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策要闻

2018-02-13

乡村科技 2018年34期
关键词:社会化农机河南省

河南省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获6.3亿元财政资金支持

从河南省财政厅获悉,潢川、襄城等地共273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获得2.5亿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两年来河南省已经投入6.3亿元用于支持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

2017年,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在全国启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财政引导性资金投入,有效地激活市场,更好地发挥粮食流通对生产和消费的引导作用,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河南省被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确定为“优质粮食工程”建设首批试点省份。

按照国家文件精神,河南省制定了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规划,预计到“十三五”末,河南省建成1 016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实现104个产粮大县和21个其他县全覆盖。通过3~5年的建设,建成布局合理、能力充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满足粮食产后处理需要的新型社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形成专业化服务能力,有偿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

据了解,之前河南省已安排3.8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全省370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

农业农村部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

农业农村部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提档升级现场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大力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17年我国农机专业户超过500万个,乡村农机从业人员5 128万人。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8.7万个,比2013年增长1.9万个,全国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2.8亿hm2。在全国初步形成了以农机作业服务为主,以技术推广、技能培训、机具维修、信息服务等为支撑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会议指出,在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五个“围绕”:第一,围绕优化农机装备资源配置,积极促进多元农机服务主体融合发展;第二,围绕助推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发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等“一站式”服务模式;第三,围绕持续增强发展后劲,大力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制度规范建设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第四,围绕提升管理服务效率,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中的有效应用;第五,围绕解决制约新型主体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支持保障措施。

会议要求,各地要以发展多样化高质量农机服务为目标,以提高农机利用效率、经营效益为核心,以组织、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规模经营融合为重点,培育发展各类农机服务新主体、新模式、新业态,推进农机服务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全产业和农村生态、农民生活服务领域延伸。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发展,基本形成总量适宜、布局合理、经济便捷、专业高效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河南: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低保有一年“缓冲期”

2018年11月19日,河南省民政厅、财政厅、省扶贫办共同印发《在河南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脱贫攻坚期内,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可给予12个月的渐退期。渐退期内脱贫不脱政策,实现稳定脱贫后再退出低保范围。对其他低保家庭可给予6~12个月的渐退期。

据悉,河南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比例高达72%,无劳动能力的占47%,65岁以上老人占26%。河南省将着力帮扶特定贫困群体脱贫,对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不含整户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经个人申请,可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范围。

根据意见,河南省扩大了农村低保对象范围,其中,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重度残疾人范围从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扩展到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保障范围扩大后,将增加2.29万名低保对象。重病患者(即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中获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人员)首次被纳入,参照单人户享受农村低保政策。

目前,河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3 450元,惠及268.5万人。

河南省将建30个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从河南省教育厅获悉,河南省计划用3年时间,面向全省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所属职业院校,重点建设30个左右“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下称“示范基地”)和60个左右“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点”(以下称“示范专业点”),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申报示范基地的院校应开设服务乡村振兴、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和区域影响力的骨干专业;建有比较完善的服务乡村振兴的校内专业实训基地,能够保证学生实习实训的实际需要;能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研发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为当地农业发展等提供技术服务。申报示范专业点的专业应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骨干专业,开设时间应在3年以上,所涉专业在校生应不低于100人。

2018年,河南省将面向全省贫困地区职业院校遴选10个示范基地和20个示范专业点。

中央财政提前下达909.78亿元 助力脱贫攻坚

2018年11月27日从财政部了解到,近日,中央财政提前下达全国28个省区市2019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909.78亿元,约占2018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 060.95亿元的86%。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高地方预算完整性,加快支出进度,帮助地方提前谋划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此次提前下达的909.78亿元中,安排资金120.00亿元,继续重点支持西藏、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并将资金分解到具体区、州。

财政部要求,各地要继续支持深入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开展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的省区市,安排贫困县的资金增幅不得低于该项资金平均增幅。分配给贫困县的资金一律采取“切块下达”,资金项目审批权限完全下放到县,不得指定具体项目或提出与脱贫攻坚无关的任务要求。各地要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提前谋划,切实管好用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确保资金精准高效使用。

我国将为世界粮食安全与贸易注入持久动力

在立足国内、谷物基本自给的粮食政策基础上,我国坚持有效配置全球粮食资源,从而为世界粮食安全与自由贸易注入持久动力。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于旭波在2018年11月27日开幕的2018年世界粮食贸易论坛上说,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确保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共同话题。中国改革从农村开始,40年来农村改革波澜壮阔,推动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稻谷、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完全可以自给,肉、蛋、菜、果、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坚持立足国内、谷物基本自给的粮食政策,可以有效保障中国谷物市场的基本稳定,是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

于旭波说,中国人口占全球19%,但耕地只占全球9.5%,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消费者从“吃饱”向“吃好”转变,食物消费结构持续升级。2011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2017年中国进口各类农产品超过1.5亿t,在世界粮食市场地位举足轻重,为世界粮食贸易注入持久动力。

据悉,这是国际粮食贸易联盟首次在华召开世界粮食贸易论坛,出席论坛的有联盟理事单位以及15个国家26个组织或企业的代表。与会者希望在国际粮食贸易联盟协调下,有效配置世界粮食资源,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通过粮食贸易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坚持世贸组织规则,通过平等协商合理解决粮食贸易争端;保护公平竞争,反对市场垄断,向世界粮食贸易行业发出积极信号,引导世界粮食贸易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化农机河南省
沃得农机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不一样的农机展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