旺,或子时天道一阳来复太过或不及,则阴阳失衡,病变丛生而加重。

少阴为二阴一阳,阴气盛而阳气潜藏。天道一阳来复太过,若机体肾阴不足时,则虚火内生,上扰心神,少阴从本热化,即少阴热化证;若机体阳气不足时,则病情减轻或不发病。天道一阳来复不及,若机体阴盛阳虚时,则阴寒内盛,肾阳不潜,少阴从标寒化,即少阴寒化证;若机体阴虚阳盛者,则病情减轻或不发病。

4.3 少阴热化证 若机体少阴肾水不足,此时天道一阳来复太过,肾水亏于下,不能上济心火,而心火偏亢,心肾既济失调,从而产生心肾不交之少阴热化证,阳不入于阴而发病。《伤寒论》第303条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故不寐的患者若常于少阴所主之时发病,且表现为肾阴不足、心阳偏亢之心肾不交,从而使阳气不能入于阴,阴阳不相顺接而失调的情况下,常可选用少阴热化证黄连阿胶汤,以滋补肾阴、清泻心火、交通心肾,使阴阳平衡、顺利交接,从而取得疗效。

4.4 少阴寒化证 若机体少阴肾水寒极,阳亏阴盛于下,肾中水火不能相济,此时天道一阳来复不及,则逼迫阳气浮越于外,心肾阳虚而相火不潜,产生少阴寒化证,使阳气不能入于阴而发病。此时,可使用潜阳封髓丹以温肾潜阳、引火归元,使水火既济,阴阳调和而疾病向愈。

5 厥阴病之早醒型不寐

5.1 厥阴的生理及病理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厥阴之上,风气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云:“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因此,厥阴为标属阴,风木之气属温为本,可以转化为火热,故而发病既不从标而化,也不从本而化,而是从乎其中气而化。《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厥阴从中气少阳相火而升发阳气,其从火气而化。厥阴为三阴之尽,若此时地道一阳来复异常,不能顺接阴阳,使厥阴不能从少阳相火化生,则阳气不生而阴气盛,太阴脏寒不退而四肢厥冷。

厥阴为一阴,阴尽阳生之时,阴气渐弱,阳气渐盛,厥阴风木为寒热之脏,阳气渐出于阴,素体阴盛或阳盛,可出现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之证,可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以纠正偏性,调整阴阳。

5.2 厥阴病欲解时 《伤寒论》第328条云:“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第337条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帝曰:厥阴何也?歧伯曰:两阴交尽也。”因此,厥阴为三阴之尽,阳气初生之时,本经之气当旺不旺,或地道一阳来复太过或不及,最易出现阴阳不相顺接之病变,而致阴阳失调,上下失衡,寒热错杂之象。

5.3 厥阴寒热错杂证 顾植山[4]认为 厥阴病主方是乌梅丸,主要表现为枢机不利、阴阳气不相顺接之寒热错杂;所以在“厥阴病欲解时”通过厥阴病主方乌梅丸改变机体的阴阳运动,使机体顺应天地阴阳的变化,疾病就会有痊愈的希望。因此,不寐的患者若常于厥阴所主之时发病,或伴有阴阳失调、寒热错杂之象,选用主方乌梅丸化裁以调和寒热阴阳,常能奏效。

6 病案举例

陈某,男,41岁,2016年11月1日初诊。失眠1年余,入睡尚可,常于寅时醒(约凌晨四点),醒后难入睡,伴口干苦,口气重,手足冷,足底多汗,二便正常,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脉细弱。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综观四诊,辨证为寒热错杂之不寐,证属厥阴证,以乌梅丸为主方加减化裁。处方:乌梅、党参各15 g,黄芩、炮附子(先煎)各8 g,柴胡、当归各12 g,夜交藤30 g,叶下珠20 g,干姜、花椒各6 g,黄连、肉桂、细辛各3 g。5剂,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11月12日二诊:药后夜寐改善,半夜早醒时间从四点左右推迟至五点,余症同前,舌脉同上。治疗上同上方加茯苓18 g,改黄连5 g,共7剂。11月26日三诊:药后夜寐改善,夜间子时(十一时三十分)入睡,于卯时(五时三十分)左右醒,伴口干,手足凉,足底多汗,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脉细弱。治疗上继续予乌梅丸化裁加减以巩固疗效。处方:乌梅、党参各15 g,黄柏10 g,炮附子(先煎)8 g,桂枝、干姜、细辛、花椒各6 g,黄连5 g,当归12 g,夜交藤、叶下珠各20 g,茯神、百合各18 g,牡蛎30 g。

按:本案中患者表现为寒热错杂之象,且常于寅时发病,正处于厥阴病欲解之时,自身阴阳复盛未能达到平衡,在地道一阳来复时,机体阳出于阴而寤。厥阴为风木之肝脏,内寄相火,下连寒水,下接君火,为寒热阴阳皆有之经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其疏泄功能失常,相火不潜,虚火上炎,影响心神,则易醒、口干苦、口气重;阳气虚衰而不达四肢,不能温煦手足、固摄阴液,故而手足冷、足底多汗;结合舌脉,综观四诊,辨证为阴阳失调、寒热错杂之不寐,属厥阴证。以乌梅丸为主方进行化裁,以调理厥阴枢机不利。方中乌梅以醋浸泡益其酸味,引诸药入厥阴肝经;细辛、花椒、附子、肉桂、干姜、当归六味药性温热以壮其少火、温阳通脉;改黄柏为黄芩、配黄连以酸苦泻热;党参性平味甘以益气健脾;配以柴胡、叶下珠以疏肝清肝;再加夜交藤安神定志。全方温药祛寒为主,连、芩清里热、顾阴气为辅,使被郁之阳气得解,阴阳之气顺接,阴阳调和。二诊时夜寐已改善,寅时醒推迟至卯时,结合2016年丙申年为岁水太过,胜气为寒水,复气为湿土,火郁而发,故黄连加量、加茯苓,以清火除湿。三诊夜寐至卯时醒,其阴阳已调和,继续给予乌梅丸加减治疗,佐以茯神、百合、牡蛎安神定志、潜阳入阴以巩固疗效。因此,临床运用中应注意辨时、辨证相结合,三因制宜,使方证合拍,药病相应,疾病向愈。

7 结语

综上,临床上早醒型不寐患者除辨证外,还可结合六经病欲解时理论,进行辨时选方用药,审察病机、勿失气宜。早醒型不寐患者常以少阴、厥阴欲解时为发病之时,常须辨时辨证,辨清阳不入阴之发病机制,从而正确选择方药,助其阴阳之气调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而早醒向愈。

猜你喜欢

厥阴太阴少阴
“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奥谚解
厥阴病篇再论
论少阴“三急下”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解读厥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Thirty-Six Stratagems (1)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从厥阴之义论厥阴病❋
朝医规范化治疗太阴人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