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塘养殖淡水鱼类的病害监测与防治

2018-02-13赵晓波

江西水产科技 2018年5期
关键词:鱼群测报鱼苗

赵晓波

(WFP—2814项目晋宁县渠东渔场,云南昆明 650600)

0 引言

中国渔业经过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和近年来的调整整顿,已经步入了一个持续、稳定、健康的阶段。中国渔业也就是中国的水产行业,水产行业主要包括养殖和捕捞,其中淡水养殖为养殖业的主流行业[1]。淡水养殖主要利用以池塘为主的内陆淡水水域,饲养和繁殖水产经济动物及水生经济植物的生产,是内陆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的对象主要为鱼类,虾类和蟹类。在有限的池塘范围内,鱼类数量和种类增多会引发鱼类病害的产生,影响鱼类的产量和质量,限制该行业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研究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并在该范围内的小部分池塘予以实施并得到了一定的成效。

1 病害监测

为了维持池塘养殖淡水鱼类的正常生长对整个池塘进行病害监测,为了得到精确的监测结果设置多个监测点,在某水产控制中心控制范围中的多个养殖池塘作为测点,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近设置防疫站,将池塘与防疫站进行远程连接,建立网络联系实现测报信息快速传输和信息共享[2]。设立好测点后派遣指定专员为测报员,定期对测报点进行取样,并利用远程系统实时监测病害发生情况。根据该地区的养殖特点对不同种类的鱼分别取样,再针对鱼的发病特点进行统计,具体的测报种类如表1所示。

表1 各种鱼群种类及分类统计

从表1可知,有些病只作用在单一种类的鱼群中,有些鱼会患有多种病害。像一些寄生虫类性质的病害只可以预防不能够治疗,而且大部分的鱼类病害都是具有传染性的,所以对鱼类疾病的监测和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情况下,按照季节和温度不同发病率也会不同,一般发病集中在春季,到了冬季发病率会急剧下降。部分病害会引发死亡,随着监测力度的加强死亡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在监测过程中出了监测鱼群的生长情况外,还要监测鱼类的生存环境尤其是水质,以控制鱼的病害发生[3]。

2 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加强日常管理,规范投喂方式,对染病的鱼进行隔离处理,避免感染到正常鱼群。

2.1 消毒处理

消毒处理包括对鱼群的消毒处理和清塘消毒处理,保证鱼群自身的健康外也保证鱼群生活环境的清洁。对鱼群的消毒处理主要是针对初入池塘的鱼苗,鱼苗在放入之前进行消毒灭菌,消灭体内外的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鱼病,从根本上降低池塘内的细菌含量。在放养鱼苗前可用20mg左右的高锰酸钾水溶液对鱼苗进行半小时的药浴并用10mg硫酸铜混合部分漂白粉对鱼苗表面进行浸洗。在对鱼苗消毒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注意鱼苗的运动情况,若发现鱼有异常情况,如鱼苗浮头挣扎等,需要立即对消毒水添加适量的清水进行稀释,或快速将鱼苗转移到其他的水域内。部分病害专家研制出的针对性疫苗,可以将易于染病的鱼类进行疫苗注射,预防疾病的发生,如鱼在入塘放养前进行出血性疾病疫苗注射,可有效防治该病疾病的爆发与流行。对于清塘消毒只有在每年冬季才可以进行,将池塘中的全部鱼转移到其他水域,清除池塘中的水,挖泥底,暴晒几天。同时,清除周围池塘的杂草,疏通水道,创造鱼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了起到消毒的效果,可用石灰进行彻底消毒。池塘消毒后一段时间后才可再次放入鱼苗。

2.2 科学投喂

科学的投喂方式可以维持池塘环境的清洁,若投放的饲料太多就会产生浪费,浪费的饲料在后期无法处理干净,不新鲜的饲料鱼也不会再吃,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很多微生物,影响鱼的生长环境。除此之外,水面上的其他物质过多会影响水中的含氧量,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增大病害的发生率。

2.3 及时隔离染病鱼群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患病鱼群,做出准确的诊断,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先将患病的鱼群与健康鱼群隔离,再制订治疗方案,若无法治疗即可进行清除处理。这种做法可以不让正常的鱼群染病,防止患病范围扩大。若无法及时对患病的鱼群进行处理不仅会传染给其他鱼类,还会导致死亡。死亡的鱼会引起水质恶化、水中缺氧,鱼会呼吸困难而浮头,也就会出现泛塘现象,所以及时隔离患病的鱼类是十分必要的。

3 结束语

做好池塘养殖淡水鱼类病害测报工作,巩固现有的病害测报基础,使得测报工作的各个环节更加扎实有序进行,充实测报内容,及时掌握渔业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使测报工作真正达到服务生产的目的,进而推动中国水产业的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鱼群测报鱼苗
综合流量法在金沙江下段水文测报中的应用
1斤鲫鱼能卖10元!现鱼苗紧缺,养殖面积和产量锐减!对这条鱼,养殖户是忍痛放弃还是继续坚持?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人工鱼群算法在雷达探测器射频端电路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
鱼群漩涡
朱梦琪??《鱼群》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
具功能反应食饵捕食模型动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