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治理研究

2018-02-13曹吉明赵文成李登楼

信息安全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舆情少数民族民族

曹吉明 赵文成 李登楼

1(陕西警官职业学院信息技术系 西安 710021)

2(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 西宁 810007)

3(甘肃政法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兰州 730070)

(1126717416@qq.com)

近年来,网络舆情对整个政治领域秩序以及社会生活稳定的影响不断扩增,很多重大的网络舆情事件都使公众逐渐认识到互联网对整个社会监督发挥着关键作用.与此同时,一旦对网络舆情等一些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不当或消极应对,则很容易诱发社会民众的不良情绪,更有甚者可能还会引发民众的一些违法违规和言行过激行为,而这些都将会对全社会稳定及公共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了汉族之外,另外55个少数民族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分布于祖国的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云南、广西等西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由于地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民生矛盾突出、众多民族类社会突发事件集中且频发.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少数民族各自生活习惯、民族风俗的不同影响,因此在处理少数民族地区所存在的一些特殊事件时就需要显得格外谨慎,特别是面对个别负面的、影响民族统一的信息,且极有可能会被3股势力等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舆情进行煽动,这就加剧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从2009年乌鲁木齐打砸事件到2014年乌鲁木齐火车站发生恐怖袭击事件,2起恶性事件中都有邪恶势力通过网络舆情进行推动的迹象,因此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的治理与社会稳定发展紧密相连,必然会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1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的特点

1.1 网络舆情的地域性

舆情的本身就具有地域性,尽管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舆情已逐渐脱离了现实空间上的地域,然而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舆情仍然具有极强的地域性[1].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突发性暴力性恐怖性事件,由于网络舆情的快速扩散,在整个事件发生当地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发生在边疆民族地区的恶性事件更加容易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从而进一步扩大其影响.以乌鲁木齐的7.5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为例,它就是由于“世维会”这一境外民族分裂势力的挑唆,从而在整个乌鲁木齐市甚至是整个新疆全区都造成了极其恶劣且严重的后果.

1.2 网络舆情的复杂性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舆情大多涉及民族统一这一关键问题.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社会时期受到不同历史文化与不同民族宗教发展等影响,使的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问题逐渐积淀凝集,而在此过程中网络舆情的源头不仅仅来源于自然灾害、公共安全这些事件,还与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民情风俗以及生活习惯紧密相联,加之外部敌对反华势力与内部民族分裂势力等邪恶势力的挑唆,使得本来就非常错综复杂的民族问题又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元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西藏自治区2个自治区的这种不稳定因素凸显得更加明显,在此过程中网络舆情又极其容易与政治环境与国际问题相互联系,一旦处理不当就更加容易破坏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

1.3 网络舆情的政治性

民族问题本身就具有政治性.一方面,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与民族和谐等问题都是民族区域自治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紧密相联,两者既能强化民族之间的关系,也容易引起宗教间的偏执和冲突等宗教极端问题,同时也会极大地扰乱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一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反华势力与“藏独”“疆独”相互勾结,这些邪恶势力对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态安全造成极大破坏,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也成为他们制造和传播网络舆情的途径,以此达到他们分裂中国的目的,更加令人发指的是部分偏激宗教信徒常常针对其他正常宗教信徒进行言语侮辱或者人格攻击,再次引起不同宗教之间或者同一宗教不同门派之间的激烈冲突.总之,宗教和国外势力的渗透目的就是为了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因此网络舆情具备极强的政治性.

1.4 网络舆情的敏感性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经济较为落后、地理较为封闭的环境之中,不平衡的社会发展都促使了少数民族群众内部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当这种心理上的不平衡又极易在社会敏感问题上二次催化爆发,这些社会突出敏感问题的介入更是让他们原本脆弱神经变得更加孱弱.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问题对大多少数民族群众来说是相对敏感的,尤其是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惯、风俗人情等方面,一旦产生影响都将被认为是民族利益的损失,进而暴发出一系列的较为恶劣的民族群体性事件.因此,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即使发生一般的社会事件,都很容易在网络中迅速传播与蔓延,导致事态的不断恶化与升级,最终这些原本定性为“一般性事件”逐步上升到比较敏感的“人权”“民族平等”等较高的政治层面.

1.5 网络舆情的国际性

西部少数民族大多都处于中国的边疆地区,包括像新疆、西藏、青海、四川、宁夏、甘肃、内蒙古、云南、广西等地区从地域上讲都远离中央政权中心,但同时这些边疆地区又方便与邻国或邻近地区之间存在某种必要的交往关系,这使得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处于非常特殊的地理地位,加之多宗教的问题都会引起境外势力的高度重视,因此一些反华势力就是借助互联网来暗中操控并实施恐怖袭击事件的,并且通过借助互联网络进行大肆传播歪曲事实真相的不良信息,从而严重地损坏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但是,由于境外势力的不良介入以及无法对境外网站进行严密监控追踪等多方面原因,致使我国对在境外进行操控恐怖袭击事件的始作俑者迟迟不能进行绳之以法进而留下了诸多难题.

2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2.1 网络舆情传播内容的“不确定”问题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交网络上经常出现了许许多多关于民族方面的问题,而且在短时间内会迅速成为热门话题,但是作为公众、作为广大网络读者,由于外界环境及自身等各方面的原因却很难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识别判断,换句话说无法对这类新闻消息的话题内容分辨真假,这也给不法分子煽动少数民族进行反华的行动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以2009年乌鲁木齐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为例,该事件的终极导火索就是因为“世维会”这一境外分裂势力的幕后操控,他们利用互联网络散步传播汉族人殴打维吾尔族人的虚假视频进行错误的导向指领,但是对于这则视频的观看者来说,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无法对视频的真假进行识别鉴定而盲目地将矛头指向汉族群众,进行侵略式的打砸抢烧,最终引发导致这起非常恶劣的群体性事件.

2.2 境外网络舆情的传播问题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处于中国边疆地区,离中央较远,使境外的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从而进行分裂中国的恐怖袭击事件,境外的网络传播实属不好监控,才让境外邪恶势力得逞[2].通过传播大量的、虚假的和不良的信息,从而干扰网民对这类信息的理性判断,最终达到破坏民族团结的目的.随着互联网传播突破了传统新闻传播在时空与地域的限制,加之互联网传播内容的海量性、传播方式的隐蔽性以及传播速度的及时性,这些都打破了传统宗教活动在固定的宗教场所进行的局限,同时为境外向我国境内进行宗教渗透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我们今后的民族宗教工作的平稳有序顺利发展带来了极其严峻的考验.

2.3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的多样性

西部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文字,据统计2011年我国大陆地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网站总量在389个,其中维吾尔文网站175个、藏文网站109个[3].虽然这些网站可以为我们学习认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但是由于对少数民族文字识别的局限性,这也就导致我们缺乏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网站的一套合理有效监管措施.现如今,很多监控少数民族网络舆情的机构还采用人工检索为主,无法做到像汉语文字一样严密监管,因此一旦以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不良信息的散布传播,我们则无法及时地控制解决,特别是如果遇到突发事件我们只能通过采取关闭网站的形式来进行应对,网站的关闭也就导致了我们自身网络监管系统的瘫痪,这些都造成了我国对西部少数民族网络舆情问题处理的不及时与处于被动状态.

3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

3.1 民族与宗教因素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典型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以西藏自治区为例,该地区各民族大都有属于自己的宗教信仰,在西藏主要是藏族人信仰的藏传佛教,汉族有部分人信仰佛教(既包括汉传佛教,又包括藏传佛教),而回族则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除了不同民族间可能会因侵犯民族宗教信仰产生冲突外,同一民族内部还有可能因不同宗教信仰和同一宗教信仰不同派别产生的宗教信仰冲突,其中藏传佛教又包括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前期四大派和后期的格鲁派等众多派系.然而,同一个地区网络舆情的内容必然经常会涉及到一些民族性、宗教性的问题,有时还会与整个民族利益结合在一起,面对这类问题倘若处理不当,极易引起严重的恶性群体性事件.

3.2 意识形态因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在自身监管方面的缺陷性,目前网络舆情传播内容中涉及到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信息的真假性无法准确判断,因此大部分网民也只看到事情的表面,无法真正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也使得境外敌对势力通过互联网发表大量涉及民族与宗教信仰的极端有害信息,扰乱了网民的思想,蒙蔽了民众的双眼,从而进一步达到他们分裂民族统一的目.同时他们还雇佣庞大的“写手队伍”、“制图队伍”[4],编辑一些虚假新闻文字或者合成一些虚假视频照片,并通过向我国境内发送大量的极端有害邮件,再通过境内敌对势力的大量散布传播,迅速地让更多的极端有害信息在整个区域范围内蔓延,以此来掩护他们的违法行为,达到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根本目的.

3.3 历史文化因素

民族文化作为历史发展和社会变更的遗产,各个民族由于其历史发展各异,在其漫长的民族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文化也不相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不同其他民族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这也就促使了各个民族的文化、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中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也都给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增添了不确定因素,观点理念信仰都不尽相同,必然在面对巨大的舆论冲击面前理解形式与应对方式都有所差别,从而也给政府处理民族纠纷事件增添了种种难度.

4 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网络舆情的治理途径

4.1 重点关注有关民族与宗教问题的敏感事件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往往是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多发地,因此要重点关注该地区的民族、宗教问题.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民族地区重点新闻网站的建设,要有计划、有保障地建设重点新闻网站,特别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闻网站,通过有效的机制建设来达到网络舆情的控制;另一方面,我们在做好网络监督工作的基础上还需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做到面对突发事件能够冷静面对、及时协调、迅速处理;除此以外,在处理好上述问题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做到一切问题都需要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角度出发,当然如果对于涉密问题,必须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相关规定,保障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4.2 灵活运用各种传媒手段来弘扬民族团结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更应该灵活使用各种传媒手段,提高灵活多样的媒介方式在民族地区弘扬民族团结,增强文化的凝聚力.与此同时,政府还需要建立紧急事件对话机制,尽可能地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参与性,以最大范围地实现政府对民族话语权的决定掌控权[5].当然,民族地区政府还可以通过各种传媒手段多宣传少数民族地区优秀模范的事迹,树立群众心中的榜样,增强民族团结凝聚力.

4.3 增强领导干部对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

培养并提升领导干部尊重网络民意的意识,只有尊重网络民意才能快速把握民意,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在此过程中通过领导干部深入了解网络舆情的规律,了解民众的社会心理,从而有针对有策略地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正确引导,并最终通过借用各种传媒手段,利用信息沟通、交流来正确的引导网络舆情,达到提高引导网络舆情的能力[6-7].

4.4 注重与国际媒体相互配合与协作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错综复杂,与境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要向国际社会展示我们解决民族地区的网络舆情危机的方式方法,同时也需要借助大国外交的手段,获取国际社会主流媒体的协助宣传.我国追求的是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开创了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良好局面,我们需要中华民族团结协作,希望把事实的真相传播出去,把最真实的中国展现出去,从而进一步向国际展示中国的正面形象.

4.5 高度重视对少数民族语言网站的舆情引导

现阶段,随着“藏独”与“疆独”势力的渗透,出现了许多维吾尔文、藏文网站,这些网站中会转载境外信息,报道虚假信息特别是虚假的时政类信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重点加强对该类网站的引导与监控,预防分裂危险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合理方式对少数民族语言网站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坚持实行“网络实名制”制度[8-9],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网站的监督力度,严防宗教极端思想的传播.

5 结 语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舆情对中国的团结统一和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面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舆情等关键敏感事件,我们要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社会背景进行细致观察和网络舆情的冷静思考,在充分考虑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受众心理、文化认同、网络使用和媒介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的差异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索网络舆情的研判及其机制构建的独特思路[10].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加强多种传媒介质的宣传力度,弘扬民族团结落实好民族政策,关键要做到在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寻求与国际媒体保持长久有效的合作,同时对境外反华势力等邪恶势力的动向进行严密监控,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好少数民族语言网站的监控和引导工作.

猜你喜欢

舆情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消费舆情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舆情
舆情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